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e摄于北海道海边
去
年初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当时办公在腾讯杭州的孵化器里,和合伙人们挤在几个工位上,开始了我们创业的征程。
坐在我们前几排的有个哥们,就一个人,一台电脑,桌前放着XX区块链公司的公司铭牌。
每天看到他就一直在打电话,一会儿往北京打,一会儿往其他城市打,口里说着一些项目的币名,时不时的从嘴里说出几十万,几百万转账的话。
可想而知,我当时对区块链项目会怀着怎么样的异样眼光,感觉和传销没差别。
那时候说实话,文章写的还行,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团队可资本化创业的模式,心里很着急,却又始终坚信,只要不断的去试,总会找到。
这个时候有个朋友说,要不你写区块链,写币圈的文章呗,你币圈资源也多,到时候粉丝多了,可以做个币圈App,肯定赚钱。
可是因为之前坐在我们对面那位哥们给了我不是很靠谱的印象,我当时拒绝了他的好意。
因为到现在,我还没有买过股票,平时也是老婆玩玩港股和美股,我只是给些筛选行业公司的建议。
我的投资观念里,我更倾向一些保值保本的升值产品。
比如理财和保险,当然还有中国的房子。
所以我当时肯定会拒绝好友的好意。
没过多久,我们就找打了一个适合团队的模式,每天就沉浸在做产品,跑供应链,招人的忙碌中。
而这个时候,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朋友A君去了某区块链公司。
A君95年左右,一直在某个互联网金融产品公司里做产品经理,我和朋友在杭州做了一个产品经理聚会的圈子,A君也经常来参加,希望能在我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以及混些圈子人脉。
我就点开了和他的微信对话框:
哥们,你去区块链行业啦?
A君:是啊,感觉互联网圈混不下去了,所以想去区块链行业看看机会。
我:哦哦,那主要负责什么呢?
A君:负责内容,就编辑一些区块链的内容。
后来因为自己公司的发展,我每天忙碌在做产品、跑融资、招人等十分忙碌的工作中,看朋友圈的时间都少了很多。
年前,我翻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了A君在参加某个区块链的大会,感觉充满了自信,但当时我也只是觉得,也许A君只是在这个行业站稳了脚跟,混的不错吧。
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和我聊天提起A君。
你知道吗,我们都认识的A君现在是币圈大佬了。
我问到:怎么做到的啊。
朋友说:他抓住了三波机会,一波机会是因为一直在负责他当时公司的内容,手上有一批写区块链的自媒体渠道。第二波机会是当时当时ICO被国家禁止了,只能走SIMU的路线了。第三波机会当时有个项目找他帮忙SIMU,后来给了他不少ETH的好处费,并且带他进入了最早一批买币的老人群,拥有了很多大佬资源。
就去年11月,12月的时间,他已经是SIMU的大佬,帮助很多项目完成了SIMU。
我问道:那有多少钱呢?
朋友说:估计币值十亿吧,而且他很有可能是中国幕后SIMU最牛逼的操盘手。
当时我听后的心情很复杂,有羡慕,有酸味,有为他感到高兴,当然也有压力。
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接下来了解到,他刚进币圈的时候,把所有的十几万钱都买了币,每天穷到连泡面都吃不起,17年底遇到了币圈的大涨,并赶上了那三波机会,一下子从屌丝变成了大佬。
虽然我始终坚信,太年轻,钱来的太快了,之后肯定会走一些弯路。
但他身上还是有着这个时代能致富的几个关键因素:
1,All IN 的心态。
2,会混圈子。
3,善于把握机会。
4,学习能力强。
不管你对数字货币投去什么疑问的眼光,只要做到以上几个关键因素,只要风来了,你做什么行业都吹的起来。
因为你的竞争对手做事情可能第一个因素都难以做到。
最后,希望A君之后的道路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