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疫”部署中提到,“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
3月4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第44次Situation Report报道,全球已确诊病例93090例(其中中国确诊病例为80422例),疫情已覆盖全球77个国家。同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官网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增加了孕产妇和儿童的临床表现描述等内容,此前第五版已将CT结果纳入临床诊断标准(仅限湖北省内)。
2019年12月以来,国内外学者以最快速度进入这场学术接力,科研成果日益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 (Source: Pubmed, CNKI),从12月26日至3月5日,
新冠肺炎相关论文共发表542篇,其中SCI收录376篇。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IF:70.67),The Lancet (IF:59.102),Radiology (IF: 7.608) 等世界著名期刊杂志还为新冠肺炎开设了专栏。
中文期刊收录115篇
,积极响应国家科技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
五百余篇论文覆盖了WHO此前划分的九大研究方向:新冠病毒的自然史、传播模式和诊断方法;识别动物宿主;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特征和管理;疫情防控;候选疗法的研发;候选疫苗的研发;伦理评估;应对疫情相关的社会科学层面诸多问题的潜在驱动因素。
其中CT影像学相关文献主要涉及
新冠病毒的自然史、传播模式和诊断方法,临床特征和管理
两个方向。相关文献筛选如下,共59篇(截至3月5日):
(*以下内容仅包含文章影像学结论,未涉及其他
)
COVID-19CT影像学研究在2月发表多
篇文章,但3月仅过一周,不具有可对比性,许多文章还在投稿和审核中。
CT影像学文章在英文核心期刊已发表45篇(76.2%),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4篇(23.7%)。
除了常规研究文章,病例报告层出不穷
许多医院提供了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病例,如武汉协和医院团队对新冠肺炎恢复良好的患者的CT表现演变的解读;湖南省人民医院团队对新冠肺炎患者CT扫描图像的3D重建;广东省中医院团队对初始核酸检测阴性患者如何结合CT诊断的病例分析等等。除此之外,综述类和评论类文章也有发表。
多中心,大数据分析成为趋势
上图最外层为文章纳入的病例数,其中病例数小于10例的有25篇(42.3%),大多数为病例报告;10-99例
有
23篇(40.0%);100-999例
有
8篇(13.6%);大于1000例
有
3篇(5.1%)。
以上汇总的主题中,目前主要涉及四个研究方向:CT征象研究、CT征象随时间的变化研究、CT对比RT-PCR检测研究,和疾病的预测及转归研究。针对这四个方向,解读如下:
2月24日,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
,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发文,此研究回顾分析了武汉协和医院和金银潭医院确诊的81例患者的CT影像,总结出发病前三周,病变在病程不同阶段的CT特征。
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CT显示肺浸润性病变,甚至出现在无症状患者中。
临床、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的结合有助于COVID-19肺炎的早期诊断。
2月28日,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钟南山团队发文,多中心研究纳入共1099例实验室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入院进行的975次CT扫描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影像异常结果占86.2%。877例非重症患者中有157例(17.9%)未发生影像学或CT异常,且173例重症患者中有5例(2.9%)未发现影像学或CT异常。
一些患者入院初期无发热症状,也无影像学异常,给诊断增加了难度。
2月13日,
Radiology
,武汉协和医院发文,纳入已
康复
新冠肺炎患者21名。分析从确诊到康复的82次CT扫描,结果显示
疾病发作后两周内,肺受累程度逐渐增加,两周后病变逐渐被吸收。
2月20日,
Radiology
,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多中心研究发文,数据来自国内四个医学中心的121例病例,有结果显示胸部CT正常的患者,核酸检测也可能是阳性的,
胸部的CT表现与感染时间进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