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小包麻麻
正确辅食添加,母婴用品评测,前沿育儿知识,幼儿疾病护理,0-3岁育儿知识尽在这里!
51好读  ›  专栏  ›  小小包麻麻

生二胎是想要老大有个伴?想的有点简单

小小包麻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6-11-27 08:13

正文




乡亲们放心,本公众号只有育儿干货!

作为北师大教育学硕士,前绘本编辑的毛豆妈,

宁愿不推送也绝不制造文字垃圾!





养育两个孩子,不是画一个大圈,让孩子不分彼此。

而是要画两个圈,他们相伴,但各有一席之地。







朋友小元二胎了,但她最近总是心情低落,症结是她弟弟。


小元弟弟比她小两岁,要在某房价暴涨的2线城市买房,向小元“借”钱,小元回绝了,于是姐弟大战,已经冷战了两个月。


小元说,弟弟把她当成了提款机:


读大学时,她努力学习得的奖学金都存起来,补贴给同上大学的弟弟,弟弟把钱一分不少的都用来给小女友买衣服、买花、买化妆品,而这些,小元平时全都舍不得买。


小元毕业后前两年的所有积蓄,都“借”给弟弟买了车,刚工作的弟弟说,有了车方便上下班,而这时的小元,每天要挤两个小时的地铁往返于工作地点和出租房。


工作后的第四年,小元事业上有了起色,工资翻了一倍,弟弟说要买单反,她汇钱;弟弟说要上MBA课程,她汇钱;弟弟说要给爸妈买个跑步机,她汇钱。


后来小元遇见了现在的老公,结婚生子买房,买房的时候,她犹豫了一个星期,向弟弟讨要借给他买车的钱。


她弟弟义愤填膺的教育起姐姐:“姐,你就不该嫁给他,买不起房的男人还叫什么男人!买房哪有让女人出钱的!”


整个对话完全没有提还钱的事,小元愣住了,那是她第一次意识到电话那头的弟弟并不是小时候那个弟弟了。


这次,轮到弟弟要买房,张口就是“借”十几万,而小元有房贷要还,有老大要养,肚子里还有一个老二,更重要的是,现在有了家庭,也不能完全忽视老公的感受一直“撒”钱给弟弟。


弟弟说小元变了,叫嚣着“我又不是不还钱,在我困难的时候不帮把手,以后也别怪我无情无义”,小元气炸了,此时,小元的父母登场,打电话训斥她怎么就不能让着弟弟?弟弟需要帮忙怎么能坐视不管?结婚后变得这么冷血,六亲不认!


小元彻底心寒,因为这句“怎么不能让着弟弟”简直就是她的噩梦:


她第一次和弟弟抢饼干,被爸爸训斥不懂事,她和弟弟争玩具,被妈妈翻白眼,后来她学会了在家里的生存之道,那便是“宠溺”弟弟,她对弟弟越谦让,得到的赞许越多,于是她身上的“圣母光辉”越来越明亮,只有在为弟弟不断的付出中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小元对这个还未出生的老二非常担心,她害怕自己处理不好两个孩子的手足情;她害怕老大重蹈她童年的覆辙;她害怕老二变成和她弟弟一样的“伸手族”,她甚至在意外怀孕后想过放弃这个孩子。


原生家庭的重男轻女,是小元心头永远无法填壑的黑洞。





热播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收获了大把的唏嘘,很多人感慨,现实中哪有如此的父母和兄妹,然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剧情远比电视剧更残忍。


记得微博上曾经有一个很漂亮的小演员,得了淋巴癌,医治无效去世。当大家都在争论中医治疗癌症到底靠不靠谱时,我更关心的是她高强度拍戏的背后,是为了给弟弟交学费,给父母还债,给全家人买房,她自己节俭到极点,几乎所有钱都交家。


花季少女的生命,戛然而止,直到去世前,她还在庆幸,还好装修入住后生病的是她,否则家里其他人要遭殃了。


小姑娘是典型的“奉献型”人格,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种性格都是源自于家庭关系。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同胞竞争障碍”,是指在年龄稍小的弟弟妹妹出生之后,先出生的孩子发生的某种程度的情感紊乱,程度轻重和表现形式个体存在很大差异,可能焦虑、抑郁,也可能行为退化。


此时父母的表现很重要。


一味的打压老大的情绪,并强制ta谦让弟弟妹妹,此时的老大,或者用更加强烈的叛逆来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更加逆来顺受,用宠溺弟弟妹妹的方式来获得父母的爱。


前者进入成年期后,可能会对小孩子有非常强烈的抵触心理,极端的会拒绝生儿育女;后者则容易成为“奉献型”人格,一直在付出,但从未感受到幸福。


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老小,是最容易成为“吸血虫”的高发人群。


“吸血虫”结婚后会更加理所当然的向原生家庭索取,奇怪的是,“吸血虫”往往找的情感归宿是更加严重的“吸血虫”。也就是说,ta要把原生家庭所享受到的所有宠爱,毫无保留的奉献到爱情中。


小元经常和我感慨,她的弟弟对女朋友百依百顺,物质上绝不手软,家务大包大揽,而一回老家,从来没有给父母做过一顿饭,没有给姐姐买过一件衣服。


对亲情肆意挥霍,对爱情全心付出。


把从亲情中汲取的所有养分毫无保留的奉献到爱情中。


这样的亲情与爱情,终究会失衡。


最后,无论父母再如何维护,也很难再平衡这搜失衡的小船,孤帆背影,渐行渐远。





二胎政策放开后,大多数父母选择生二胎,都是想让老大有个伴,不至于太孤单,不至于太自私,不至于太孤僻。


往往强调的是“亲密感”,而很少考虑到“界限感”。


姐姐有了弟弟后,她“被成为”了姐姐,这并不是她的选择,而在姐姐这个称谓背后,她同样是父母的孩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养育两个孩子,不是画一个大圈,让孩子亲密的玩耍在里面,不分彼此,而是要画两个圈,他们相伴,但各有一席之地。


百年之后,是两个圈相互牵挂,而不是一个圈里自相苦斗。


“亲密感”与“界限感”同样重要。


有一个很震撼的故事:


太平洋里有一个小岛,在这个岛的水域中,有一种王鱼。王鱼有两种,一种有鳞,一种没有鳞,有鳞没鳞,全由自己选择。

如果王鱼选择没有鳞,就会平静的渡过一生。


但有的王鱼会选择让自己慢慢有鳞,这种磷能吸引一些较小的动物贴附在身上,而后王鱼便把它们吸干,慢慢地吸收为自己身上的鳞片,当王鱼有了这种能力后,会比没有鳞的王鱼至少大出四倍。


然而,有鳞的王鱼,后半生由于身体机能退化,那些附属物会慢慢脱离,重回无鳞的状态,这时的王鱼,常会自残,身上附属物越多的王鱼,后来就会越痛苦,挣扎数日,而后死去,死相难看,不忍直视。


毫无界限感的手足情,终究会培养出有鳞的王鱼。


手足之情是陪伴,而不是养育,养育是父母的事,不是手足的义务。


手足之情是被动赋予,而不是主动获得,亲密是理想态,而独立才是现实态。


作者:lemon妈妈,新晋妈妈,理工科女博士,毛豆妈好友


 幼儿园  


孩子应该几岁上幼儿园?

想给孩子选个好幼儿园,一定避开这八个坑!

不爱上幼儿园?这些有趣办法管用到爆!

避免入园焦虑,可以这样做


这样做,上幼儿园第一天不哭闹其实很简单!

送娃去幼儿园,“放下就走”真的好吗?

孩子到底应不应该上“名牌幼儿园”?


这里没有大道理,只有一个真实逗比妈妈的育儿分享。毛豆妈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专注于0-6岁的育儿心理和性格培养。长按二维码关注,你可以看到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