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RT一点
从杭州出发,艺术在等你(ART一点是国内最资深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平台之一,在京沪杭等核心都市拥有广泛关注度,创建于2013年,粉丝100000+,领先分享国内外重磅艺术信息,独享杭州艺术地图菜单、浙博杭博掌上艺术馆、中国美院南山书屋八折优惠)
51好读  ›  专栏  ›  ART一点

去北京中国美术馆,看九十岁中国美院写就的半部近现代美术史

ART一点  · 公众号  · 艺术  · 2018-03-25 22:52

正文


© 原创优质出品 严禁复制转载

优质艺术活动信息,欢迎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中 国 · 美 术 · 学 院

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纪念展


本文作者 林梢青 邓菲 周祖妮

本文特约编 付玉婷 祖妮 薛晶

部分图片来自中国美术学院




“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 蔡元培 先生的发愿犹然在耳,这座艺术院,便是 国立艺术院 —— 中国美术学院 的前身。


1928年, 中国 第一所国立高等艺术学府 ——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诞生,同时也拉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序幕。



国立艺术院


今年是 中国美术学院 建校90周年 ,3月25日,“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展 ”在 北京中国美术馆 开幕。开幕前一天,举行了 《国美之路大典》 首发式与展览发布会。


对于这座城市的人而言,中国美术学院是悠远的传统与亲切的当下,而抽离出来远观,它更是 近现代美术史 中的一个独一无二的案例。


首发式上,著名美术评论家 水中天 先生的一段话语,理性与感性兼备,在他对这所学校的认知与情感中,精确地标示出美院的历史坐标:


他说,他自己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对中国的美术教育,特别是中国美术学院它的诞生和发展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一直关注和思考,从国立艺术院到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以及学院一代又一代师生艺术的品位。这是水中天从青壮年到老年,到他进入暮年时,始终不衰的一种兴趣。


展 览 现 场











两周,一场大展

优秀作品呈现大师往事


从建校伊始仅 30多名教职员 56名注册学生 的国立艺术院,发展到如今,中国美术学院逾万名师生,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四大校区。


院长许江院长 说:中国美院用90年的践行,四万五千师生的追求,缀成 中国艺术的先锋之旅,美术教育的核心现场,学院精神的时代宣言 ,这样三面猎猎飘扬的旗帜。将其中的头一个词拈出,即成“ 中国·美术·学院 ”,这正是本次大展的标题,也是大展的主题。


1928年建校伊始大门



1929年建校伊始教职员合影于校园内





1928年国立艺术院院友录


此刻,中国美术馆一层大厅率先向媒体打开。


首先是一幅 3米高,9米长 的巨幅油画。


1928年 ,国立艺术院建院伊始, 蔡元培先生、林风眠先生 为首的建院一代人,其中也包括最早的学生代表 李可染、张眺、艾青 等等,在春雨霏霏的上午,登上奇石巍立的葛岭,俯瞰西湖,在这湖山天地之间,意气风发。



《国美春秋-清明》油画 9mx3m

许江、孙景刚、邬大勇


这是《国美春秋》四联巨幅油画的第一幅,另外三幅分布在不同展厅,以 “清明”、“端阳”、“中秋”、“芒种” 节气为背景,刻画了中国美院 最为重要的四个历史节点


建院伊始的国立艺术院,就像这画中生机盎然的春天。老师们多为海归,如雕塑系的主任 克罗多 等等;而且老师们是绝对的年轻,核心教师队伍多数未达三十岁;他们又都是优秀的知识分子:国文系老师有 郁达夫 、雕塑系学生有著名诗人 艾青 、还有雕塑系主任 李金发,与林风眠、林文铮 合称中国美院第一代 留法“三剑客” ,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 象征主义诗人


《国美春秋-芒种》油画  9mx3m

杨参军、周小松、来源


《国美春秋-端阳》油画  9mx3m

封治国


《国美春秋-中秋》油画  9mx3m

何红舟、任志忠、尹骅


穿过油画,六件 高2.55米,总长45米 的大型主题浮雕 “烽火艺程” 铺满整个原厅。


1937 年,全面抗战开始,国立艺专辞别西湖,九载征途,颠沛六省,学院十迁其址,五易校长,辗转约 六千公里 ,终于在 1946年复员杭州 。这组浮雕所刻画的,正是国立艺专师生们谱就的 西迁历史图景


在这组浮雕里,如果细细寻找,几乎可以找到所有出现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国美师生。有在大漠中考察敦煌壁画的 常书鸿 、有在破庙里开展人体写生课的 赵无极 哲学家徐梵澄、画家丰子恺,也有校长滕固……




1938年国立艺专师生在湖南沅陵合影

(前排左四为常书鸿,左五为李霖灿)


1942年国立艺专在重庆沙坪坝磐溪的图案教室实景

(右立者为邓白)


副院长 高士明 ,特别介绍了国美历史上至关重要的 三份档案


第一份文献 ,是1928年大学院发布的国立艺术院的 章程


在这个章程可以看到,在建校之始,国立艺术院有三个 宗旨 培养专门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 。这在今天依然是艺术教育最重要的职能。


第二份文献 ,是90年前国立艺术院的一张 信笺纸 。其中印着四句话,是国美的四句教, 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 。这是中国美院的 “四句教” ,也是国美的 第一个校训 。从国美诞生到今天,在今天的语境完全不过时。



高士明 说,美院在创立之初就用一种 以文艺创造推动民族文化复兴的理想 ,第一任校长林风眠在他文章 《我们要注意》 中说到,“我们院将国立艺术院作为艺术运动人才的集中之所,大家真心肯以艺术为终身致力之鹄的同志,得以安心努力,维持其致力之初心。从提倡艺术运动入手,把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建筑,为中国社会争得一线稀薄的光明”。


第三份文 ,是1938年学院西迁途中,第二任校长滕固先生确立的校训 “博约弘毅” ,是来自浙江档案馆的珍藏。


1937年11月,国立艺专师生,辞别了西子湖畔的悠游岁月,踏上漫漫西迁之途,直到1946年深秋,国立艺专永久迁设杭州,“九年流离,辗转万里,七易校址,五易校长,堪称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



《国立艺术院组织大纲》大学院公报 1928年6月19日


国立艺专时期校训及滕固校长释义



十年,一部《国美之路大典》

梳理国美九十年学术历程


除了追忆,亦有当下——在其中,更能感受到国美历代的创造能量。


美院在学院教学研创的现状中,撷取和谋划了 15个案例 ,涵盖 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新媒体,建筑设计和手工艺术等 各种艺术门类,来展示这“中国·美术·学院”这三面旗帜的内涵,揭示这种先锋、现场和宣言的力量。


除了上文提到的献给建院、西迁、共和国、改革开放几代先贤名师的《国美春秋》四联大型历史油画和《烽火艺程》大型纪念浮雕之外,还能看到展示学院高端学科绘画书法新创作的《天地绘心》、《含弘写心》、《千年版书》;再现教学最新现场的《我织我在》、《本土营造》、《天工开物》;视觉乡土、社会美育多年坚守的《乡土学院》;铸炼新媒体本土关怀的《溪山行旅》、《人文影画》、《心印宇宙》;现代设计教育与服务宣言的《汉字无疆》、《东方丝竹》。纵一叶而知全竹,窥现场以展新貌。







这一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便是 《国美之路大典》新书发布会


“国美之路”学术工程启动于2008年,《大典》由 百余位 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参与编辑, 历时十载,16卷39册,近1500万字、2万图版 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 最大规模 的一次学术梳理,也是中国美术出版史上 最具研究性 的学术工程。


《大典》由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担任总主编 ,分为 中国画卷、书法卷、油画卷、版画卷、雕塑卷、设计卷、艺术人文卷、跨媒体艺术卷、艺术策展卷、影视动画卷、建筑卷、手工艺术卷、艺术管理与教育卷、上海设计卷和美术馆卷等


各卷从本专业出发,回顾历史、梳理来路,汇集了林风眠、黄宾虹、潘天寿等名师大家的珍贵文献, 部分资料为 首次出版


书中图文并茂,近两万图版中,既有名师课徒手稿、亦有名家作品,更多的是许多动人的老资料老照片,呈现出百年来起伏跌宕的社会历史和时代氛围。各卷最后一册附以《大事记》以补未尽之事,附历任教职工名单及历届学生名单,可为索引之用。







《国美之路大典》


4月7日,大展在北京落幕。杭州的系列校庆活动将同时拉开帷幕,4月7日至9日将有 8场 活动精彩呈现,其中包括 4月8日校庆当日 的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庆典及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仪式暨系列展开幕式,以及寄言2028——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校庆特展、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我与改革开放40年——77、78级校友座谈会、国际美术学院院长论坛、良渚校区奠基仪式和“国美之夜”校庆晚会。



更 多 作 品

仅为部分展出作品

排序不分先后


吴山明《阳光雨露》下 247x123


尉晓榕《暖冬》248x124


马其宽《长春永寿》334 x 145


闵学林《黄山海》332 x 130


潘汶汛《法云朝露》233x95


郑力《故园心眼》 240 x 128



沈浩《印屏》40 x 185


沈乐平《咏西湖词卷》31 x 361.5



李明桓《印屏》37.5x245


罗颖《鹤云丝雨弄春柔》


《归一》施慧

纤维艺术装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