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新闻界,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十月惊奇”(October surprise)。
如果给它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十月惊奇”指那种参选一方特意(而且是利己地)安排好时间爆出的新闻,提供能改变投票者想法、影响民意调查的证据,以此影响选举结果。如果按照稍微不那么严格的定义,这个词可以适用于任何竞选末期的事态重大进展,不管它是不是故意被爆出的,或许连那些没有显示出改变选举结果的事情也可以算进来。
所以,从上个月初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后爆出的各种劲爆新闻: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曾申报9亿美元以上亏损,并可能在18年的时间里逃避缴纳所得税;
维基解密(WikiLeaks)公开民主党提名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对若干金融机构进行的部分私人付费演讲摘要;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公布特朗普吹嘘自己骚扰女性的录音;
因为爆出的“闺蜜门”事件,联邦调查局已经恢复对希拉里·克林顿的电子邮件调查……
在一片哗然中,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十月惊奇”。
根据若干参考资料表示,“October surprise”最早出现在1972年的总统选举上。1972年10月26日,为了在竞选中争取优势,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对外宣布:“我们相信和平即将来临”,并公布了草拟的越南战争停战协议: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越南双方各自的意见,显然这场打了十年的战争快要结束了,而且它对所有参加各方都是极其痛苦的经历……
”我们相信和平在望。我们相信协定近在眼前,该协定以总统五月八日的建议和经修改的、对各方都是公正的我方一月二十五日方案为基础。在这样一场极其复杂的战争中……在取得最终解决的过程中,偶然出现一些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认为已走完了大半路程,目前阻碍达成协定的问题跟已经解决的问题相比是次要的。“
这件事通常被视为“十月惊奇”这一术语的源头。关于这段历史,上海译文最近出版的《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中有详细记录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以及这套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
《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
正在京东特惠秒杀中
原价 320元 / 套
现价特惠仅需
169元!!!
(秒杀结束时间为 11月4日 明日上午八点)
还不快长按下图二维码下手抢一套先?
以下分享不久前,译文社邀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任军锋老师,学者、历史学博士邱立波老师,以及东方卫视首席记者、评论员骆新老师三位嘉宾,所作的“远见与风范——《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读书分享会”现场实录第一部分。
基辛格的回忆录为什么值得被重读?
 ̄ ̄ ̄ ̄ ̄ ̄ ̄ ̄ ̄ ̄ ̄ ̄ ̄ ̄ ̄ ̄ ̄ ̄ ̄
骆新:
《白宫岁月》是基辛格回忆录系列中的第一套,另外,还有两套还在批复的过程当中,一本是《动乱年代》、另一本是《复兴岁月》。这本《白宫岁月》是1979年出版的书,过了这么多年,很多事情都在发生变化。两位觉得一本1979年的书在今天,还有没有必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来出版?这本书有没有可能已经过时、过气了?
邱立波:
在世的欧美政治家当中,基辛格是个极有趣味的人。尼克松与基辛格君臣相得,共同开启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两人在中国也受到特别关注。尼克松的著作有十几本,但译成中文只有少数几种(《回忆录》和《不再有越战》),但基辛格的几乎所有著作都被翻译过来了。
是啊!为什么一本写于四十年之前的书,在今天仍值得推出,仍然值得阅读?我想这个问题可以提起我们对基辛格写作的一个重大主题的关注。他在众多著述中,始终强调中美关系对于世界秩序之整体的不可或缺的意义,也一直在借用自己的特殊经验,强调中美两国在接触之初彼此所关注的几个重大原则问题。包括在前几年刚刚出版的《论中国》和《世界秩序》中,在这样一个已经迥然不同于中美恢复接触之时的独特情境下,他仍然在追问中美关系的基点和原点。所有这些,恐怕都不只是历史趣味,而是同时具有某种未来指向。因此,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从政治思考的角度,基辛格的著述仍有特别价值。
当然也要补充一点,我们对美国知识的了解始终存在非常大的限制,其实,从美国知识界的内在脉络上来讲,基辛格是被批评的,学习他要“以我为主”,以后有机会再谈一下。
任军锋:
骆新提的问题非常关键。根据我个人阅读基辛格的体会,我觉得基辛格是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直至新世纪的中国有着特殊意义的人物。这位被亲切地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政治家,不仅是中美两国关系史上重大事件参与者、决策者,而且是一位受过系统学术训练、有着深厚学术积累的政治学者。他参与重大决策、亲历重大事件,却不为具体事务裹挟,蒙蔽自己的慧眼;他有着过人的换位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对事件、人物包括自己都有深刻的反思,其著作字里行间充满一个理论家对于历史、政治、人生的深刻洞见。基辛格在国际政治理论、国际秩序实践方面都有过人的识见和贡献。
在我读过的基辛格所有著作当中,《白宫岁月》在可读性和思想性上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虽然该书的规模接近两千页,但由于其对事件内部的人物性格、权力关系等生动场景的描绘,读者读起来不会有疲劳之感。而就其对当代中国意义来说,《白宫岁月》也格外突出,可以说这部著作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是一部融历史性与理论性于一炉的经典作品。所以这次上海译文出版社投入很大精力重新推出这部巨著,实为中文读书界的一大幸事。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年版
《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书影
基辛格为何愿做竞选对手尼克松幕僚?
 ̄ ̄ ̄ ̄ ̄ ̄ ̄ ̄ ̄ ̄ ̄ ̄ ̄ ̄ ̄ ̄ ̄ ̄
骆新:
《白宫岁月》涉及基辛格在尼克松第一任期(1969-1973)内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期间的重大事件,他以前是纳尔逊·洛克菲勒的政治顾问,而洛克菲勒正是与尼克松争夺共和党提名时的对手。但是尼克松上台之后,却把对手的顾问挖到自己身边,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尼克松会做出这样决断,基辛格为什么最终选择接受尼克松的邀请呢?
邱立波:
美国的政治生态比较特殊。众所周知,在人们印象中比较重要的各部会首长,其实只是总统个人的僚属,唯总统个人的马首是瞻。这种任命,政治性意味可能不必看得太重。在美国政坛,将对手阵营中的人物援为我用,尽管不多见,但也不罕见。
另外,尼克松在学术上出师后,在美国政坛和学术界迅速名声鹊起。这点至迟在肯尼迪时代就开始了。《白宫岁月》中提到的肯尼迪政府的诸多精英,都对基辛格的学说和战略思维非常熟悉。可能也是因为基辛格这个人物的出众,使得尼克松注意到他,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让他参与自己的国家安全事务团队。
骆新:
对中国来说不可思议,但是在美国是很正常的事情。
邱立波:
其实,美国处理外交事务时并不简单套用所谓民主程序,很多重大事件离不开两党乃至国内主导舆论的共识。基辛格在《论中国》就提到,“中美两国自从恢复外交接触以来,尽管时过境迁,尽管不乏波折,但中国的历届领导集体和美国的两党历届政府,却始终让中美关系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句话耐人寻味,但以此也可以理解基辛格仕途所展现的中美关系的跨党派性。
任军锋:
《白宫岁月》虽然规模庞大,却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整体,这种整体性体现在哪里呢?
首先,在该书扉页上,基辛格就明确该书是献给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基辛格对纳尔逊有特殊的感情,正是他将基辛格带入政坛。纳尔逊出身名门,资历和教养都胜人一筹,这个人有很强的道德自律感,却先后两次在总统预选中败给尼克松,在基辛格看来,与尼克松这样的“盖茨比式”的人物相比,纳尔逊更象一位新英格兰绅士,有很强的贵族气质,他不愿意放下身段、屈就民意,甚至不惜使用各种上不了台面的手段获得总统提名。因此,在纳尔逊身上,他的绅士教养、家庭出身非但未成为他在政治上晋升的资本,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和羁绊。
至于尼克松在当选后出人意料地邀请自己先前政敌的幕僚基辛格入阁,该书一开始并未明确交代,只是在行文过程中有些许暗示。了解美国现代政治史的读者想必知道,肯尼迪总统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他对后来的几任总统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此后的几任美国总统总是生活在肯尼迪的阴影之下。而从哈佛等名牌大学邀请教授作为智囊,这是肯尼迪开创的,无疑影响到了尼克松。
我们知道,尼克松第一轮总统正式竞选是败给了肯尼迪,那场竞选对尼克松来说简直是刻骨铭心,从基辛格的相关记述中我们会发现,尼克松在很多场合都试图与当初的肯尼迪暗中较劲儿,而邀请基辛格这位哈佛资深教授且在肯尼迪政府时期兼过职的人物入幕,正是尼克松上述心态的一部分。而在基辛格眼里,尼克松远非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家,此人心胸狭隘,迷恋权位,而他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家是纳尔逊,而非尼克松。
《白宫岁月》一开篇,当接到新当选总统办公室的邀请电话时,连基辛格自己也深感意外,他犹豫再三,终在纳尔逊的劝说下接受了尼克松的邀请。不难想见,纳尔逊之所以摒弃前嫌、基辛格应召辅佐尼克松倒是其次,服务国家可能更加重要。在整部书里,基辛格不时将尼克松和纳尔逊作对比,也就是基辛格理想中的政治家和现实版的尼克松之间的对照。
《白宫岁月》从纳尔逊给基辛格的电话开始,到基辛格在尼克松再次当选后离职时接到纳尔逊的电话结束,基辛格最后当然也不忘在“尾声”部分对自己的这位“伯乐”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基辛格,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
 ̄ ̄ ̄ ̄ ̄ ̄ ̄ ̄ ̄ ̄ ̄ ̄ ̄ ̄ ̄ ̄ ̄ ̄ ̄ ̄
骆新:
基辛格更加赞赏像纳尔逊这样的人,但是愿意去辅佐一个自己并没有看上的尼克松。究竟基辛格是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
邱立波:
学界和政界一直有这种争执,有人从国际关系历史和理论角度,认为基辛格是现实主义者。其实这个问题在讨论一般政治时也经常遇到。
具体到基辛格这个人,可能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基辛格尽管对美国民主的运作,对于特定的美国政治人物,颇多批评甚至挖苦,但在《白宫岁月》一开篇谈论美国政治家时,基辛格对拥有非常高的道德品格、个人自律乃至超凡政治能力的纳尔逊,却又赞赏有加,这是一个层面。
另一个层面,从世界政治的角度讲,基辛格对于世界秩序其实始终保有某些理想,他今年已经95岁高龄,但对理想世界秩序的追求倒可谓一以贯之。对于美国,他一向以训诫者的姿态出现。他告诫美国政治家,一方面要注意到美国作为新兴的新教国家,在现代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成就。另一方面他又提醒美国人注意:从历史角度来讲,所有文明大国的历史都比美国来得长远,也都有自身特别的政治经验和政治观感,同时也形成了有着长远历史渊源的相互关系,所有这些,都是美国在实现自身理想时,必须加以考虑的。
《白宫岁月》中,充满狡诈、算计、小心眼,甚至是血腥的权力斗争。所有这些都表明,基辛格绝非书斋中人,他的挖苦、调侃、紧张甚至幽默都表明,他对权力现实之残酷性的认知决不在老牌政客之下,人们甚至可以说,基辛格是个对权力和权势有着天才直觉的人。另一方面不可讳言的是,所有这些,都必须结合着基辛格对美利坚整体,乃至整个世界的看法和理想结合起来认识,否则就谈不上是知人论世。
书中有一个细节:在美国国内反越战风起云涌、美国政治高度分裂的紧要关头,基辛格说,他理解年轻人对正义的直觉,但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他们“美国是个‘邪恶国度’”的观点。他回忆说,作为一个犹太人的后裔,少年时代在德国,每天放学回家,他都要准备着在路上被不知哪里来的孩子打一顿。到美国后,也是在一次回家的路上,他下意识地想避开对面的行人,但迅速意识到自己弄错了时空,因为这里是美国。
有人认为,《白宫岁月》是一部颇有马基雅维利主义色彩的宫廷小说,这样说未尝不可。但如果忘记了基辛格的美利坚理想,以及他对世界秩序的理想,就有失之偏颇的嫌疑了。
任军锋:
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往往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截然分开,甚至对立起来。例如人们常说,“你要面对现实,不要太理想化”,这种表述正是这一思维定式的反映。
事实上,大凡真正伟大的政治家既是现实主义者,同时也是理想主义者。对那些赤裸裸的现实主义者来说,权力斗争很可能被他们视为最高的东西,这样的人在获得最高权力时,往往会自鸣得意、忘乎所以,在政治决策中丧失节制,甚至滥权施法。对政治家来说,若没有理想主义,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政治秩序的未来便缺乏长远的考量和道德上的矜持有度。基辛格为美国服务,美国要建立“美利坚治下的和平”,美国的政治家为自己的权力和国家利益谋划的同时,需要肩负起大国必须承担的责任。因此,在历史上,无论最伟大政治家还是思想家,他们既是现实主义者,同时也是理想主义者,是一体两面的。
邱立波: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也体现在基辛格对美国官僚体系的认知上。他注意到,官僚机构的特质就是“行礼如仪”,就是说,按照固有程序对外部变化做出反应,显然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政治、无法满足尼克松打开美国新局面的要求的。从这个意义讲,现实主义就是既有官僚机构已经怎么做就继续做下去,由程序来代替政治思考和政治决断;而尼克松和基辛格的理想主义就是,超脱地对待官僚机构而不是反过来被它钳制。
(待续)
声明
以上关于“十月惊奇”的内容
部分摘自《纽约时报》中文版 11月1日相关报道
《美国大选历史上的“十月拍案惊奇”》
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相关图书推荐
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 White House Years |
点击封面可跳转阅读书摘 《45年前的今天,基辛格秘密访华,拉开了中美建交的序幕》 |
作者|[美]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译者|方辉盛 赵仲强等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
《白宫岁月》详细记录了基辛格作为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在尼克松政府任职的头四年(1969—197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来自尼克松政府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基辛格这部不朽的回忆录,记载了当时众多国际大事件,包括他本人赴巴黎与北越进行秘密谈判,直至越南战争结束;1970 年约旦危机爆发;1971 年印度-巴基斯坦战争打响;通过秘密渠道与苏联领导人进行面对面谈判,以限制核武器竞赛;秘密访华,并于1972 年在莫斯科与北京召开了历史性的首脑会谈。书中基辛格同样记录了该时期具有重大争议的事件,包括老挝与柬埔寨事件,“和平在望”记者招待会,以及与北越的会谈崩溃,最终导致了1972 年的圣诞节轰炸等等。 纵览全书,基辛格细致地描绘了众多世界领导人的形象,包括尼克松、安瓦尔·萨达特、戈尔达·梅厄、约旦国王侯赛因、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毛泽东与周恩来、维利·勃兰特、夏尔·戴高乐等等,也留下了颇具分量、极具个性的评论,时而微妙,时而坦率到近乎无情,精彩纷呈。《白宫岁月》是1980 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著作,也是基辛格对这一重大历史时期恒久而宝贵的贡献。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当代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969年起在白宫工作,曾任尼克松政府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福特政府国务卿,总统情报委员会委员、国防政策顾问等职位。1971年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的先遣代表秘密访华,为中美建交作出卓越贡献。著有多部外交和国际关系论著,《重建的世界》《美国外交政策》《大外交》《论中国》《世界秩序》及回忆录《白宫岁月》《动乱年代》《复兴岁月》等。 如您对这本《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里》感兴趣, 试试长按下图二维码或戳文末“阅读原文”吧 正在京东秒杀中哦
|
|
|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