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博主们扮演的“民间判官”的角色,某种程度上投射的是消费大众对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种希冀情绪。
更多人好奇的是,打假博主会像曾经的“铁头”一样火一阵就消失吗?这类博主会长期存在吗?
“消费者对诚信和质量的关注不会消失,但网红打假博主是否会长期存在,这取决于市场需求、监管政策、博主自身的专业性和自制力等。”Jerry解释,博主们需要不断更新打假的品类,以避免观众的审美疲劳和信任危机,另外,博主们还要在涨粉过快的情况下,保持清醒、敬畏流量。
“狂飙兄弟”称,自连云港鬼秤事件后,选择了“自降热度”,因为“打假之路,稳比狠重要”。他表示,接下来可能会考虑从“游戏未成年充值”方向的打假,同时,未来也会跳出打假的圈子,开拓更多内容方向。
但不可避免的,因为更新频率不高、内容同质化严重、团队不够专业等原因,即使是头部的打假博主,涨粉速度已经大不如前,整体粉丝量也停留在几十万到百万区间。
同样早就开始积极寻找下一阶段发展路径的,还有博主B太。过去两年,从美食博主转型而来的B太,在尽力摆脱打假博主的单一身份,一边教人在美食方面不踩坑,内容涉及鬼秤、食品安全等;一边与多地文旅部门和京东等公司联动,进行城市旅游、人文美食和产品溯源的推广。
B太与官方部门和大厂合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他背书,出圈方式类似于曾经的“富士康质检员”张全蛋,都是将个人IP与品质和信任挂钩。
但这种方式也有局限,比如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博主的独立性受到质疑,并限制其揭露某些潜在的商业伙伴。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打假博主不论是收集需要打假的信息,还是想靠影响力变现,都需要流量,但过度曝光、过于高调,反而不利于打假。
“狂飙兄弟”在直播中表示,自己从来不会提前说自己接下来要去哪个城市打假,不然就没效果了。“有一次去日照,被当地人拍了个照片发到网上,百万播放量,商贩们都在群里提醒同行说狂飙兄弟来了,大家这两天注意一下。”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正视打假博主,既要看到他们揭露问题、提升维权意识的积极作用,也要保持理性,辨别信息的准确性。“打假博主跟任何短视频博主都无本质区别,不要在他们身上寄予太多意义。”周凯称。毕竟,要让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行为消失,不能仅靠网红博主之力。
对打假博主来说,把握尺度非常重要。打假博主应守住法律红线,合法合规打假,并注意自身安全。
律师张苒苒提醒,有些博主收费帮人打假、投诉有问题的商品,不涉嫌违法,可一旦打假行为超出了合理、合法的范围,导致商家或周边商家无法正常经营,可能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采取恶意打假、恶意投诉、在打假过程中对商家进行骚扰、威胁、恐吓等不当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敲诈勒索、强迫索赔、寻衅滋事等。
实际上,多个平台对这类打假内容也在加强监管。有短视频平台运营告诉「定焦」,平台对内容负责,消费者对博主的信任不应被透支。要想让打假在内容变现赛道真正持续下去,平台和博主都需要走出流量至上的误区。
*题图来源于Pixabay。应受访者要求,文中Jerry、周凯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