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哥的小黑屋
互联网公司的野望,线下零售的忧虑,商业地产的彷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家哥的小黑屋

注定要和耐克死战的「中国品牌」,终于站上了擂台

家哥的小黑屋  · 公众号  ·  · 2021-04-18 11:04

正文

`1


本文作者:张观火,主要将在非工作日,为大家奉上轻松幽默,又不乏观点与思考的内容。

本文9000余字,阅读需约15分钟,以下为正文内容:

中国运动鞋服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华侨,大多数人对华侨的印象就是“壕”,准确说是华侨经常在故乡的 地上,盖出 华的欧美风别墅。
就例如福建农村,遍地都是教堂风豪宅,如果不告诉我这儿是福建,我还以为到了梵蒂冈,都准备掏手机和教皇合影了。

这些豪宅逼得当地政府发文要求“自建住宅不得超过三层”。但有的华侨,不仅没有豪宅,反而要给住豪宅的华侨们拉板车,这个人,就是 中国运动品牌匹克的创始人许景南
许景南的父亲是归国华侨,许父从小就和许爷爷在南洋打拼。
如果按照正常轨迹发展,许家人回国后应该就是看地皮、建别墅,看着石材变成别墅。许景南也将出生在别墅中,成为富二代,开启自己躺赢的一生。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
许爷爷在许父年幼时丧生南洋,许父被家族中人带回晋江,而许景南也在贫困中降生。许景南高中毕业,先靠打鱼卖鱼攒出了一笔钱,弄了辆板车,靠卖力气拉板车维生。

图源贵州视线
用许景南自己的话来说,“当时一趟板车从北门到南门可以赚2元钱,只要肯干,多拉几趟就能多赚几趟的钱。要说我的第一桶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
普通人赚到2元后,想的是赚第二笔、第三笔2元,但每个能闯出名堂的人,都不普通。许景南盯上的不是下一笔2元,他直接 盯上了厂子的老板
普通人把货拉到地点之后,都是直接结账走人抓紧接下一单。许景南偏不,每次拉完货,和老板唠家常、聊产业。不是为了和老板攀关系,是为了观察这些老板到底是怎么“做生意”的。许景南动了 偷师 的心思。
中电电机的前董事长王建裕要是知道这招,肯定就不会自己翻墙偷拍去了,直接加入货运公司,混入竞品公司偷师。毕竟没几个人会对给自己运货的人提高警惕,哪怕聊技术也觉得对方完全听不懂。

而许景南还真的靠和老板聊天找到了机会,和老板用劳动力置换一批煤渣,再把煤渣里没烧完的煤拿出来打铁,细灰烧砖,纯渣做隔离层。不放过任何剩余价值,就差顺手把煤老板拐了。

许景南靠着把煤渣用到极限,变成了许老板。后面还靠“偷师学艺”,先后办了包装厂等十来家工厂。

这次,许景南成了富一代,没和普通华侨后人一样变成富二代,邻里也从夸奖“老许家”变成了夸奖“许老板”。

许老板和丁老板们


80年代初,晋江鼓励建厂,期间不少服装鞋帽工厂诞生,上市企业鳄莱特的前身“洋埭鞋帽厂”诞生,361°创始人带着4个小孩建了每天生产5双鞋的小作坊。
许景南当然没漠视这个风口,开始对鞋服行业逐渐上心。这时,属于许景南的机会来了, 耐克在晋江的工厂需要配套厂商
许老板和朋友合伙建厂,许老板出资20万,眼瞅着就能巴结上世界第一运动品牌的大腿。但问题是许老板的工厂搞定了,耐克搬走了,不需要配套工厂了。 耐克这个世界第一运动品牌,他没影了!

许老板这个气呀,估计已经把耐克八辈子祖宗都骂了一遍,但气也没用,钱都花了,许老板只能建了自己的品牌“丰登”(匹克前身)。
耐克估计想不到,杀入自己统治许久的NBA;靠着材料“态极”抢夺市场的匹克是被自己亲手逼出来的。
耐克的厂子搬走了,但召集来的高水平技术工人没全部走掉, 许老板索性把这批工人招致麾下
你看,耐克还是做过点好事的,虽然当时坑了匹克、现在坑了中国,但也间接给许老板提供了一批工人,成了许老板重要的初始资本。
许景南的品牌“丰登”,后来被自己嫌弃名字老土,先改成“山登”,最后改成了山峰的英文“peak”及音译“匹克”。
很多业内人士看着“匹克”两字,想起了许老板被耐克坑的那段历史,不少人说这是许老板希望自己能 匹敌耐克,攀登运动鞋服品牌最高峰
但匹克早期别说匹敌耐克,在 晋江 这一亩三分地都是 混的格外艰辛
回顾下国内头部品牌,361°的老板叫丁伍号、特步的的老板叫丁水波、安踏的的老板叫丁世忠、中国乔丹的老板叫丁国雄、德尔惠的老板叫丁明亮,这帮老板全姓丁,还都是晋江人。
除了李宁的老板以外,基本叫得上名号的品牌都姓丁出身晋江,匹克这是要孤身一人挑战丁氏家族?对匹克来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这些丁老板们间没有直系亲属关系,不然匹克的许老板真要被群殴。


而刚才被忽略的李宁,属于当年少有的 高富帅 。88年李宁在汉城奥运上失误回国后,结识了正值巅峰的健力宝老板李经纬。李宁退役后成了健力宝总经理特别助理,又用健力宝的场地建服装厂,后变成了品牌李宁。
在品牌刚刚诞生的1990年,李宁直接豪掷近300万拿下亚运火炬传递,白色李宁运动装开始刷屏中国。1990年,北京平均月收入约200元,房价还在1000元/平左右。这300万能在北京买30套100平左右的房子。
还记得前面许景南为建厂投资了多少钱吗?20万,就因为这20万许景南差点被耐克坑死,而李宁可以为了打名气花掉近300万,人比人气死人。
论钱,匹克没资格和李宁比;论人脉,361°、特步、安踏、德尔惠、中国乔丹这5个丁老板抱团生存;论经验,一个先后搞了十来家工厂都没发财的许老板,能有什么成功经验?顶多有偷师经验。
匹克也一直没彻底赢过他的同行们,更没勇气喊出“我们要匹敌耐克”。甚至到了耐克成为“公敌”的今天, 有希望匹敌耐克,能和耐克打擂台的也是全体国产品牌,而不是其中任何一个品牌。


广告战争


在国产品牌抱团走上擂台,迎战耐克阿迪前,一场内部的“广告战争”开始了。匹克“全场挂机”,只在快结束的时候抄了一把作业,还没抄对。
李宁近300万拿下1990年亚运会火炬传递后,转眼就收到1500万订单。李宁本人任职的健力宝,1990年亚运会总赞助约千万人民币,效果好到难以置信,订货量从1亿多飙升到7 .5亿,翻了六倍还多。 (下文中的李宁均指品牌)

后续的时间里李宁选择用奥运主攻这场广告战,从92年到04年中国奥运选手全部都使用李宁服装,红黄色几乎成了李宁的代名词。光靠奥运军团还不够,李宁还破天荒的签下娱乐女星 瞿颖
目光回到晋江,安踏用了80万签下 孔令辉 ,当时安踏一年的利润才400万左右,签下孔令辉的80万都已经是咬紧牙关扣出来的钱。而安踏的丁老板再签下孔令辉之后,还想再花200万打广告,理由倒也简单,代言人都请了,不打广告就浪费了。
但家里人不干了, 差不多300万呀,这是公司一年的利润 !想一口气全花掉,这是疯了吗?家里人劝了安踏的丁老板很久,最后还是拧不过丁老板。家里人只能当做花钱让丁老板开心了。
次年,2000年悉尼奥运会,孔令辉击败瓦尔德内尔,不仅成为了男单冠军,更拿下了大满贯,孔令辉成了那年中国最耀眼的明星,照耀了无数人。
而孔令辉为安踏拍摄的“我选择,我喜欢”广告也席卷大陆, 安踏当年的销售额提升了35% 。可以说是选对了孔令辉,才有了安踏的今天。

安踏这次的广告,还扇了李宁一个巴掌。99年李宁聘请女星瞿颖代言,喊出了口号:“我运动,我存在”。2000年,安踏签下孔令辉,喊出“我选择,我喜欢”,无比接近的广告词,前者石沉大海,后者让安踏铸就基业。
李宁也算明白了, 打广告,还是要找体育圈的 。而匹克的许老板躲在阴影中看着俩位巨人打架,干着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偷师”。

2000年,晋江一个叫丁国雄的人看到李宁和安踏靠体育明星赚钱,羡慕的眼都红了,“不就是找代言吗,我也会,我还能找不要钱的代言!”
一顿骚操作后直接让“乔丹”为自己“代言”,不过姿势有点清奇,是 把公司改名叫“乔丹” 。丁国雄老板走位之风骚,其他人望尘莫及。
这大概是你想让迪丽热巴留在你身边,就把自家狗子改名迪丽热巴,然后说自己天天摸迪丽热巴,这种自家的迪丽热巴什么都好,就是出门对狗子喊迪丽热巴时有点 丢人
2001年,刚成立的特步聘请谢霆锋成为代言人,谢霆锋参与设计的“风火一代”卖出120万双。在销量面前,运动品牌们彻底疯了,没人在乎明星和体育有没有关系,只要有名气就敢签,不就是砸钱吗。
贵人鸟拿下刘德华,鳄莱特拿下王力宏,喜得龙拿下郭富城,德尔惠拿下吴奇隆、周杰伦。托这些企业氪金的光,CCTV5在05年左右25%的广告都来自晋江企业,被人戏称为 晋江频道

很多品牌是不是都没听过?没听过就对了,后三者虽然没请成龙老师代言,但也都凉透了。 代言人没魔咒,有魔咒的是这种跟风思维
匹克的许老板,似乎从李宁和安踏的早期广告战中学到点东西,就坐在角落,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04年篮协领导逐一拜访耐克、阿迪等品牌,但只拿到羞辱性报价,CBA成了运动品牌都瞧不上的鸡肋。安踏最终2000万/年抄底CBA,合约到期后,CBA赞助费在争夺中 暴涨20倍 ,到达4亿/年。
可能是04年安踏拿下CBA刺激到了匹克,许老板估计心想“你签CBA,那我就进NBA,效果不可能比你差”,05年匹克签约赞助NBA火箭队主场,成了第一个进入NBA的中国运动品牌。
匹克许老板是从广告战争中“偷师”到了精髓,没和其他品牌一样跟风签约娱乐明星。 但匹克在签约体育明星时,还是翻了车,行业普遍认为2015年签约NBA巨星霍华德时,匹克付出约合1.5-2亿人民币。

但霍华德签约后就和中了魔咒一样,签约匹克后5年换了5只球队,甚至很多球迷都不知道霍华德去了哪里,换球队后霍华德出场时间也直线下滑,如今不足2015年的50%。霍华德在媒体上也基本没有正面消息。
无论是球迷还是运动品牌,都在讨论一个问题, 匹克这次亏了多少钱
反过来看安踏,虽也签过职业生涯中后期球星,但都是小本买卖,和匹克2亿人民币的豪赌不一样。而15年初签下的汤普森,几乎可以说和匹克签下霍华德算是两个极端。
霍华德场上位置属于中锋,当年30岁已属高龄,如果不了解篮球,大家可以直接理解为是互联网公司中30岁的程序员,普遍在被降薪、开除的边缘。霍华德后续也是频繁被球队送走。
而汤普森当年25岁,年纪轻轻就成为少数人口中的“第一控卫”,并且被球队顶薪合同留下,被不少人认为“他的历史才刚刚开始”。
2017年,在安踏签下汤普森2年后,在原合同期还有3年之久时就再次续约。一签就是10年上亿美元,在整个NBA里面也属于最头部的代言合约。从提前天价续约也能看出来,2015-2017期间 安踏是稳赚不赔
对于运动鞋服品牌来说,签代言人就是一种投资,安踏这次除了 “要签体育明星、赞助本地高影响力联赛/球队” 以外,又教了匹克一招 “签小不签老,签老不豪赌”。
安德玛就属于典型的签对人,签的刚好就是安踏代言人汤普森好兄弟库里。

2013年安德玛从耐克手中抢走库里,代言费被认为在400万美金/年左右。而根据摩根斯坦利投资公司的数据显示,2015-2016年间库里代言的 鞋类销售量增加了350% 这次签约也帮助安德玛反超阿迪达斯成为全美第二大运动鞋服品牌。
资本市场也认为库里代言款是安德玛核心资产之一。2016年,安德玛头号零售合作方Foot Locker CEO透露库里最新款篮球鞋销量未达预期后,安德玛 股价暴跌4% ,公司市值蒸发近6亿美元(ESPN)
安踏挑起这次的广告战,但不少品牌被特步带歪,追捧起“娱乐明星”促使部分品牌凉透。安踏抄底CBA,配合球星策略大获成功,刺激匹克进入NBA,匹克被安踏、安德玛在代言人方面上了一课。


繁华后,杀机现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宁本人走上奥运开幕式,在空中“飞翔”点燃了火炬,顺带点燃了整个运动品牌市场。


很多人觉得国产品牌从来没赢过耐克阿迪,我只能说大家也太瞧不起国产品牌了。

论增速,五大上市本土运动鞋服品牌(李宁、安踏、特步、361°,匹克)2007-2010的四年营收平均复合增速为 46%(期初收入加权平均),而同期耐克在亚洲(主要为中国和日本)的复合增速仅为 2%。


论市场份额,2009 年李宁集团夺得 9.8% 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阿迪达斯(7.2%)
但繁华之后尽是杀机,奥运会过后,似乎大家对国产运动品牌瞬间失去了兴趣,市场增速跌入谷底,大家根本没有像08年左右疯狂买买买。

后奥运时代,整个运动鞋服行业都是在倒退。李宁甚至在2012年到2014期间,用 三年亏掉了30多亿

图表来自:Wind资讯、界面新闻研究部
这几年准备好的货,根本卖不掉,用安踏内部人士的话来说,“那段时间货在仓库里是不动的,没有老货与新货的流转,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情况。”
图表来自:Wind资讯、界面新闻研究部

这次危机中,安踏高管团队算是豁出命去改革,按每天3-4万步的节奏,走遍全国所有地级市门店,来了解自己企业的问题。
李宁则为了生存,2012年缩减门店超过1500家,要知道当年星巴克在中国总计不到500家门店,李宁相当于是缩减掉3个星巴克……
这波不是壮士断腕,是壮士腰斩。


图表来自:Wind资讯、界面新闻研究部

而匹克12年净利润同比暴跌60%+,仅剩3亿出头,直到2016年退市,净利润也一直维持在2亿~4亿元左右,没能恢复到奥运时期。
国产品牌80、90年代艰辛创业,靠着耐克阿迪施舍的残羹剩饭为生,08-10年好不容易有了点平等对话的资格,增速反超耐克,规模超过阿迪,刚开始想着怎么驱逐耐克阿迪,光复中华。
到如今,难道就要因为这小小的库存,把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耐克阿迪,变回代工厂等洋人老爷的剩饭?
14亿人的国家,不能允许一个行业里没有自己的品牌,这是一个大国最后的底线。

摸石头的国产品牌们


2018年,刚刚止损转盈的李宁收到了大洋彼岸的一封来信,发件人处印着: “纽约时装周”
时尚圈的最高舞台之一,就这样对李宁发出了邀请,据说得知邀请的时候,整个设计部门先是一片安静,然后瞬间炸锅。
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进入纽约时装周已经难如登天。更别说身处李宁,这样一家和时尚没什么关系的运动鞋服品牌,居然也有机会让自己的作品进入纽约时装周,李宁的设计师团队做梦都不敢想这种好事。
而李宁和他的设计师团队们,也没浪费这次机会,在被临时邀请参加的情况下,加班赶工出了高水平作品,一炮而红。

也是从这次的纽约时装周开始,李宁几乎成了国潮的代名词,“中国李宁”四个大字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这次,李宁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国潮”。


如果按常规剧本,众多国产品牌们看见李宁靠国潮火了,应该是一股脑全开始跟风,你叫“中国李宁”,我就叫“华夏X踏”、“汉唐X克”,你去纽约时装周,我就自己造一个北京市朝阳区时装周。
就和21世纪初的广告大战一样,你签天皇巨星,我也签,打到最后不少企业都断了气。还好这次不太一样, 老对手安踏没有完全复制李宁的成功之路。
2009年,在库存危机还没爆发时,安踏收购了FILA。

那时的安踏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收购的品牌会在10年后快要超过自己主品牌,再过两年安踏都可能改名叫FILA。毕竟你营收靠FILA、市值也靠FILA,那你为啥不直接改名叫FILA?


安踏高管表示FILA在2010年至2015年间营收保持超过50%的增速,2016年时FILA的营收占集团总营收的20%以上(腾讯财经),如今总营收占比已经接近50%。 安踏如今的成功,几乎就是靠着洋品牌FILA。
安踏的FILA还是和李宁有些不少类似之处,李宁18年去了纽约时装周,FILA就19年去米兰时装周,都是走时尚路线。


但李宁走的是 国潮 ,而安踏是靠收购的 洋品牌 ,在国内分别主打专业、时尚元素发展。除了FILA,安踏陆续收购了顶级户外品牌始祖鸟、滑雪品牌迪桑特等。
和安踏比,361°算是另类,安踏是用洋品牌在国内发展,361°是全力挖掘海外市场,海外线鞋面标识从361°变成3,方便和国内产品拉开差异。
不光造型变了,质量也的确提高了,15年还曾拿下美国跑步圈顶级杂志《跑者世界》的最佳性价比奖。运动鞋也卖到了120-140美金左右,称得上是中高端产品。

19年361°的海外门店已经发展到上千家,但疫情对361°海外发展几乎是毁灭性打击,2020财报显示,2020年国际业务收益同比减少45.9%至人民币七千多万元,对集团总收益的贡献仅为1.4%。 (来自界面新闻)

说好的会所嫩模变成了下海干活。
和361°一样,匹克曾经号称要重点发展海外市场,要让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超过50%,最后海外收入占比一直在10%左右。只能当许老板是画了一个关于海外的饼,不对,应该说画个披萨更形象。
匹克发展海外市场的方式,绝对称得上精彩。先和国际篮协合作赞助FIBA各级别比赛,又赞助多国篮协,签下对应球星,靠这一套成功杀入当地市场。

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匹克几乎是把安踏的发家史复刻到了国外。 甚至可以说匹克就是进行 “地缘套利” ,简单说就是把在本国成功的模式微调后搬运到海外。
做地缘套利的企业很多,但基本都是把欧美成功的企业,搬运到中国,基本现在大家熟悉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如此。

但像匹克这种把国内成功的搬运到海外,用咱们中国验证过的模式去收割洋韭菜,都有点中国之光的味道了。
这个段子大家应该都听过:
“犹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了一个超市。 这片区域很快就繁华起来了。
第一个中国人开了一个加油站非常赚钱;第二个看到后也跟着开了个加油站;第三个跟着也开个加油站。 大家开始恶性竞争,最后都没得玩!”


段子调侃了国内企业喜欢互相抄作业的习惯。后奥运时代的库存危机每个企业都深陷泥潭, 没有作业可以抄 ,每个人都 被迫摸着石子过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楼市投资圈  ·  北京7月二手房价止跌企稳
7 年前
班主任家园  ·  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让所有家长满意
7 年前
激光制造网LaserfairCom  ·  超级“激光剑”:剑指大气的深层奥秘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