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RT一点
从杭州出发,艺术在等你(ART一点是国内最资深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平台之一,在京沪杭等核心都市拥有广泛关注度,创建于2013年,粉丝100000+,领先分享国内外重磅艺术信息,独享杭州艺术地图菜单、浙博杭博掌上艺术馆、中国美院南山书屋八折优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约克大学增新专业:数字设计! ·  昨天  
康石石  ·  香港科技大学的交互专业毕业就能当leader ·  2 天前  
康石石  ·  设计考研复试作品集,准备指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RT一点

博物馆闭馆后,有十位观众在展厅待了3600秒,居然还用手摸了文物?!

ART一点  · 公众号  · 艺术  · 2018-04-26 19:30

正文


© 原创优质出品 严禁复制转载

优质艺术活动信息,欢迎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南宋官窑博物馆

TOUCH ART·「长 安春」


特约作者/编辑 :付玉婷 邓菲

活动执行/摄影:薛晶



4月22日,周日下午16:30分。


这是杭州 南宋官窑博物馆 清场 的时刻。


有十位观众,却特别选在这个时间,在门口集合,然后,低调地从后门进入特展厅,直到17:30分才离开。


在这 60 分钟 = 3600 秒里,他们做了些什么?


透露一句那天最高频的一句话: “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


剧 透



前情提要


杭州最近大热的“长安春——走进‘一带一路’中的大唐盛世”展, 南宋官窑博物馆 ART一点 联合推出了 “TOUCH ART·长安春” 体验。


近距离的观察与触摸博物馆的文物,体验距今千年的唐代美物抚在掌心的感觉!


招募发布后短短三日,后台就被百余条诚意满满的申请“攻陷”。


我们和博物馆一起认真读完了每一条留言,最终由馆方挑选了 十位观众


然后,记录下这珍贵的 3600


博物馆闭馆后的3600秒

究竟发生了什么?

先回到闭馆前的一刻钟


16:15


这是个美好的晴日。


一千年前长安的春天,有没有南宋官窑博物馆的花园这般美?


特展厅,还有不少观众在观展。


保安开始小声提醒即将闭馆。


十位观众陆续到达,有几位不断在博物馆门口和特展厅往返。


看上去,有点期待,也有点紧张。


博物馆也有点小紧张。


副馆长邓禾颖当日值班,这一刻的展厅内外,她一直在。




16:30


清场完毕,正式闭馆。


特展厅正门关闭,安保与工作人员全部到位——比体验观众还多。


后门,十位观众终于被带到指定通道,排队候场。


一个女生拍拍心口,小声说: “好紧张!”




16:35


从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再到一路小跑。


观众穿过展厅,抵达展览入口。


宁静的展厅里, 128件(套) 来自 深圳望野博物馆 唐代美物 ,此刻只与他们相伴


正惊叹着, 帅帅的讲解员出场了


“长安春之旅”,Go~



走过长安的 东市西市。


路过天宝十四载的 墨书陶瓶 、曾经盛满西域美酒的 银杯、三彩杯、白螺杯。


穿越到长安人的“中央公园”。


看见千年前文人用过的 砚台 ,喝过的 茶碗



一边看,一边进入Q&A和惊叹时间。


比如,展柜里的那件 茶碾。


唐人如何用它碾茶,又如何喝茶?


还有,那把 环首直刃铁刀 ,怎么那么亮?


哦,是后人精细打磨后,它才复原了千年前的寒光凛凛。


一位传统绘画专业的体验者,对那只颜色“小清新”的 绿釉瓶 特别有感觉。


“我对于茶叶肇始兴盛的唐朝一直颇有好感,平时总跑博物馆看展览,隔着玻璃柜都喜欢得不行,实物真是更喜人!”

也有人对唐朝茶碗印象深刻。


“比之前想象的大,跟现在所用的小茶杯小茶壶不同,很有大唐气象!”









16:50


展厅入口,依着落日的余晖,最兴奋的时刻来了!


工作人员郑重“请出” 三件重量级展品


一件唐代对鸟树形金饰片、一件唐代豹斑石盖盒,还有唐代蛋形器。


它们都是“长安春”展中的 明星展品 ,原本展陈于 独立展柜 中。


三 件 体 验 文 物


唐 蛋形器


唐 豹斑石盖盒

唐 对鸟树形金饰片



它们真的都来自千年之前的大唐吗?


亲手触摸的这一刻,真的要来了。




17:00


虽然早就想象了无数遍,但真正触摸到 唐代豹斑石盒 时,第一位女生还是忍不住感叹:


“手感太好了!”



袁杰/摄

它摸起来,带着石头天然的凉意。


还有隔着展柜看不清的细节:


石材边缘的天然缺损、盒盖上的白色石沁,以及打磨的螺纹留下的细腻触感





还有一个彩蛋。

工作人员将盒盖慢慢打开,请观众打开手电筒,照向盒面。


所有人同时惊呼——石盒上深色斑点部分竟然透出了手电筒的光亮,若明若灭,如奇迹一般。

“放在展柜里完全想不到它可以透光!”

“太美了,就像星空一样……”



袁杰/摄




“石盒上的斑纹是天然形成的。”


工作人员解释道:“这种石材叫 ‘豹斑石’ ,极其稀少珍贵,古时可做中药,唐朝时多作雕刻赏玩器物。”

这样稀有的石材,虽不一定为皇室所使用,也应该是贵族才能使用的。

说到这儿,有人开起了脑洞:


“一千多年前,杨贵妃会不会正拿着这样的盒子在化妆扑粉?”

真难想象,这些如萤火般的亮光,竟然来自千年之前。


而今,它却安静地躺在你的手上,灿若星空。




17:10


唐代对鸟树形金饰片 “颜值”最高。


这件采用纯金打制,以类似“剪纸花”手法制作的“小树”,模样窈窕,枝杈上还卧有一对精致之极的小鸟。

整件金饰片长不过 11.2厘米 ,宽不过 7厘米 ,原本在独立展柜中看不清的细节,现在都看清了——枝叶树干之间细腻写意的纹路一清二楚,连鸟羽也纤毫毕现。

也正是在手上的距离,才能清楚发现,它特别特别薄。



袁杰/摄


工作人员说:“这样的金饰片一般和金银平脱和髹漆工艺结合在一起,完全贴合在器物外面作为装饰。


据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就曾大量赏赐类似的器物给安禄山,在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琴上,也有类似的镶嵌装饰,其中也有树有人物。


“确实,从侧面看好薄啊。”细细端详许久,不舍放下。


正面观察,侧面观察,再反过来一看,“光滑的那面一定就是贴合面吧!”





17:20


最后出场的 蛋形器 ,抖了个包袱——


仿鸟巢的容器里,放了 三个“鸡蛋” ——其实,其中有两只是真鸡蛋,只有一件是 唐代的石制蛋形器


猜猜看,哪只是真那只是假。

“这太不可思议了!”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无论在形状、大小和表面纹路方面, 那枚神秘石蛋绝对可以乱真



把石制的蛋形器与真鸡蛋分别拿在左右手,小心掂量。


咦,唐代的“鸡蛋”摸起来更凉、更润。

此刻没有“出柜”的两件唐代蛋形器,一件 白陶 ,一件 红陶。 最神奇的是,它们还被做成了中空的,也因此更加脆弱。

趁着体验的手感还在,再次回过头去对比展柜中的陶制蛋形器。


“为什么会被做成这样?”“是拿来干什么的?”


不好意思,还是个谜。



袁杰/摄



17:30


三件古物安然回展柜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有点依依不舍,又都松了一口气。


对于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而言,这也是第一次啊,他们的手心里,也悄悄捏着一把汗。


好在这一刻,一切,完美,定格。





两封意料之外的感谢信


一切对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观众、博物馆,还有ART一点。


此时此刻,我们也有一点小小感触。


一个好的展览,来自博物馆与观众的互相期待,互相成全。


落幕那一夜,南宋官窑博物馆和望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们,邮来两封长长的 感谢信


太温暖了,温暖到我们词穷。


于是,把这美好春日的 3600 秒,与这两封温暖的信,分享给你。


请记得,在这家美好的博物馆,这场美好的展览,还在等你。


P.S:展览还在继续,至 7月8日 结束。


体验观众与工作人员结束后离开的背影



致 观 众 的 一 封 信

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


当4月19日晚10点刚过些许,“Art一点”的工作人员把满怀着各位对传统文化情感的留言传达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真心被感动了。面对着你们的留言我们难以取舍。


一次尝试性的开放触摸文物的“TOUCH”活动,点燃了你们对古物的“深深痴迷”和对“考古的超级向往”之心。博物馆的文物对大多数人而言,的确只是隔着玻璃的“美”。那些古物对于今人,是带着神圣而智慧的光环的,“神圣”是因为它离我们遥远,就好比这次展览中的唐代物件,有着相去一千年四百年的时光,使我们觉得能这样隔岸观望已有些不可思议;而“智慧”是因为我们通过展览可以跨越时间的藩篱探究其中的奥秘,读释古人的巧思与密码。


如果,能将这些物件捧在手心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会不会离古人的智慧及密码更近呢?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其实也未必人人有亲手触摸文物的福气,更不用说普通观众了。博物馆的展品与观众之间,始终隔着一道玻璃,人与物也始终是在两个时空。为了让这道屏障消失,我们和深圳望野博物馆多次协商,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我们期待观众通过这样的活动,能有机会零距离的观察,发现那些古物细微处的惊喜;能亲手去触摸,感受材质工艺的真实触感;能用心去体会,感知跨越时空的文化精粹。


为了能让这次“TOUCH”触摸文物的活动顺利开展,两馆对于活动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反复的商讨,选定上手展品,设计活动流程,制定安保方案,并实施预演。同时经过观众群体的分析,选择了Art一点作为唯一合作招募平台。在招募信息发出后,能收到这么多真挚的留言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非常抱歉,出于对展品安全的考量,只能给出十个有限的名额。如果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体验者能了解活动的初衷,并能从中有所收获与感悟,便是这场活动的意义。


感谢各位观众对活动的配合及对本次展览的关注!希望各位能够持续关注我们的展览及各项活动。


在暮春时节让我们再次出发吧!在花飞花渐的季节里,走进南宋官窑博物馆,走进长安的春天。


此致

敬礼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2018年4月22日



致 观 众 的 一 封 信


亲爱的观众朋友:

大家好!正值人间最美四月天,我们的《长安春》唐代器物展有幸在这个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来到杭州,来到南宋官窑博物馆与大家见面。也许是时间在腾挪中的巧合,今年距唐帝国618年建国整整过去了1400年。如今我们再来看这些1400年前唐代的精灵,时间仿佛又回到了原点!

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如何把这些唐代文物更生动地呈现给你们,怎样让更多的观众更清晰地去感知当年长安的繁华?李白说:“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李白的诗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对大唐无尽的想象力!于是我们和官博策展团队一起,经过精心细致的筹划,大胆地提出了做一场文物触摸的“TOUCH”活动!通过“art一点”对活动的有力推广,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许许多多来自各行各业观众的报名和留言。我们认真读完了每一条留言,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为之感动,同时也备受鼓舞!


然而略有遗憾的是,此次文物“TOUCH”活动是我们与官博在文物展览中的首次尝试,为了文物的安全,所以暂时无法满足每一位观众和文物爱好者的需求!


但是,正是因为有了你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我们展览的关注与支持,我们才更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让这种文物触摸的活动形式成为再次的可能。也许有一天越来越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方式与文物零距离的接触。我们也力争把所有的文物展览变成真正可以触摸的历史!

最后,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长安春》,邂逅大唐——关注南宋官窑博物馆更多精彩的展览活动!谢谢大家!


深圳望野博物馆

2018年4月22日




- 长安春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