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金错刀频道 山岚(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牟其中今天出狱!”
“谁?谁是牟其中?”办公室的90后编辑们纷纷一脸问号。
谁是牟其中?
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已经没有多少人关心“默默无闻”的牟其中是谁,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当下时代的弄潮儿。
但“牟其中的商业意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超前而又孤独,他的每一次行为,总是走在当时的环境和制度的前面,这就是先行者的悲哀和需要付出的代价。
牟其中超前的思维与实践的断裂,不仅仅是南德的悲哀,也是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深刻警示。”(《牟其中最富争议的民营企业家》(张驰,张华,王坤祚))
大陆第一任首富: 300元起家,单笔外贸拿几亿,曾用罐头换飞机
作为大陆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牟其中被外界最为熟知的一件事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用1000车皮的轻工产品从俄罗斯换回4架图154飞机。
倒卖,是那个时代的灰色地带,也是牟其中早期掘金的重要来源。
“1983年初,牟其中从重庆一家兵工厂以最低价购买了一批铜制钟,然后又以相当高的价格卖给上海的许多商店,仅此一项,便获取了令人咋舌的大笔暴利。自那以后,牟其中的中德商店还做过多次类似的生意。”(源自《万县人评说牟其中》)
凭借这比买卖,牟其中在万州一口气创办了10家公司。
从1985年开始,牟其中将中德公司变成了南德集团(潘石屹、王功权、冯仑等企业家均出身南德),从此开始了一系列国际和国内贸易
十年后(1995 年),《福布斯》杂志将牟其中列入 1994 年全球富豪龙虎榜,位居中国内地富豪第4 位。
▼
(图片来自每日邮报)
“最早的一代民营企业当中,他是最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冯仑(万通董事长,后与其决裂)说。 “牟其中是第一代贸易类民营企业中做得最成功的,单笔金额几个亿,没人做得过他。”
“牟其中是我尊敬的企业家。”作家野夫说。当年野夫做过牟其中一个月的秘书,在他的描述里,牟其中当年可以随时出入中南海,八面威风。当年的南德集团也是如日中天,“许多中南海的人下海直奔牟其中而去”。
“目前南德集团已经被夷为了一片废墟”、“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住宿、办公都成了问题”。(《出狱声明》)
沦为阶下囚超21载,王石因“惺惺相惜”探望他
从1975年至今的40多年时间里,牟其中在监狱里的时光超过21年。
(图片来源 封面新闻))
媒体资料显示:
他第一次入狱,是因为与刘忠智等人合写文章,反对文革;
第二次是1983年因为“投机倒把罪”入狱;
第三次因南德集团信用证诈骗案入狱。
“他的所谓诈骗罪其实就是贷了银行的款,资金链断了还不起。在国外可能就不会被判刑了,在中国就可能判刑。” 野夫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
2007年,王石曾到狱中探访了牟其中。当去年“万宝之争”刚刚发酵,王石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看望牟其中,首先是因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在此之前,王石和牟其中并无直接交往,只有过间接的贸易来往。当时王石的万科早期做贸易生意,牟其中中国的轻工产品、罐头食品等货物换4架客机的事件中,就有王石的罐头。此后王石投身房地产后,和南德再无直接交流。
王石表示:牟其中还是要出来,出来还是要做事,去看他就是给他一种鼓励。
中国的“堂吉柯德”,一生错爱!
“因为爱国,而不是发财,促使我走上了企业家的道路。”牟其中曾对《中国企业家》杂志说。
“牟其中有很强烈的政治情结。他这一代人有政治情结是很正常的。”宿敌冯仑也这样说。
经营南德的时候,牟其中喜欢把自己称为“儒商”,他不希望别人把他当作一般的商人,而他最大的希望是能将他的经济学理念传扬天下。
2004年,牟其中曾对探视的朋友说:
我唯一的遗憾是,被迫终止了“智慧文明时代生产方式”的试验和研究。我已经年过六旬,时间宝贵,但身陷囹圄只能虚度时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出去后继续自己的试验。我相信自己能够复出。
但为什么他这种政治情结会失败呢?
与牟其中决裂的冯仑,在《野蛮生长》一书中这样分析:
我认为,他的政治情结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错位。既然是一种政治情结,也必定有它的逻辑,不能错位,错位就会闹笑话,甚至招致灭顶之灾。
比如邓小平生日那天,老牟在家里召集了一帮人来祝寿,我不知道这种做法在西方会怎么样,反正在中国,人们就觉得很怪——给邓小平做寿,是党内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活,也是极少数人的特权与恩荣。你一个劳改释放犯、小商人在家里大操大办、给邓小平做寿,纯粹为党添堵啊!
牟其中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人,作为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家,很具有标本意义。一个人在一个时代中能够迸发出的光芒,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光芒。
所以,我觉得解读和了解牟其中,最重要的是应该明白一个企业家的命运不是孤立的,一定要在一个时代的背景下才能发光。
你所能做的事业一定取决于制度空间的大小,你个人的品质再好,能力再强,都不重要,只有跟制度空间相容,你才能够很好地成长。
有人问过牟其中如何评价自己,他引用老乡郭沫若的话来回答:
“这样的时代,
有这样的一个人;
有这样的一个人,
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文章综编于《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新闻、冯仑《野蛮生长》、《万县人评说牟其中》等媒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