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业观察
关注医疗行业趋势,提供有观点、有态度的医疗行业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产品  ·  直播变现运营方案 ·  昨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当你把下一个环节当作客户的时候,一切就顺畅了 ·  昨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AI时代,产品经理的4项修炼,有用!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在相亲平台给钱就有“完美爱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业观察

2025年,IVD行业全线收缩!

医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5-01-06 11:57

正文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 2375-4 期文章


来源:体外诊断观察



2022年8月,任正非喊话“寒冬将至”,华为要砍掉不赚钱或前景不明的业务产线,进行产线收缩,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春江水暖鸭先知,彼时任正非的发言,对于当下的IVD行业而言,再合适不过了。口罩三年后,中国IVD行业面临普遍的产能过剩,竞争白热化,叠加集采、DRG、医疗反腐等政策影响, IVD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寒冬”。


面对市场格局的巨变,IVD企业也纷纷开始“断舍离”, 收缩产线、聚焦核心业务, 以期在行业调整中寻找新的生存之道。



IVD企业产线收缩屡掀高潮



2023年,易瑞生物为代表的IVD企业,率先开始进行业务收缩, 易瑞注销了大量IVD注册证,几乎撤掉了IVD产线,专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业务, 不过彼时这类企业在数量上还相对较少。

新三板上市企业 豪迈生物转让多个生化、发光注册证, 不少生化企业砍掉了试剂研发团队及对应产线。2024年,开始有越来越多的 IVD企业砍掉发光、质谱、NGS 等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盈利的产线。 诺唯赞等IVD上市企业也开始放弃扩产,收缩业务。

2025年,无疑IVD行业产线收缩,将达到一个历史性的巅峰! “活下来” 是未来几年国产IVD企业最大的主题。



口罩三年遗留的产能问题



口罩三年期间,中国IVD行业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狂欢”。核酸检测需求暴涨,各类IVD企业迅速扩张产线,试剂盒、仪器设备等产品应接不暇。


然而,随着2023年防控政策调整,核酸检测需求骤降, 大量新增产能转瞬间变成了闲置资产。 激进扩产的后遗症开始显现,设备闲置率飙升、库存高企、生产效率低下,许多企业陷入盈利困局。


在此背景下,无法创造经济效益的过剩产能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主动“瘦身”以 优化资源配置,已是势在必行。



政策冲击加剧行业生存压力



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 反腐、集采、DRG 等政策持续深入,中国IVD市场正经历深度重塑。集采大幅压缩了产品利润空间,DRG&DIP通过拆项目等方式,减少了大量非必须的检验项目,医疗反腐更是让高毛利、高溢价的“灰色收入”模式难以为继。


多重压力之下,IVD企业业绩增速放缓,部分中小企业甚至陷入资金链危机。在这种情况下, 降本增效成为行业普遍诉求, 而全线收缩和关闭边缘业务,聚焦盈利性、现金流良好的主航道,成为应对困境的核心策略之一。


IVD生产企业需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才有机会渡过未来几年的危机 头部IVD企业纷纷集中资源开发更具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而边缘化企业则面临更严峻的生存考验。



行业格局逐渐清晰,多赛道结束窗口期



随着集采全面推行,中国IVD市场的竞争格局日益明朗, 优势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急剧压缩。


对于那些尚未在核心领域占据优势,尤其是没能挤上集采牌桌的企业,留给它们的时间和机会已经不多了。在这种背景下, 果断砍掉低效产线、避免资源浪费,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这不仅能帮助企业缓解当前的现金流压力,更能为未来的战略布局预留资源。


一些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企业,还选择通过 拓展海外市场 来寻求新的增长点,为“产线大收缩”提供了更丰富的应对路径。



调整的阵痛与未来的希望



2022年上半年,华为营收同比下降4.8%,净利润率5.0%。但经过快速的战略调整,2022年全年,华为营收同比增长0.9%,已经基本持平了,净利润率提高到5.5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