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肥胖”似乎是现代社会专有名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的丰富,同时却缺乏有效的运动,肥胖越来越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主要隐患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们在肥胖症的发病机理,与其它疾病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案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展。现谷君针对近段时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简要做一下盘点,希望大家喜欢。
(图片摘自www.pixabay.com)
1. FASEB J:女胖子的福音!电针刺可以帮助肥胖妇女控制血糖!
DOI: 10.1096/fj.201601381R
近日,FASEB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对于超重或者是肥胖妇女,针灸与电流结合可能会有所帮助。报道中,一个国际研究团队使用电刺针帮助肌肉收缩,从而改善血糖调节。该研究表明电针刺也会让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最常见的妇女内分泌紊乱)妇女获益,该疾病与早期糖尿病有关,同时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这项研究有可能为早期糖尿病及血糖调节能力减弱的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特别是那些难以主动锻炼的人。”瑞典斯德哥摩尔罗林斯卡研究所生理学、药理学、生殖内分泌学和代谢系副教授以及本研究作者Elisabet Stener-Victorin 博士说道。
科学家研究了患PCOS和没患PCOS的超重以及肥胖妇女。研究人员在针灸疗法45分钟内及以后测量了血糖水平的变化。45分钟治疗之后,有无PCOS患者的血糖调节均有所改善。研究人员也使用一组老鼠调查导致血糖摄取的机制。他们发现引发肌肉收缩的电磁针能激活老鼠自主神经系统。同时,通过施用阻断自主神经受体的药物,血糖调节作用可以得到逆转。这项研究对早期糖尿病患者和调节血糖水平能力降低的人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经实践证明,针灸至少对具有某些症状的患者有效,”FASEB杂志主编Thoru Pederson博士说,“因此,我们有了一种可能治疗大规模发病的糖尿病的新方法。”
2. Arth Care & Res:肥胖或会影响临床上风湿性关节炎的血液检测结果
DOI: 10.1002/acr.23229
日前,刊登在国际杂志Arthritis Care &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健康系统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女性研究发现,肥胖能够影响用于诊断和监测风湿性关节炎的血液检测结果,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对患者进行风湿性关节炎的血液检测时,临床医生需要将患者的肥胖状况考虑在内。
对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血液检测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机体的炎症水平,这种检测手段还能够用来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同时帮助确定相应疗法在受影响的患者机体中的表现情况。研究者Michael George说道,部分研究发现,较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和体重指数(BMI)较高直接相关,本文中我们想通过研究来确定肥胖影响这些标志物水平的程度;研究人员对2103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并且将这些信息同一般的人群进行了对比。
研究者发现,在风湿性关节炎女性患者及一般人群中,较高的BMI和较高水平的CRP直接相关,尤其在严重肥胖的女性中表现较为明显;而在女性中肥胖和ESR之间的关联却相对适中,这些关联在一般人群的男性中也能够发现,但肥胖和炎症之间的关联在风湿性关节炎男性患者中却表现不同,在这些人群中,较低的BMI和较高水平的CRP和ESR直接相关,相关研究对于理解体重和炎症之间的关联,以及阐明这些关联性在男性和女性机体中的差异非常关键。
研究者George说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会增加风湿性关节炎女性患者机体中CRP和ESR的水平,而患者机体中炎性水平的增加并不是因为风湿性关节炎在这些女性患者机体中表现较为严重;实际上,研究者发现,在实验室检测中,甚至是在未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女性机体中,肥胖还会引发CRP和ESR水平出现类似增加。
研究者指出,当解释相关实验检测结果时,临床医生需要非常仔细,因为风湿性关节炎和肥胖都会诱发患者机体中炎性水平的增加,因此临床医生推测,机体中炎症水平较高或许就意味着患者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者当肥胖诱发其机体中炎症水平出现略微增加时,患者自身的风湿性关节炎或许就需要进行更多的治疗了。
3. Nature & Microbiome:养宠物有望降低婴儿的炎症和肥胖风险
doi:10.1038/543S48a
如果需要一种理由成为爱狗人士,那么狗能够有助让小孩免受过敏症和肥胖,这个理由如何?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来自养宠物(它们当中的70%是狗)家庭的婴儿具有更高水平的与更低过敏症和肥胖风险相关联的两种细菌。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4月6日发表在Microbiom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xposure to household furry pets influences the gut microbiota of infant at 3–4 months following various birth scenarios”。与此同时,Nature期刊针对这项研究发表了一篇社论(editorial)。
但是也不要马上冲出去领养一只毛茸茸的动物朋友(即宠物)。
阿尔伯塔大学儿科流行病学家Anita Kozyrskyj说,“确信无疑,存在一种关键的时间窗口,在此期间,肠道免疫和微生物共同发育,破坏这个过程会导致肠道免疫发生变化。”Kozyrskyj是世界上研究人类和动物肠道微生物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
Kozyrskyj和她的团队以收集在加拿大健康婴儿纵向发展(Canadian Healthy Infant Longitudinal Development)研究中登记的婴儿的粪便样品为研究对象。这些最新的发现建立二十年研究---证实与狗一起成长的儿童具有更低哮喘风险---的基础之上。
Kozyrskyj说,一种观点就是在生命早期接触污垢和细菌(比如狗的毛发和它的爪子)能够触发早期免疫产生,不过科学家们并不确定来自宠物身上的细菌或通过接触这些宠物在人体之间传播的细菌是否也发挥着同样的影响。
她的团队为理解这种关联更进一步:鉴定在子宫中或出生后长达3个月内接触宠物会增加两种细菌--- 瘤胃球菌(Ruminococcus)和颤螺菌(Oscillospira)---的丰度,而这两种细菌分别与儿童过敏症和肥胖下降相关联。
Kozyrskyj说,“当房间中存在宠物时,这两种细菌的丰度增加了2倍。”她补充道,已证实在怀孕期间,这种宠物接触间接地影响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组(从狗转移到妈妈再转移到未出生的婴儿),而且在婴儿出生后头三个月内,这种影响也会发生。换言之,即便就在怀孕的女性生小孩之前将这只狗送给他人收养,这种健康的微生物组交换仍然能够发生。
正如Kozyrskyj之前的研究所证实的那样,这项研究也证实这种增强免疫的微生物组交换甚至在三种已知会降低婴儿免疫力的出生场景下发生:剖腹产/阴道分娩、出生期间使用抗生素和不用母乳喂养。
更重要的是,Kozyrskyj的研究提示着宠物在房间中的存在会降低出生期间阴道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的传播几率。B群链球菌导致新生儿患上肺炎,在分娩期间可通过让妈妈服用抗生素来加以阻止。
预测这一发现在未来发挥何种影响仍然为时过早,但是Kozyrskyj并未排除利用狗作为一种预防过敏症和肥胖的工具的概念。
她说,“一点儿也不牵强的是,正如益生菌那样,制药行业将试图制造出这种微生物组补充剂。”
4. 重磅级发现!在肥胖环境中乳腺癌或许进展更为迅速!
即将在美国举办的2017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Lineberger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表示,乳腺癌发生或许并不仅仅是癌细胞内部的问题,癌细胞周围的环境也会驱动疾病的发生。研究人员在会上报告了他们的前期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当转移到多脂肥胖的组织中时,癌细胞就会迅速生长,这项研究或许就能够帮助解释肥胖和癌症之间的关联,同时也能够提供相应的研究证据来阐明癌细胞周围的脂肪组织的确能够帮助癌症不断发展。
研究者Liza Makowski博士表示,我们非常感兴趣致力于“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的研究,微环境基本上就是围绕在肿瘤周围的细胞以及这些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在乳腺癌中,癌症会嵌入富含脂肪的组织中,因为乳腺大部分是由脂肪组织所组成,随着个体变得肥胖,其就会改变机体的脂肪组织,或者改变微环境,从而使得癌症开始发生或者迅速进展。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一类名为三阴性乳腺癌的癌症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从瘦弱的实验室模型中转移到肥胖模型中,同时让癌细胞在“瘦弱”以及此前肥胖个体机体的微环境中生长来观察肿瘤在不同状况下的生长发展状况。相比瘦弱模型而言,肿瘤在肥胖模型中会明显生长,同时相比减肥的模型而言,肿瘤在不减肥模型中的体积也较大,对减肥的模型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就表明,体重减轻或许就能够校正机体微环境的改变,而这就会帮助有效降低个体患癌的风险。
当研究人员分析肿瘤自身基因表达模式时,他们发现,肿瘤基因所发生的改变非常精细,但这或许并不能够解释在肥胖小鼠机体中观察到的动态化的肿瘤生长状况。研究者Alyssa J. Cozzo指出,我们或许在肿瘤周围的乳腺组织中观察到了最明显的改变,这就意味着,肿瘤周围的微环境或许是驱动肿瘤发生的诱发因子,甚至是当肿瘤细胞和组成肿瘤自身的其它细胞相当相似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本文研究对于后期理解肥胖和癌症之间的关联非常关键。最后研究者Makowski表示,基于本文研究我们发现,肥胖的微环境(肿瘤周围的乳腺组织)或许会驱动肿瘤的发生,甚至是当肿瘤细胞来自瘦弱小鼠的机体时,当然这种肥胖的环境或许也能够通过减肥进行部分或者完全性的逆转,这就好像细胞并不会记住自己处于肥胖风险之中一样。在本次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研究者Makowski将会对肥胖和癌症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入探讨,同时阐明肿瘤周围的免疫细胞在帮助驱动疾病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5. JAND:吃饭的时候别看电视,能够降低肥胖发病风险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多吃家里做的饭,而且在吃晚饭的时候不要专注于看电视,这样的话肥胖的可能性会相对较低。
这项研究是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作出的,该研究同时发现吃家庭餐的频率对于肥胖的发生率之间并没有明显联系。
研究发现:那些报告称自己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从不看电视的人相比其他成年人患肥胖症的几率要明显低一些。而家庭餐完全自己烹饪的人群相比叫外卖的人群患肥胖症的几率也要低很多。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杂志上。
“人们吃家庭餐的频率与肥胖发生几率之间并没有明显联系,而关键的是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做的事情”,该研究的首席作者,来自俄亥俄医学院政府资源中心的人群健康分析专家Rachel Tumin说道:“这一的研究的意义是在于让我们认真地考虑在吃饭时应该做的事情。也许我们应当放下手中的遥控器,适当地参与家务活动”。
另一方面,该研究指出是否患肥胖症与持家里做的饭的频率之间并没有明显关系。“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周吃两次家里做的饭的人与天天吃家里的饭的人之间患肥胖症的几率并没有明显差异”。
尽管吃家里做的饭的频率对于患肥胖症并没有明显的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经常吃家里饭没有任何意义。有研究表明经常在家中吃饭会有其它健康益处,而且子女患肥胖症的风险也会更低。
据调查,俄亥俄州有一半的人几乎每天都会回家吃饭,剩余的人中有35%每周会有几天回家吃饭,还有13%的人每周仅有一两天会回家吃饭。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人中有三分之一属于肥胖。三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回家吃饭时几乎都会看电视,36%的人从不看电视。
这一结果有助于研究者们进一步分析其它因素,例如就业情况、婚姻情况、种族、教育以及年龄等等对于肥胖的影响。
6. Diabetes Care:两种药物可帮助未患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减肥
doi.org/10.2337/dc16-2427
世卫组织数据表明,目前全球20岁及以上成人中,超过14亿人超重,其中2亿多男性和近3亿女性达到肥胖程度;美国以7800万肥胖人口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和印度,肥胖人口分别为4600万和3000万。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公布,美国肥胖成人已占总人口的35.7%。2002-2010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比例从25%上升到38.5%,城市居民占多数。据了解,目前我国18岁以下肥胖人口已达到1.2亿。如何预防治疗肥胖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科学问题。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 Care上的研究表明,对于未患2型糖尿病的肥胖或超重个体来说,同时使用SGLT2抑制剂canagliflozin和食欲抑制药物phentermine或可带来显著的减重效果,并且能够得到很好的耐受。
美国贝勒大学医学中心的Priscilla Hollander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一项随机临床试验中检测了同时给予CANA和PHEN这两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共包含335名未患2型糖尿病的肥胖或超重参与者,还设有安慰剂组和CANA以及PHEN单治疗组。参与者们被随机分组接受每天一次的安慰剂、CANA、PHEN、或CANA/PHEN药物治疗。
研究人员发现到第26周相比安慰剂组来说,CANA/PHEN同时给药组减重效果更加明显,体重减轻超过5%并且收缩期血压也出现下降。除此之外,CANA/PHEN还得到很好的耐受,相比单独药物组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CANA/PHEN这两种药物能够带来比较显著的体重下降,并且能够得到未患2型糖尿病的超重或肥胖个体的耐受,”文章作者这样写道。“未来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评估这种药物组合对体重长期管理的潜在用途。”
一些作者透露目前已与一些药物公司建立联系,其中包括Janseen公司,该公司与日本的三菱田边制药公司共同合作开发了canagliflozin。
7. 科学家们在非洲人种基因组中找到了肥胖特异性基因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NIH,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者们首次分析了非洲人以及非洲裔美国人的基因组序列,发现其中有百分之一的人群携带有患肥胖症的基因在,这一结果能够解释为什么肥胖症总是具有家族性的特征。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obesity》杂志上。
根据这一研究,携带SEMA4D基因突变的人群相比其他人群要重将近六磅。而此前几乎所有的关于肥胖症的研究都集中于欧洲人种,尽管近年来非洲人患肥胖症的风险也在持续升高。
肥胖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容易引发早死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其它癌症的发病风险。虽然肥胖症大部分情况下是由生活习惯以及风俗等导致的,例如过多的卡路里摄入以及运动不足等等,但遗传因素也同样重要。
在该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比较了非洲人种中患肥胖症以及健康人群的基因组相关分析,并从中找到了与肥胖症发病相关的基因。此前的研究主要在欧洲人种中进行,而欧洲人基因组中缺乏SEMA4D基因,因此一直没有找到这一关键的引发肥胖症的遗传因素。
研究者们计划重复他们的实验结果,并且通过细胞系以及模式生物水平的试验证明SEMA4D对于肥胖症发病的影响。此外,他们还计划通过更大规模的DNA测序手段寻找其它可能的肥胖基因。这将最终有助于肥胖症的预防与治疗。
8. BMJ open:过度肥胖造成的心理阴影可能会影响身体活动能力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如果感觉到自己由于体重过高而受到他人的歧视的话,那么他们的活动能力相比其他群体将会有明显的下降。
这项研究发表在《BMJ Open》杂志上,这是第一项大规模地分析“肥胖歧视”与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研究者们分析了英国长期追踪调查中的50岁以上的5400名志愿者的相关信息。
结果显示:那些感觉到自己因为过于肥胖而受到外界歧视的群体,他们每周参加至少一次中等强度或高强度的运动的可能性相比其他人要低66%。
这一发现的背后可能有很多解释。其中包括超重或肥胖的人群会更加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他们不希望自己在锻炼的时候吸引他人不好的注意,这会使它们感到尴尬。
“经历过肥胖歧视的人往往不太愿意在公共场合锻炼身体,这主要是由于自信心的不足。更加有可能的是他们会深深地以为自己属于懒惰,不爱运动的那种人,那么也不必过分地锻炼身体”,该研究的首席作者Sarah Jackson博士说道。
在这项研究中,13%的肥胖人群称他们曾经遭受过体重方面的歧视,相比之下,超重群体则仅有0.9%的比例。
研究结果表明,人们的体重系数并不影响他们是否锻炼身体,但经历过这种歧视的人往往变得不喜欢运动。对此,作者们认为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减少这种歧视现象,从而让肥胖群体能够更好地参与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当然,这项研究本身也存在局限性,比如他们的身体活动数据以及体重歧视的信息都来自于当事人的汇报,因此准确性可能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