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花谢花开,转眼就是毕业时节。回想大学生活,青春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大学的感动是否深藏在心窝?毕业临近,HUSTer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与此间的相遇告别,定义独家的青春和大学。
5月4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卓1301班的学生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闫帅老师共同上演最后一课,致敬“大学的名义”!
毕业之际,材料学院号召学生们举办“最后一课”活动,请老师再一次走上讲台,请学生再一次走进教室,师生共上最后一课,为大学留下最美好的课堂回忆。材卓1301班的学生精心策划了该活动,决定投票选出“记忆中最难忘的老师”进行授课。经过讨论,6位老师进入候选名单,他们来自多个院系,既包括公共课老师,也包括专业老师,都给大家留下了精彩的课堂记忆。最终,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曾为该班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闫帅老师高票当选,为该班学生上“最后一课”。
同学们回忆,闫帅老师为他们授课是在2015年春季。闫老师平易近人,富有人格魅力,授课很有吸引力,轻松幽默又富有哲理,让大家头一次感到政治课也能这么有趣。在闫老师的课堂上,大家养成了关心时政新闻的习惯,也增强了人文意识。课程结束后,同学们和老师一直保持联系,不时通过微信和QQ等方式互动,闫老师对大家的影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首先祝贺大家即将顺利毕业,成为合格的华中大制造!当刚开始我收到大家的邀请来讲大学这“最后一课”时,我是拒绝的,因为我的阅历不够丰富、所学专业也与大家的专业不相关,我对自己是否能够上好这具有特殊意义的“最后一课”表示怀疑。直到大家告诉我,这是你们票选的结果、一致的决定,我才忐忑不安地接受,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取灵感于《人民的名义》,我将授课主题确定为《大学的名义》。所谓人民的名义,是指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凡事以人民为标准;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说来,大学的名义,就是凡事以“大学”为标准。
回忆过去的四年,大家的脑海中一定有一幕幕的画面浮现,比如——
大学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是“思想的避难所”(汤姆·伯兰德语)。在大学里,我们可以不用理会那些被扭曲的功利主义、市场逻辑、消费主义、功能性、一致性和平庸性,大胆去做一些无关成功、不落窠臼的事情,去坚守理想、傲骨、情怀、责任这些大学最为别致的标签。
我们的老校长杨叔子院士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华中大赋予大家的人文素养,不要忘记华中大赋予大家的精气神。过几年,那些具体的知识点、公式、方程、实验步骤,你或许会模糊,甚或遗忘,但是母校所赋予你的思维、价值、信念、品质却会历久弥新、相伴永远。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思政课教师,我经常被同学们问到:思政课有啥用?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我以另一个问题来回应同学们的问题——为何我们的学校叫大学,而非技校?这是因为:华中大要培养的不是拥有一技之长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有情怀、有温度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才。
大学的名义,不只是传递知识,更在于“弘道”:培育学生的批判精神、家国情怀、公共责任,让你认识你自己以及这个社会,让你思考你的生活方式和所去所从,让你体悟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希望作为大学生的你,不要被“世俗”遮蔽双眼,更不要随“市场”而起舞,要扬弃“读书无用论”的谬误,谨记“读书不一定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但是读书一定可以帮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展望未来,我们当然都希望——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像是抛物线,有起有落、有曲有直。当大家离开校园、踏入社会之后,会遇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价值与世俗的冲突。当你们胸怀理想,向一切不公叫板时,可能会发现:社会更喜欢适应者而非改变者,甚至有长者会谆谆教导你,“年轻人,不要总是看不惯”。当你们怀揣一身武艺,想在市场的广阔天地大展拳脚时,可能会发现知识的无力感,你们的才华与财富严重失衡,甚至周边人会用“成功学”的眼光打量你说,“名牌大学生也不过如此”。到那时,你们再管窥人生,才知道:叫声“大学生”太沉重!
此情此景,作为华中大毕业生的你们,会怎样?
随波逐流,放弃正义理想,拥抱 “潜规则”?放弃一身武艺,拥抱推杯换盏的“酒精”考验人生?聊以自慰的说“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因太胖取消原计划”?接受“在这个社会,文凭不重要,酒量才重要”的现象?
……
合格的华中大毕业生,应该是有着改变社会的理想但又勇于面对社会苍凉的魔幻现实主义者。最近,《我叫范雨素》的文章火爆网络与朋友圈,其中有句是“人活着总是要做些与吃饭无关的事”,这些无关的事包括:当老人跌倒无人去扶时,你要挺身而出;当大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时,你要乐善好施;当路人凑够一凑就可以过马路时,你要坚守规则……
两年前,我曾经在《概论》课堂上问大二的你们,你们材料专业是做什么的?你们笑言是“打铁匠”。之后,你们给我讲了锻造、铸造、焊接、3D打印等知识,你们告诉我,你们远不止是“打铁匠”,你们是材卓1301班,你们为自己代言!在交谈中、在言语间,我读出了你们希望大家了解你们专业的渴望,也听懂了你们想用所学来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抱负。如今,得知你们班曾连续3年获得校优良学风班称号,荣获校优秀团支部称号以及校“魅力班级”比赛第二名和“最受欢迎班级”称号;得知你们全班26名同学中,2人找到很好的工作,6人准备出国读研,其余18人将在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和华中大等国内高校深造……我为你们这个集体和集体中的每一位同学感到骄傲!在未来的道路上,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曾经的理想和赤子情怀,不忘大学赋予你们的“精气神”!无论何时,你都应有自己的情怀、坚持和倔强。如果有一天,你无力抵御社会上的不合理,我会喊你回来背诵母校的校训。
在这个社会面前,你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但大家别忘了人生词典中有个词叫“蝴蝶效应”。作为一名教授政治学的老师,我的梦想是“通过我的努力,让一些政治学常识流行起来”。这些年,虽有坎坷,也会被误解,但我一直沿着这个梦想前行,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正在改变着现状。正如我完全不曾想到,大家会选择我来给大家讲授“大学最后一课”一样。我坚信: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希望大家谨记: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一股煽动一下翅膀就带来一场飓风的能量,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十年之后,二十年后,大家再回喻家山,如果有机会,欢迎大家来找我坐坐。希望那时,“我有酒,你有故事”。希望那时,你们会记得在2017年5月4日青年节这一天,一位思政课老师在最后一课里留过一张答卷,答卷的题目叫“请回答2017”,答卷的题目是:大学带给了你什么?大学精神如何伴你前行?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不负大学的名义,不负自己的一生。
最后一课,闫帅老师饱含人文关怀和理性智慧,一如既往。大家回忆过往,展望未来,不忍离别,讲不出再见。相信,最后一课的精神永不结束,闫老师的深情和同学们的倾听,将成为师生共同的经典记忆!对于同学们而言,最后一课带给大家的不仅是对即将逝去的大学生活的追忆,而且是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前路漫漫,作为一个合格的华中大毕业生,都应该秉持华科“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以大学的名义照亮前行之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让我们坚守大学的名义!愿你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