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群众和企业“找法难、咨询慢、维权贵”的痛点,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司法局创新打造的“兴安盟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掌上服务端及智能终端一体机已正式升级。两个平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全新推出“24小时AI律师”与“企业法治体检”两大核心功能。自上线以来累计服务群众2.3万人次,完成法律咨询3500余次,成为该盟推进助企行动和诚信建设的重要数字化载体。
无论是遇到合同纠纷需要紧急取证,还是面临婚姻财产分割难题,平台搭载的AI律师助手可实现24小时即时响应。通过自然语义分析技术,系统能在5秒内精准识别用户法律诉求,自动匹配民法典、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依据,并给出可操作性建议。今年3月某天,乌兰浩特市居民张某发现小区物业违规收取电梯维护费,他利用“兴安盟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掌上服务端,通过AI律师快速获取《物业管理条例》相关条款,次日便依据系统生成的法律文书与物业进行协商,成功追回多缴费用。该系统不仅能够提供明确的法律条文,还能指导证据收集并提供协商步骤,使用户体验到犹如私人法律顾问般的专业服务。
针对企业经营中的法律盲区,平台创新开发“企业法治体检”功能模块。企业只需上传公司章程、劳务合同等基础资料,系统即可通过大数据模型智能筛查合同违约陷阱、用工合规漏洞、知识产权风险等常见问题,自动生成图文版《法律风险提示报告》。报告不仅指出问题所在,还会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防范法律风险,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管理制度,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日前,科右前旗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使用该功能时,系统预警发现其与经销商签订的代理协议中存在“单方解约赔偿比例过高”条款,经人工律师复核确认后及时修订了合同内容,成功规避了可能面临的50万元违约赔偿。截至目前,已有150余家企业通过“法治体检”排查经营风险,平台累计推送风险提示通知书40余份,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科技动能。
除核心创新功能外,平台持续完善法律服务生态,内置20类法律文书智能生成器,涵盖借条、租赁合同等高频需求模板,用户输入关键信息即可自动生成合规文本。集成全盟54家律所、7家公证处、3家司法鉴定机构等法律服务机构的电子地图,支持按领域筛选律师并一键导航。精心制作企业法律风险提示60条,帮助企业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此外,兴安盟司法局还致力于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打造3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线上平台的高效便捷与线下法律服务机构的专业指导相结合,进一步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兴安盟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以“智慧+普惠”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打破服务壁垒,切实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护航企业合规发展。下一步,
兴安盟
司法局将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深化“AI+法治”应用,夯实法治社会根基,为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