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除了祭奠先人、寄托哀思,我们也不妨想一想,祖先在为人品德、处世哲学方面,给我们留下哪些精神上的传承。新一期《小强热线》点赞特别节目,聚焦佛山家训。
每个礼拜三,是李广海医馆开门义诊的时间。每一次来候诊的患者照例都排起了长龙。
街坊这么捧场,除了医馆医术精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的诊疗费和一些基本的药油都是免费的,而这一切,都来自李广海医馆的传承。
根伯今年八十岁,这么多年来都住在医馆附近。李广海医馆重新修葺之前,他一边在旁边种菜,一边当着医馆的临时“看门人”。根伯说,自己最早跟医馆结缘是十岁那年,他在这里捡回了一条性命。当年他突发重病,奄奄一息,又无奈家境贫寒,没钱治病,幸好得到当时路过的李广海出手相助。
根伯:
李广海就在椅子上,一勺一勺喂我喝药,我真的是难忘这件事情,永远记在心里。
回忆当年,根伯想起来的都是李广海所做的好事——免费施药赠医,过节摆桌请吃饭...这些温情都刻在了不少李广海病人的心里。
而在上世纪动荡不安的三四十年代,李广海凭借高超的医术挽救了好多人的性命。今年84岁,曾任佛山市中医院院长的陈谓良就是李广海的入室弟子,他说,当时李广海在佛山街坊心中就是医品、医德、良心的代言人。李广海声名远扬,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医治枪伤炮伤非常“拿手”,抗日战争时期,他甚至偷偷治好了不少游击队员。
解放之后,李广海跟其它几位名老中医组建了佛山中医院,创立了中医院骨伤科,捐出了最为著名的李氏跌打丸、处方药膏等等,还将毕生心血传授给众多学生,由此发展出李氏伤科流派。而他培养的一众徒子徒孙,现在都活跃在世界各地,并将他的悬壶济世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