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源的叙事,自然、古老而甜蜜。穿着时尚年轻小说家的外衣,传承着托尔斯泰、废名、格非的余火。我觉得长寿会使野心勃勃同时发奋读写的他,在文坛上获取极大的荣誉。
——阿乙
周四夜读第78期
文:王野&饮笑
摄影:红芝
摄像:曹平
热爱阅读、写作、旅行的他,就是身边看得见的一束光,从深大到暨大,再到清华。
他说——写小说是为了渡人渡己;相信:“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如果你读了他的小说,会在那么多的80后作家群中眼前一亮。
上周四,夜读第78期,饮笑和大家一起聊的是林培源的《以父之名》。
这是林培源的第六部小说,“之所以取这个名字,一来是因为它契合我小说人物的身世(如果你仔细读完小说,会发现小说里的人物,都是父亲‘缺席’了的人)”;二来是因为‘以父之名’有着较强的隐喻和象征意味,这里的‘父’,是地理意义上的,或者精神故乡上的。”
林培源《以父之名》
小说分为四个章节,阴翳年纪事、宋河、边境行走、伤逝。主要人物为阿喜、秋蓝、阿霞三位身在异乡的年轻人,三个都因自幼缺失父亲而留下浓重的精神创伤;整部小说以阿喜为主线,围绕三人的相遇和分离而展开叙事,最后以阿喜父亲信德的叙事视角给小说画上了一个句号。
阅读这本小说的过程是很舒畅的,字里行间有水一样流动的感觉。
作者叙事的流动性,细节处细腻的描写,都非常精彩。
比如在活动开场,书友媛媛、饮笑分别给大家读的以下句子和段落:
阿喜每次去,卖粥的阿伯都会用家乡话亲切招呼:“小老乡,来食哩!”挨着卖粥的还有摊档:煎饼果子、糕点、酸辣粉、茶叶蛋……背靠护栏,一眼望去,腾起的热气把人脸都模糊了。
有时阿喜觉得自己自己变成一尾鲑鱼,在时间的湍流中奋力回溯。起点是现在,终点却不知在何方。他努力寻觅源头,发现越游越偏,直至疲累,被巨浪拍夸。
秋蓝想,谁和谁走到一起,谁和谁最后分开,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时间到底不肯给谁一个明确的答案。
人一旦理解了另一个人,再多的偏见和执拗也很快会被过滤掉,剩余的,便是不断的知悉和靠近了。
这是小说中拎出来的句子,具体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情气质,或许当你读完了也会有自己的体会。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几乎来到这里的人身上都背着一个“故乡”。
上期参加夜读的书友,他们来自湖北,四川、吉林、福建、江西、杭州等等。书里书外,从当下自然地聊到自己的故乡,以及故乡里的那些人和事儿。
周四
夜读,回归阅读本身的美好
汪书记
说,故乡有好多年没有回去了,记忆最深刻的是小时候养猪,和猪一起吃东西,“自己吃一口,猪吃一口”,后来看见猪被杀,心里特别难受。他还说,在城市待久了,回到故乡,会特地摸一摸那些自然里生长的植物,觉得有一种亲切。
书友
王野
,说出了很少提及的心事。他说,特别想知道别人和父亲是怎样交流的,想听听有哪些故事。如今他家乡的老房已经推平了,房前屋后,有用弹弓打鸟、抬水灌老鼠洞的故事;每年回去给长辈扫墓的时候,都会从山上捡点松树枝、松树塔什么的,或者单纯地到老家前边的山上走一走。
书友王野
被评为上期夜读最佳分享者的
悦阳
,这是最后一次参加夜读,因为她要回杭州去了。为了参加上期的夜读,特地等到周四,再买票回杭州。
那晚,悦阳分享了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关于父亲的故事。
读书的时候,父亲把她送到宿舍楼下,往回走的时候,发现停在门口的车被扣了,看到父亲为了把车要回来说尽好话,心里不是滋味;小时候挨过一次打,父亲发了工资,三岁的她把工资拿了出来,很威风的给小伙伴的发“压岁钱”;有一个博学且传奇的二叔(伯),从小给她讲名著背后的很多故事,成为她的精神导师。
书友悦阳
外面是车水马龙的城市繁华,夜读在一片纯粹的分享氛围里进行着。书友
Amy
来自四川泸州,她说,小时候的家乡山清水秀,住的房子是竹子和泥土筑成的,冬暖夏凉,如今父母也在外面,很多年都没回去了。上一次回去,特意找了一张二十年前兄弟姐妹们的一张合影,同样的人(只是都已经长大),在原来的地点,原来的站位拍了一张二十年前后对比照,现场书友轮流看着Amy手机里的照片,在照片里我们看到的是时间。
书友Amy
书友
芝芝
,从小住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房子里,然而里面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她还说,小的时候因为家庭条件导致内心有些自卑,不过这样的家庭也成就了今天非常质朴的自己——待人真诚。
……
或许来到夜读的书友大多是幸福的。在大家的讲述中,对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父亲都带着一些诗意的色彩。
相比之下,书友
毛毛
的分享就比较有个性。她说,故乡是一个小圈子,充满了人情世故。对于我们这种常年在外而且是大城市的年轻人,很不习惯。
书友媛媛画的手绘
她还说,我们之所以对故乡这么怀恋,是不是因为现在过得并不是特别开心或者压力特别大呢?
这些年,毛毛春节不回家,因为她有自己精神上自定义的“故乡”,比如黑塞《在轮下》描写的那条河,她曾拖着笨重的行李箱转5趟火车也要过去坐一下午。
詹姆斯·伍德曾说:
“小说关注触手可及的东西,而它最坚实的存在感恰恰在于其主题的不可言说。一部理想的小说,主题仿佛一种幽灵,在小说最能标记意义的地方,擦身而过,消失无踪,恰如路上的雪,融化之后,反而愈显其污,更见其形。小说的意义便在于那一切不可言说的。”
林培源的这部《以父之名》同样也有这种不可言说的美。每个阅读者都可以通过阅读去体会,去感受。在他的故事里,照见自己的故乡,照见自己的人生。
故乡,是感情有牵挂的地方,他乡,是我们创造过故事的地方。不要因“故乡承载不了梦想他乡容不下灵魂”之类的金句而叹惋,“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周四
夜读第78期
合照
4月18日晚,周四夜读第79期,我们将走近
张爱玲
的作品,一起阅读她的
《异乡记》
,张粉们千万不要错过。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参加活动的书友,建议女生着旗袍参加,男生可着中山装(有的话最好哟)。
夜读让生活更美好~
视频花絮
悦阳送给夜读书友的自制书签
悦阳手绘
悦阳手绘
书友媛媛
书友丽媛
夜读书友们给饮笑过生日
难忘的夜晚
周四夜读 | 四月预告
4月4日 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
4月11日 林培源《以父之名》
4月18日 张爱玲《异乡记》
4月25日 阎连科《我与父辈》
周四夜读第
【79
】
期
时间:
2019年4月19日 19:30-21:30
主题:
故乡 | 张爱玲《异乡记》
地点: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76号猫树里
地铁:
桃园D出口 (出站走15分钟)
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