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雅理读书
读史阅世论雅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运动场内外:近代女性争取的不只是运动的空间 ·  昨天  
书单来了  ·  我每天靠忍气吞声来获得…… ·  昨天  
单向街书店  ·  你好,可以给我看看你的中指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雅理读书

“我20多岁念完《论语》,但是有些道理到 40 岁才懂”

雅理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0-10-22 08:31

正文

做一个中国人,你得读三本书,才像一个读书人。这三本书的第一本就是《论语》。《论语》不是长篇大论,也不是分析概念的,它教我们怎么做人。‘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


这段话,北师大教授李山在不同场合都提到过。《论语》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里面也包括他自己。于是,他在潜心钻研《论语》数十年后,将精辟的见解和感悟融入到了他的《论语》课中去,并且广受欢迎。

他谈孔子提到的 “愠”时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是人,发脾气是动物。 一旦人降回动物,就会横生事端”。

在谈到 “学习”时会呼吁“儒家的学习”指的是学做人,这和现在的学习有所不同。 今一些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教育,应该反思了”。

……
无论是在北师大还是校外, 只要李山讲《论语》,偌大的教室里一定座无虚席。 许多人站着也要听完。


“他的课有意思到会笑醒”
“雅俗共赏,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打开眼界”
……

听过课的人,都对这门课好评不断。 李山也成为了求学者心中最会讲《论语》的老师之一。 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认可呢?


01

一堂值回票价的《论语》课


首先,他讲得全面、透彻、深入。

他不只把《论语》放到中国古代的框架中去讲,还提供给听众更广阔的视野。

他讲《论语》时会和苏格拉底对话录作对比,让大家更容易区分两者的区别;

单单一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含义,他就可以从本意延伸到《史记》记载的管鲍之交,以 “知我者鲍叔也” 的典故作贴切解释,继而联系《论语》中另一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来加深理解。 以一个点带出更多面,让听众的知识量大大提升。

管鲍之交

他讲儒家的 “恕”道,会选择“路上遇到熟人打招呼却被冷落”这种贴近生活的例子。 从而在人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下,点出孔子主张恕道就是“和内心的狭隘作斗争”的中心思想。 这样既能让人们设身处地的思考语义,也能对自己当下的处境有所反思。

李山的《论语》课, 从历史到当下,从文本释义到人生准则 无所不包、细致入微、条理清晰。他不讲大道理,但让人收获良多。


其次,他讲得通俗、有趣。

李山老师的课堂不只在校园中,他也经常现身央视《百家讲坛》《文明之旅》等。面对复杂的受众,他善用通俗的语言,将拗口难懂的古籍讲得明白如话。


他的课程是完全经过市场检验和认可的。他在中读开设的《诗经》课就收获了高达30万+收听量和1万+的课后评论。大家的反馈都出奇地一致:

“拨开云雾见真理”
“期盼已久,声音好听”
“有趣,口才真好,通俗易懂”

更重要的是, 他是研究《论语》10余年的权威专家。

作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嫡传弟子。他学问扎实,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启功先生像

《现代新儒家传》《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 》等都是他经过多年研究而写成的专著。见微知著,对于任何细节的考究和反复研读,是他做学问的根本。

同时,他也能给孩子们讲经典,他的新书 《课本里的论语》 就深受孩子喜爱。

不仅如此,为准备一门课程,李山常常大量阅读古今建筑、服饰、文物鉴赏、传统饮食等各门各类的书籍。通过这样广泛的阅读他才能一次次突破固有的认知。所以,他在讲课时才能鞭辟入里、见解独到。

因此,他能让万千听众称赞 “读经典最好的领路人” ,也就不足为奇了。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02

现代人为什么还要学《论语》?


传说北宋著名政治家赵普曾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说法;

历史学家、思想家钱穆先生也劝导人们多读《论语》“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可以想见,《论语》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但在于它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更在于它经世致用的价值。

我们的很多烦恼,在《论语》中早就说透了。

比如,生活中怎样与人相处?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将“恕”作为与人交往、奉行一生的准则,无论于人于己都大有益处。


比如,被不了解自己的人误解了怎么办?

只要记得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就会多一分宽厚,少十分烦恼。

再比如,婚恋中,如何判断对方是不是托付终身的人?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如果他对亲人孝顺友爱,其他方面也差不了。


如果不看《论语》,很多道理可能过了多年才会懂。不如在《论语》中早去理解真义,少走些弯路。

《论语》的世界中,有你我的影子。

子路,鲁莽、粗鲁;颜渊,含蓄、深沉;子张,总喜欢高谈阔论……

无论我们是怎样的人,其实都能从孔子的弟子中找到自己。从他们身上,从他们不断地与孔子探讨、思索“修身、君子、仁恕之道、信和义、中庸”等人生情境之中,我们更能关照自己,在每个问题面前处理得宜。


更重要的是, 它可以改变生活,教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

《论语》中短短几句话就足以将为人、治学、处事的道理讲透彻了。因此,在当下,我们之所以要花点时间、精力去读它,是因为它使我们受用、能涵养我们。

无论你把《论语》当作人生之书还是文化素养之课,都应该去学《论语》。因为它是一部人生的书,是可以改变生活,也能改变人生的一部书。所以, 我们不仅要读《论语》,还要多读、早读。


03

该怎么学《论语》?


然而,作为千年前的古书,我们对书中文言文的理解确实存在困难。《论语》的篇目也比较分散,读者不容易理清背景和逻辑。

那么要从何处着手呢?

答案是 听最会讲《论语》的人讲最有趣的《论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