即日起,书屋微信将推出一个新栏目:精品有声书系列之《六字波罗蜜》。
《六字波罗蜜》是净宗法师的短文系列,一共包括六本书:《生活波罗蜜:最需安歇是吾心》《财富波罗蜜:会挣钱不如会花钱》《成功波罗蜜:停下即到》《情感波罗蜜:我们都是有情人》《智慧波罗蜜:不断烦恼得涅槃》以及《行者波罗蜜:我乐意生在中国》。书屋将依序为您放送,每期一章,欢迎收看。
在世人眼中,出家僧人总有几分神秘。但我知道,我和所有众生一样,只是一个渴望弥陀救度的罪人,赖佛救度的罪人而已。
是三轮车夫教会了我如何信任他人,是书店店员督促我凡事要站在他人立场,为他人着想,甚至连两只乌龟都令我暗自惭愧。
但与此同时,我又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因为我生在中国。这片国土的人民与阿弥陀佛有特别深厚的因缘,过去、现在、未来都会有无量的众生念阿弥陀佛,生极乐净土。
此生能够为弥陀做事是何等的福报、荣耀。感恩大众,让我的生命有价值、有意义。南无阿弥陀佛。
出家僧人总让人觉得几分神秘。要说哪里神秘,却也说不清道不明。一样的血肉之躯,一样的眼耳口鼻,一样的举手投足,一样的吃喝拉撒……但所有一样的一样,组合在一个和尚身上,就不知哪里有了不一样,你说怪不怪。
对了,明显一看,光头不一样,还有服饰不一样。或许神秘感从这产生?然而同样的光头,为何在家人只是让人觉得头上无毛,而出家人便让人觉得清净庄严呢?同样的僧衣,为何在家人穿上即不伦不类,而出家人便让人觉得飘逸若仙呢?若说是光头加僧衣的组合,产生了神秘效应,为何一流的演员,也剃了光头,穿上僧衣,人们也一眼可以看出不是真和尚;即使一个“二流子”的出家人,穿着举止十分随便,人们也可一眼明知这是真出家呢?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不能真。这之间确有说道。
“神秘”二字,其义甚好。然非神神鬼鬼之神秘。“神”者神圣,“秘”者秘密;神圣即是佛,秘密即是法。
佛乃圣中之圣,天中之天,有感即应,神力无边,故佛即是神圣。法乃非色非空,即空即色;不垢不净,不生不灭;言语所不能及,心思所不能测,故法即是秘密。
然而出家僧,同佛之形仪,蒙法之润泽,为佛的代表、法的传人。如衣熏栴檀,自带香气;身传佛法,故含神秘。人们一见和蔼可亲的出家人形象,便隐约感到无限慈爱的佛陀正站立在面前,而苦、空、无常、无我的人生真谛,便无言滋润着那一颗焦渴不安的心灵。虚渺无形之佛,以亲切可见的人性,示现在我们面前;幽奥难解之法,不假语言思惟,便达于众生心底。这不是僧的伟大么?这不是僧的神秘么?平凡而伟大,平常而神秘,此僧宝所以称为宝也。
要之,僧人之神秘,非关血肉之躯,而是那本来神秘者令之神秘而已。如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儿童觉得神秘,声从何来?人藏何处?非塑料部件有何神秘,乃因广播台、广播网之作用而显神秘耳。
伟大的僧宝,您集诸佛功德于一身,显甚深法义于无言;您是佛的化身、法的载体。因为您,凡间的众生得以叩拜佛陀至尊的双足;因为您,愚钝的人们得以沐浴无上妙法的甘露。您是凡世的佛陀,也是佛陀在凡间;您是黑暗中的灯塔,您是众生的导师。我至诚归礼在您的足下,渴望着三宝的救济。
至诚顶礼清净僧,三宝广大集一体。
神圣秘密功德聚,是真福田我皈依。
从 3月25日至 5月27日,离开大连闭居的净舍,去广东、福建一带,撒播念佛之种,看护专修之苗;其间从 4月19日至 5月21日一个月期间,为弘愿寺建设工程事回到宣城,住佛林寺(弘愿寺下院,距弘愿寺工地约十多公里)。两个月的游历,觉得好像是过了两年一样漫长,而最后的时段几乎像逃一样离开建寺工地。
尤其是在宣城期间,整天所闻、所思、所考虑、所安排、所应对的都是:工地、工程、工期、质量、价钱、材料、合同、图纸、签证、会议协调、人事安排……,整个心灵空间都被砖头瓦块以及种种琐碎的俗事塞满,而念佛被挤到一个小小的角落。
为了保守这一块被挤压得不能再挤压的小小阵地,一方面想积极地安排以便快点离开,另一方面忙里偷闲抓住这句名号。
最好的时间便是上早殿,不到四点起床,周野寂静,百事不扰,大众鱼贯悄然入堂,端身正坐,闭目专心,声声佛号,佛号声声,实在是最好的休息、最好的享受、最好的心灵润泽。
早殿下来,神清气爽,身沐晨曦遍洒,耳充小鸟欢唱,眼前茶园滴露,鼻满山野芬芳。寺僧三两,悠闲地经行念佛。在这样的早晨,我觉得自己还像是一个出家人,在过着出家念佛、心沁于法、身依于僧的生活。
通常早饭后不久,就要离寺入俗了。有时才回寺又要出寺,有时直到晚上十点后才能回寺。深夜归来,全寺皆已熄灯,只有法务部的灯还亮着,小伙子宗畅还守在计算机前工作,他近来明显消瘦了,本来想去喊他休息,想一想算了,已经说过两次了“不要太晚休息”,一定是有很多事白天做不完,莲友名单,地址整理,寄赠法宝登记等等,这些都是他的事,一天事一天清,明天又有明天的事,我的空口关心并无实益。我内心一阵感动,振作精神,步入寮房,稍事洗漱,念佛睡觉。Email、来电记录,一切不管,休息,南无阿弥陀佛。
回寺多日,寺众希望我能有机会和大家说说话,但总是落空,我只能用眼神表达歉意,说:“我知道,我在安排,再等等。”几位发心出家的净人住寺几个月了,从来不曾见面,希望这次能有时间和他们谈谈心,也是一拖再拖。莲友们从内蒙古、黑龙江、湖南……远地特意赶来,希望能见见面,说说他们的情况,有问题要请问开示,也只能住寺坐等。本来这些都是出家人的本分事,而我反而没有时间来做,日复一日,忙忙碌碌地在忙什么呢?
我不能不说我在忙着俗事。建寺是俗事吗?是的!建寺确实是俗事,是俗人做的事。整天与俗人打交道,思不离价钱,语不及佛法;混迹商侣,自失清高;讨价还价,何来慈悲?为了建寺,不得不揣摩俗人的思惟方式,不得不适应俗人的游戏规则,朱赤墨黑,身虽犹披僧衣,心已渐染俗气,说白了,我觉得我的心好像还俗了一样,难耐。
然而我却不甘,虽不甘却不得不,两边拉扯之下心觉得特别累,只想休息,只想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不是这一句佛号维系着这一颗心,让它在俗世的浊染中还可以呼吸,我的心一定窒息死了。
由此觉得念佛之重要,是浊世维系道心的唯一之源。
由此悲于自身之力弱,非入世化俗之辈,只能隐世而念佛。
由此感叹自身之福薄与末世为僧之不易。佛世时皆由大富长者捐舍精舍,今日却要僧人自己经营。
由此感恩道友之牺牲。我不过为工程事而有一月之停,净果法师为弘愿寺建设耗神数百千日,白发凭添多少。
由此寄望未来人,当栖身清净一舍,安坐殿堂诵经,空手提念珠,百事不操心,能否想到前人是何等辛苦,为成就汝等。
由此想到法藏弘誓愿,为救拔我等苦众生,而成就极乐涅槃国土,是何等的愿行。
愿所有与弘愿寺结缘之人,永离浊世苦,同生极乐国。
不必猜人家的话,人家说“不”就认为“不”,说“是”就认为“是”;也不让人家猜我们的话,这样活着会轻松。人人都能如此,则天下少了多少事!
佛门里常说“直心是道场”,人心弯曲不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信任一个人,就全信任。如果有一天发现他不足为信,则立即改正,也并不认为以前信任就错了,或者亏本了。活在坦直与信任当中,哪怕三年后发觉被骗,至少三年过了安心日子,何苦提防着过三年呢?
信任一个人,其实不在于对方值不值得信任,而是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信任他人的心,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本钱或力量承担这份信任。信任他人,首先是能信任的人的高贵德行。信任,与爱、宽容、慈悲很接近,我们不可能在慈悲人的时候,会怀疑他,或提防他。
二十年前读书的时候,一次因为乘坐三轮车,莫名其妙地怀疑车夫会多要我的钱,而与他讨价还价,后来他说:“你这个人,连人都不相信,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真的非常感恩他的这句话,当时令我非常惭愧,而一直记着。宁愿信任对方而受骗,不愿预先提防对方,这便成了我的原则。说来也怪,二十多年了,我从这句话得了很多好处,并没有被人骗。
如果我们用信任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值得信任;如果我们用猜疑的眼光看世界,就会发现猜疑都很合理。这是一个人的认识角度、取向不同,怎么看都有理,那又何苦不用信任的眼光呢?古人说: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自为小人。今也可说:信任乐得为信任,猜疑枉自为猜疑。
世俗见解要转为佛法知见才好。世法与佛法虽不矛盾,但世法必须归入佛法的范围。为法而活,活着才有意义,身口意三业、私情,全部奉献给弥陀,并不留一点自留地私下享用。
飞机晚点,我和佛使去书店,佛使看中一款清水布,让我也试试。一提毛笔,发现已秃了大半,只剩下稀疏不几根毛,手感顿无,也见不到效果。刚好店员过来,我便说:“怎么不换一管好一点的笔,这一支太不好用了。”我的意思,既然让顾客试用,有好效果也会更好地推销产品,她应该乐意接受的。想不到这年轻的店员有点不好气地说:“我们这是卖布的,那毛笔不能拆。”她显然不领情,而且生怕我会拆开摆在边上的一堆现成的毛笔。
我便不再作声,心想:“这家店把钱也看得太重了,一支普通的毛笔才几块钱,让人家试笔也舍不得;好像想让人家掏钱就餐,却舍不得提供稍微光滑一点的筷子一样。”
但就此我便有了遗憾。如果我当时立即掏钱买一支毛笔,随便写上几个字,然后以不方便携带为由,将笔悄悄留下,相信那店员绝不会有意见。而且我可以在心中念上一声佛号,以这管笔下一句佛号的咒语,愿只要手提这支笔的人,都会结一个佛缘。这样不仅会有数不清的人试笔时觉得丰满,不会有秃笔不畅之感,而且会结下尊贵的佛缘,这是多么地好事一桩。这桩好事只需要花几块钱而已,可是我当时连想也没有想到,是因为心中的潜意识以为这是店家的事,而且没有替那年轻的店员想一想,她没有得到许可,自然是不敢自作主张拆开毛笔的。
自以为是,自尊自大,以为别人与我无关,想不到利益大众,不站在对方立场考虑,当然不会有圆满的结局。这是我下了飞机之后才想到的,事情已经过去半天了。
这遗憾不仅没缩小,反而如旋团一般扩大了。我想到微信上才发的《步问飞》的文章也不尽人意,乃至以偏概全,因为质疑本愿称名的人多数是因为不了解,并非故意责难,有些是真心想了解,而我的语气语态不免意气,这样很难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甚至增加彼此的不信任。
可是文章也写了,也发了,一定也有人看了。看的人会是什么感觉呢?文章贵在心气平和,我的文章能让对方感受到心气平和吗?
这遗憾一旦形成,便固化在那里,要想弥补是不可能了。因为事过境迁,永远不会再有第二次,所以最好不要有遗憾,正所谓天下没有后悔药。不过我们可以总结,尽量在以后的人事因缘中站在对方立场考虑,少留遗憾。要想究竟没有遗憾,必须往生净土成佛。
2009年秋,沈阳往大连,火车站候车厅。正当闭目念佛之际,忽觉前面有异样声响,似是特别为我发出。睁眼一看,只见有人不断翻动二只乌龟,看我睁眼,立即问:“买不买?放生。”
于是不假思索想到:准是职业贩子,专门挑善心人兜售生意。
但两只乌龟也实在勾动了我。
对方显然很精明地看穿了我的心,不断地问:“买吧,放生可好了。”其时,我正遵医嘱禁语,所以一直没说话,但却心念不断。
“他会喊出什么价?肯定很高的,怎么还价?这种职业精,假如我买了,他又会再抓来这里卖,岂不助他为恶,终失放生之意义。买?不买?”
正当踌躇不定,检票了,我便立即像逃一样,起身随人流而去了。
然而上了车,乃至到了大连,乃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两只乌龟总也挥之不去。为了良心,我不断地为自己找理由:
禁语,不方便。
他一定会喊高价,我钱不多。
不能助长这种恶行。
万一人家误解是买了杀吃呢?
买了怎么办,放哪里?
说不定后来被别人买放了吧。
……
可是良心仍不得安,因为这两只乌龟,我完全是可以救它们的,它们被人送到我的面前,就是我的缘,我却自始至终连问一声也没有。南无阿弥陀佛!
2010年,上人来大陆,我终于向上人一吐心烦。
上人很肯定地说:“买!”
“可是……”
“原则上就是确定要买,其他都是枝末。不因枝末而舍弃根本。”
一闻之下,心开意朗。
感恩这两只乌龟,不知他们现在魂在何处。然而他们却永远住在了我的心里,成了我的善知识、我的慈心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愿将来净土莲池相见时,当面忏悔。
天很黑,窗雨淅淅沥沥。昨夜睡得很饱,便觉精神清冽。一如往常,静卧,深呼吸,一边心中念佛。许久,板响,再钟响、鼓响,大众上殿。天依然黑,寺院总是那么静,冬季的凌晨雨中更加寂静。我也起来打坐,佛号依然没有出口,在这样的清晨,声音显得太突兀了,我更喜欢默念,一句、一句在心中自念自听,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思绪也一路随着雨声、板声、钟声、鼓声,伴着佛号忽起忽灭。
想起昨天有人在相互讨论做法师、做讲师的事,大概是想有一个恰当的身份定位吧。认清自己的身份确实重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同样的话,同样的事,因为身份不同,有人能做,很得体;而有人就不能做,很失体。
一个人可以有许多身份,只是这当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假的不妨随缘虚应,真的一定要清楚明白,不能一时或忘。
比如人们加在我身上的标贴就很多:法师、和尚、住持、师父,甚至大师、大法师、大和尚……老实说,这些标贴简直就如口水粘上去的纸片,一点也不牢靠,稍微起风便脱落;即使没风,口水一干,自行脱落。请看——
法师者,以法为师,以法教人,为人师法。鸠摩罗什称法师,玄奘称法师,昙鸾、善导皆称法师,我也配称法师吗?能不愧死!但人们口口声声这么称,我也就稀里糊涂地“嗯,嗯”以应了。在我的内心,却一点也没有自认为法师,甚至很害怕这两个字,觉得如一面明亮的镜子,现出我的丑来;其余“和尚”“住持”“师父”莫不如此。一方面虚应“嗯嗯”,一方面深责自己在盗名。但无处申说,总不能见人就封他的嘴。每天都过着这种欺世盗名的生活,深觉无奈。时间久了,只能麻木处之,但内心那种要寻真,认真的念头倔强地存在着。
人不能没有真,没有真,等于是死了。没有真,就会拿假的当真,自欺欺人。真的总比假的好,因为真的有生命,是活的。真的哭,也好过假的笑。
我的真是什么?什么是真的我?“法师”之类的名头,早就挥挥手了。“念佛人”是我的身份吗?哎!我丝毫没有展现出念佛人应有的慈悲柔和,念佛也谈不上精进,则“念佛人”的身份也是我渴望却不敢轻易自肯的。在这清晨寂静的黑暗中,我真想嚎泣,我只是一个渴望弥陀救度的罪人,赖佛救度的罪人而已。
认识到自己是罪人,反而心得驯服,心得落地,得平静,静静地卧在弥陀的怀中,如婴儿在母怀,就让它这样甜甜地睡吧。
我感恩这黑暗,这雨,这寂静,感恩“罪人”的身份。褪去外表的光环,心中更加明亮;剥去厚厚的油漆,原木才能呼吸。
罪人的心也是一颗鲜活的心,它需要裸露,需要呼吸。请可怜可怜这罪人的心,不要再用善、道德、智慧,以及各种好听好看的东西泥住了它吧!
小时候农村都是烧柴灶,砍柴不易,我的父亲总有特别的主意。田边、地头、园坝总有一堆堆的刺蓬,因为长满刺,又没有什么用,一般人懒得去碰,父亲劳作之便,总会将这些刺蓬或刨根或修剪,然后很小心地挽成一尺多长的刺把。柔软的荆条再加相互的勾刺,缠成一把,彼此抱得很紧,既有内在张力,又不会松开,再也不会那么张牙舞爪地扎人。等到晒干了,便让我们抱去当柴火。
我们不喜欢刺,当然不喜欢“刺柴”,抱的时候多是嘴嘟嘟地,手还要特别小心,做到不松不紧,否则一定被扎。但父令如山,不得不从。
接下来帮母亲添柴塞火时,我们就晓得父亲的英明伟大了。因为这刺柴实在好烧,大小长短粗细合宜,一把把地塞进灶洞,立即火势熊熊,噼啪作响,那声音真的很喜庆,我们也跟着兴奋了。似乎是火很喜欢刺,像嘴馋的人碰到他喜欢吃的东西,大口吞咽;火舌大口地卷起刺把,猛烈地吞咽,火苗上腾,满灶团团回旋,火力旺盛而又持久。一些勾刺不仅噼啪作响,竟也嗞嗞吐出金黄、玉白、碧蓝各色火舌。相比之下,茅柴虽然柔软驯服,但火小、软、没力,也不响,更不要说金黄幽蓝的火枪,塞多了会黑灶,燃烧不充分。
我知道火并不怕刺,更喜欢刺,它有办法对付刺,能让刺变成金黄幽蓝的火枪,噼啪作响,宣示它的胜利。刺虽张牙舞爪,能扎人,但遇到火毫无办法,它要如何向火示威,去扎火呢?
我们也是浑身长满烦恼刺的刺蓬,张牙舞爪,人不敢近。阿弥陀佛以本愿锄刀截断了刺的根枝,巧用因缘的手把我们自顾自地捆缚,用熟调光明晒干我们疑惑的湿气,终以慈悲火点燃了我们。烦恼的刺蓬被弥陀慈悲火所燃,发出喜庆的念佛声。
我们还须要担心烦恼吗?刺于火有何妨害!弥陀是火我是刺,弥陀说:烦恼于我何有哉!祖师说:“不断烦恼得涅槃分。”不必拔去一棵棵的刺,再来燃火,就这样点燃火势更大。经言:“一切烦恼,是如来种。”今于念佛法门得其意矣!
常常有莲友关心地问:“师父,您身体很瘦弱,每天要写文章;每天研习法义,准备讲稿;要对大众讲法;要接待各地信众及各方面人士;重大寺院建设规划要操心,募化也要操心;要关心弟子及各地分道场;筹谋规划教团发展,定方向,作决策;还要审校很多文稿;处理各种信函及琐务;应对突发事件……一定很辛苦,很忙吧。”
我说:“一点都不辛苦,也不很忙。”
为何不辛苦?
1.心甘故不苦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喜欢做的,心甘情愿为之,并没有外人的强迫,这样做再多也不觉辛苦。
2.法喜故不苦
我所做的都是弥陀的事业,念念与法相关,与佛亲近,身心泡在佛法中,法喜都来不及,又怎么会辛苦呢?
上人关爱,道友同心,弟子争气,莲友护持,这些会让人辛苦吗?哈哈,好事都聚一块了。
人生怎么活都是一辈子,此生有如此胜缘,遇到这么多贵人,大家共同推动弥陀的事业,这是何等的福报、荣耀、法喜,否则我的人生必然暗淡无光、愁苦悲惨。由衷地感恩大众让我的生命有价值、有意义,回归净土,我们可以共同向弥陀递交娑婆成绩单。
3.随缘故不苦
假如一定要设个目标,一定要如何如何,可外在环境因缘又不会按你的设定来运行,这时便觉苦恼。
但我并没有这些“一定要如何”,只求尽心尽力,而后随分随缘;成也可,败也可,得也可,失也可,多也可,少也可,赞也可,谤也可,无可无不可,当然也就不觉辛苦了。
4.靠佛故不苦
究竟说来,我们都是靠佛做事,凡夫有何力。
靠佛,有佛可靠,佛让我靠,为我担担子,消我罪障,给我安慰,都是佛在做主,我在享受,当然幸福而非辛苦,龙树菩萨说“水道乘船则乐”;若是圣道门,靠自己则如“陆道步行则苦”。
说“不忙”则不如“不苦”那么肯定,因为有时确实觉得时间不够用,分身乏术,不过总体上尚有余裕,并不忙。
1.自然故不忙
不论事情多么繁密,都是自然因缘演进的结果,也就是该到时候事情自然就多,未到时候事情自然不多。既然是时节因缘的结果,自然有时节因缘来负责、生长、成熟,用不着人来忙,人也不用忙。
譬如春天百花齐放,万木葱荣,忙吗?
法门发展到一定时候,人事、道场、法务也都繁荣兴旺起来,如春生万物,自然有序。
2.无为故不忙
既是自然,就应无为,不过多加以人为干扰,只随顺事物本来运行规律。
观察一般人所说的忙,其实多是出于自我主观意识的乱作为、瞎忙,俗语说:“帮忙,帮忙,越帮越忙。”
也是不够沉着冷静,未能随顺自然之道、恰到好处,反而心急添乱。譬如开车,前面是有弯道,但还有60米,他便提前打方向盘,结果车开到沟里,又是找交警,又要找吊车,又找保险公司,又赶紧送医院,筹钱,家人惊慌,劳劳扰扰,一忙大半年,效果呢?世间忙事,多皆如此。
新手驾车,手忙脚乱,越忙越乱,越乱越忙,忙乱一团,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同样的车,同样的路,老手上路,并没有多余动作,而车也很稳。
3.心平故不忙
平心静气,心平气和。饭总是一口一口吃,事再多也是一件一件做。只要心平事即平,心若不平,事情、局面便如捅了的马蜂窝,忙开了。
佛心平到极处,故佛是法界大闲人,常住大寂灭,虽应十方众生祈求,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并无往来相、忙碌相,故名“如来”。
凡人当然不可企及,但明此理,随心平几分,事也就闲几分。一般情形,事越多,心越不易平静,其实事越多,越要求我们的心要平,心越平,纷纷扰扰的事也就渐渐平息。
4.守中故不忙
不论做什么,做完便立即回到中心点,就是做的时候,心中也必然牵在中心点,没有离开。
这中心、原点就是念佛、心存仁和。如同打羽毛球,当右边来球时,便跨出右脚,伸长手臂接球,左脚保持在中场,球接完,就将右脚及时抽回,双脚都在中场;因为在中场,前后左右来路的球,便都能照顾到。若是为了接右边的球,便左右两只脚都跑过去,球路再到左边,必然忙乱不堪,一败涂地。
不论事情多么繁杂,从哪发生,只要心安住于念佛,保持仁和,便能照顾全面;一旦埋在事务堆中,失去念佛,失去仁和,局面就会越来越糟,越来越忙乱。
5.靠众故不忙
大家的事大家做。上有上人可靠,边上有诸位法师可靠,下有诸弟子、广大莲友,向外还有许许多多热心关怀的社会人士可靠,他们都是法门贵人,有能力、有悲心、有智慧,大家共同成就弥陀度生事业,我不过尽自己分内一点点力而已。
这是看得见的贵人,还有看不见的贵人,阿弥陀佛、十方诸佛、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清净海众诸大菩萨,个个慈悲广大,神通无边,端身一坐,影现无方,常住众生心,恒转无垢轮。娑婆世界这点小事,又有何难,哪里说得上“忙”字?《往生论》说,如“园林游戏”。
若以为忙,则是将自己看得太大,而忘记了佛菩萨及大众。
我为生在中国而感恩,而且恰恰在此时。
这个国家虽然也有这般那般的不足,但如果我可以自由选择,下一世我会仍然选择投生在中国。
即使没有其他任何理由,只有一个理由,已足以让我作为全部充足的理由乐意生在中国:那就是这片国土的人民与阿弥陀佛有特别深厚的因缘,过去、现在、未来都会有无量的众生念阿弥陀佛,生极乐净土。
蓝天、绿树、好空气、好水、自由……这一切都是好的,但都不如盛产念佛人更尊贵;拥有一切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独独不能令人热衷念佛,又有什么可贵呢?即使有雾霾、食品安全、贪腐、不自由种种缺陷,但我还是选择生在这块国土,并愿意为回报斯土、斯民聊尽微力。菩萨视一切众生为大宝,即使入地狱也在所不辞,那是菩萨境界。爱屋及乌,我爱念佛人,爱念佛缘深的国家以及它的文化,并深愿尊贵的佛缘普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