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意写作坊
分享写作技巧,交流写作经验,提供写作练习,给予写作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廉蓉城  ·  濯锦风丨“光远”前行为人民 ·  3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期待!成都两所“树德”学校预计今年招生! ·  3 天前  
清廉蓉城  ·  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成都:居有所安 ·  4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终于官宣!成都多场大型演唱会定档!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意写作坊

写作的路,最终都会通向我们自己

创意写作坊  · 公众号  ·  · 2018-08-01 17:19

正文


编者按:


我常在想,如何通过熟悉的文字,创造出不一样的词句、段落、文章,而从中获得满足感。因为在作品未完成时,永远不知道呈现出来的会是什么。但在写了足够多的文字后,就会开始回头看自己写过的文字,里面的不同时刻的内容,它留下了些什么,当再次翻看的时候,能不能从中找到当初没有发现的东西。


写作是想象、创造、记录、劳动等一系列的集合运作。当你把某件眼见的小事如实地通过文字描写出来时内心的涌动,当你创造出一个角色和一个故事时的悲欢,只要你稍加留意,便可从写作中发现更多被忽略的细节。




先了解自己,再去理解别人



写作牵涉到学习留意和传达正在发生的事。若你问我,我会说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是我们全都在这里,这些文字中;至于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我们并没有对彼此大吼大叫,否则我们大概会像两只宠物狗一样隔空狂吠:“啊!困在这个鬼地方!都是你的错,都是你做的好事......”就如罗伯·史东所言,写作是从人们的磨难中发现真意。但如果你没有心存尊重,便无法做到。若你只看得到人们身上凌乱或华丽的衣着,你的判断力将会错得离谱。


写作的人是一个旁观者,虽然像儿歌《山谷有个农夫》里的奶酪般孤独,但仍决定用纸和笔记录一些实况。虽然置身事外,但你能通过自己的望远镜放大观察一切。你的任务是清楚地呈现本身的角度和观点,并看出人们真正的本质。要做到这点,你必须尽可能怀着体谅之心先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了解他人。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我的叔叔班在二十年前写给我的一封信里说:“


有时你遇到某人,无论其年纪或性别,你都很清楚对方是宇宙万物中独立运作的一部分,而你的内心也有那样的一部分,不断运转着。当双眼的遥控器咔嗒一声按下,你便听见同类的熟悉言语响起,这就是了——你理解他们。”


这正是我的意思:你希望读者在开始了解你笔下的其中一个角色时,双眼控制器也会随着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咔嗒一声按下,但若你没有先理解自己,就不可能精确呈现一个角色,让读者得以理解他。


用宽容和理解的态度看待小孩,相对比较容易,尤其是对自己的小孩,特别当他表现很有趣或可爱时,即便他伤到你的感情。而宽容看待花栗鼠之类的生物,甚至相当清晰地看见它,目睹它的真实生活就在你脚边或至少在较低的树枝上进行,了解这种活生生的动物如何为自己的日常事务繁碌,聆听它尖锐高亢的叽喳声,而不光是看到它的可爱,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


我不希望自己听起来太博爱,但在那些时刻,你会感觉自己和花栗鼠一样,都是宇宙万物的一部分。我想我们若能暂时抛开自己的理性判断,会更多地感受到这点。理性判断似乎隔阻了万物一体的认知。因此我们能有效率地运作,较稳妥地处理日常事务,准时算好税单缴钱。但当你看见——真正到——一名警察,你还是可以怀着万物一体的胸怀去观察他。你会看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跟所有人一样有烦恼和痛苦,而不会以警察所待变的暴力、混乱、危险等鲜明形象看待他。你会一视同仁地接纳他。


目前要你同样用这样客观的体谅看待自己,显然比较困难。练习会有帮助。最初几天你可能会觉得不习惯,但接下来的每一天都会稍有进步。我正慢慢学习把自己极度莽撞的心提升到这个客观善待自己的境界,好让我能放开胸怀,以尊重的态度关照其他事物。不妨试着将你的心当成一条任性的小狗,而你正训练它在报纸上如厕。当它在地板撒尿时,你不会将它一脚踢到邻居的院子里,而会继续把它带到报纸前。所以我不断尝试平和地引领我的心,以尊重的态度去看、去描写人、事物的本质。若我不学会这点,我想我会一直有所偏颇。


我真心认为,要成为写作者,你必须学会尊重。否则你为何要写作?又何必在这里?



学会心怀敬畏地去写作


不妨将尊重视为敬畏、泰然的气度以及开阔的心胸。反过来则是迟钝、封闭。你不妨回想有时读完一篇散文或一首诗时,当下感到自己被它所呈现的美、洞见或对某人灵魂深处的一瞥所震慑,就在那瞬间,一切似乎都完美契合了,或至少有了意义。我想这正是我们身为写作者的目标:


即帮助其他人感受到这种惊奇与震慑——请原谅我的狂妄——重新以全新的角度看世界,看见那些能令我们惊讶的一切,那些闯进我们局限的狭小天地的事物。


当你做到这点,便会感到天宽地阔。不妨跟一个会不停惊叹“哇!哇!快看那条脏狗!快看那栋烧光的房子!快看那片红色的天空!”的小孩一起闲逛。小孩指什么,你就跟着看什么,你也会随之留意到许多事物,甚至不禁感叹:“哇!快看那排高得不得了的树篱!快看那个好小好小的宝宝!快看那片黑得吓人的乌云!”我想我们在人世间正应该如此——泰然自若并心怀敬畏。我书桌前的墙上贴着一首波斯神秘主义诗人鲁米的诗:


神的喜悦从一个无名的盒子转到另一个,

从一个小室移到另一个。

就在雨水渗进花圃,

玫瑰嫩芽破土而出时。

如今它像一碟米和鱼,

如今悬崖覆满藤蔓,

如今骏马已经上鞍,

它藏诸其中,

直到有天轰然蹦出。




去感受,周围的小事带来的希望



你能从留意世间万物中得到极大的喜悦。你可以仿效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看待万物的开阔胸怀,即眼见得万物皆具有神圣的内在本质,是上帝隐含其中的表征。或者你可能不会将万物视为神圣,把世界万物的外在视为表面看得见的征象,内在则蕴含肉眼看不到的上帝恩典,但这并不表示你是个粗俗无用的人。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够对大自然和人类心灵的美丽与苦痛感到惊叹,也能捕捉到其中包含的细节和微小差异。


若你开始四周留意和观察,便能真正看见并有所感受。当我们看到令人讶异的事物,并尽可能如实、坦诚地描写它,它便能给予你希望。于是你四处看看,惊叹地说,哇,又是同一只知更鸟;那个妇人又戴红帽子了。而戴红帽的妇人便跟希望有关,因为即使帽子大得盖到脖子,她依然每天戴着那顶奇特的红帽走去镇上。在你想象中的拍立得照片里,这些景象之一可能朦胧出现在右下角;起初你甚至不知道它也在照片中,但最后它竟然勾起你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以下是盖瑞·斯奈德(美国诗人)的一段诗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