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和君咨询
和君咨询订阅号,每天分享有建设性价值的商业思索、观察、见闻、感悟、阅读和心灵,致力于为企业和人的成长提供思想动力和人文关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黄光裕的资本帝国,失去重要一角 ·  昨天  
大众网青岛  ·  王健林,突发! ·  昨天  
大众网青岛  ·  王健林,突发! ·  昨天  
商业洞察  ·  哪吒汽车状告哪吒魔童,谁在碰瓷? ·  3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广州青年入局护肤品,带出70亿独角兽 ·  2 天前  
FT中文网  ·  活动报名 | 聚势发展新科技与新财富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和君咨询

案例分析 | 世界历史最长的家族企业——金刚组长寿之谜

和君咨询  · 公众号  · 商业  · 2020-01-21 21:00

正文


提示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 为企业成长贡献力量~


文 / 和君咨询资深咨询师 孙仲万


一、金刚组的诞生


金刚组诞生于公元578年,即日本的飞鸟时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已传承40代,无论战火、天灾、人祸都未能动摇其根基,是世界历史最长的家族企业。现在属于日本高松建设子公司。


金刚组诞生的大背景是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和兴起。公元538年,佛教从中国经百济传至日本,此时日本正处于从氏族公社社会到律令制国家的过渡时期。针对是否要接受佛教这一问题,崇佛派的苏我稻目与废佛派的物部尾舆之间展开了激烈争论,废佛派认为佛教会威胁原有的氏族统治,但崇佛派则认为应该利用佛教威信来消除动荡、巩固统治。这场争论的目的并非是佛教传播本身,而是于统治阶级以宗教为契机统治人民的新旧方式之争。


公元593年,决心打破氏族势力格局的圣德太子摄政,于次年颁布了佛教兴隆之诏书,从政治层面对佛教进行推广。同时,圣德太子亲自著书《三经义疏》,为法华经、维摩经等进行注解,大力推动佛教的传播。正是由于圣德太子的支持,日本全国开始大规模兴建寺院。据统计,到公元624年,日本共有寺院46座,僧人816人,尼姑569人,佛教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


金刚组正是诞生于日本佛教兴起的这一时期,且颇具传奇性。公元578年,为了兴建“四天王寺”,金刚组奉圣德太子之命正式成立。具有传奇性的是,兴建“四天王寺”的匠人金刚重光等三人,竟然是从韩国百济而来,而这个人及其子孙却因在日本建造寺庙而闻名。更具有传奇性的是,金刚组却以专注寺庙建筑而传承千年。


自成立后的1400多年中,金刚组以承建佛舍、寺庙等宗教建筑为主,留下了大量珍贵杰作。607年建造的法隆寺,被誉为日本木造建筑的巅峰之作;16世纪组织修建的大阪城,是险要的军事要塞,是美丽壮观的日本“三名城”之一;德川幕府时代建造偕乐园、兼乐园、后乐园等,构成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


凭借对于信仰的执着、历史使命感,金刚组创作了一件又一件的珍贵杰作。反过来,大量珍贵的杰作,也成就了金刚组,让金刚组在历史的长河中,栩栩生辉。


二、1400多年的演变史


1、韩国匠人创基业及其发展

诞生于578年的金刚组,正值日本佛教兴起鼎盛的飞鸟时代。当时的日本圣德太子,特地请韩国百济的匠人金刚重光修筑四天王寺,金刚组由此而生。


话说匠人金刚重光,因生存需要从韩国乘船东渡日本,起初为了营生而小打小闹地做些建筑营造的活。然而,由于当时日本军阀混战,局势动荡,金刚重光为了精神上的寄托,加入了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期间,日本爆发崇佛派与废佛派的大争论,而且还引发了新旧势力之间的一场战争,最终因崇佛派的胜利而告终,而以苏我稻目和圣德太子为代表的崇佛派也因此而掌控了政权。


控权后的圣德太子(辅佐天皇摄朝政),便开始招募金刚重光来修建“四天王寺”来弘扬佛法,以祈求法神四天王,庇佑佛法、信徒以及政治。寺庙建成后,仍然继续有人留下维护寺庙,即使是今天,金刚组家族的老板仍然是“四天王寺”的一名优秀匠人。在建造四天王寺的过程中,匠人金刚重光因技艺精湛,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深得圣德太子的信任,故此,并由此成立金刚组,专门为日本建造佛寺的权威御用企业。


法隆寺再创日本木造建筑的巅峰之作。公元607年,金刚组奉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之命建造法隆寺,又名斑鸠寺。但是不幸的是,法隆寺于天智天皇9年(670年)毁于祝融,直到天武天皇于672年即位之后,又由金刚重光的后代组织重建。重建的建材由工匠从附近的生驹山砍伐上等桧木而得,并在众匠人的齐心协力之下,法隆寺于天武天皇8年(679年)再度完整呈现。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东院建有梦殿等,西院伽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据传,法隆寺建筑群充分吸取了中国南北朝当时的建筑艺术优秀内容,建成之后被誉为日本木造建筑的巅峰之作。


四天王寺的长期维护,多次重修传承了工匠技艺。历史上,四天王寺被破坏过多次,而作为寺庙建筑群的御用维护者,金刚组在每次重修过程中也传承了精湛的技艺。飞鸟时代的建造期,创始人金刚重光将技艺传授给了第二代、第三代传人;1576年,四天王寺因卷人战争被焚毁,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重建“四天王寺”佛塔;1614年,大阪四天王寺被烧毁,江户幕府下令,由金刚组家族重建“四天王寺”……


除此之外,金刚组还于1583年为丰臣秀吉建造了大阪城、于德川幕府时代为德川家族先后建成三大名园(偕乐园、兼乐园、后乐园)等,正是通过一件一件作品的打磨,让金刚组家族的工匠技艺得以提升,工匠精神的基因得以传承、淳化。


2、明治维新后:历经三次危机而不倒

传承与坚守,更新与迭代使金刚组经受住三次大危机的考验。


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兴起“反佛教运动”,金刚组迎来第一次大危机。明治维新之前,金刚组一直作为御用的建筑公司,维护着四天王寺的同时,在日本开展寺庙建筑业务。正是这一独特的模式,让金刚组与四天王寺有着紧密的联系,使得金刚组的业务稳定而持续。因为,寺庙里的建筑群大部分都是木结构建筑,不仅做工精妙,且可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但在这个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木结构的楼台庙宇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修理。而这个时候,以金刚组为首的技能高超的木工匠是不可缺少的。


到了明治维新时代,金刚组的这种关系被改变。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颁布神佛分离法令,日本兴起反佛教运动,而自圣德太子兴起的佛教开始衰落,相反,神道教地位飙升。受反佛教运动的影响,许多寺庙被毁,很多僧侣被迫娶妻生子、食肉从军。也正因如此,以佛寺建造和维修为主业的金刚组不仅失去了政府的补助,而且寺庙建造的饭碗也被打破,企业一度陷入业务急剧萎缩及生存的危机。

为度过危机,金刚组掌门人选择了向其他民用建筑领域进军的战略,金刚组凭着绝佳的手艺,迅速在建筑界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不菲的成功。后来,随着反佛教运动消声灭迹,金刚组家族从民用建筑抽身,又做回寺庙的承建和修缮。


金刚组的第二次危机,始于业务危机后,家族传承的问题。时间进入昭和时代,金刚组的生存问题仍然没有解除,尽管金刚组有着前所未有的高超技艺,但是在业务拓展、市场经营方面,金刚组的第37代传人显得非常无助。1932年(日本昭和7年),37岁的掌门人在祖先坟前自杀,以此向祖先致歉。


因掌门人自杀之后,金刚组陷入继承人危机。正在此时,金刚组通过打破常规,选用了37代的嫡孙的妻子作为38代继承人,由此避免了金刚组的解体。


然而,刚刚度过危机的金刚组,又因为二战爆发而再次陷入危机。在战争期间,虽然有神社的业务,如建立神甲神社和武士神,但与神庙有关的工作却被打破了,另外此时的金刚组还遭遇将被整合的危机。在危机面前,金刚组曲线救国,通过制造军用木箱而艰难地维持的生计,使得公司避免破产。


回顾金刚组的危机,尽管因生存之需要,而跨入其他业务领域,但是之后金刚组都能够抽身回归主业,仅仅把这些经营业务当作企业度过危机的桥梁、工具。


3、第四次危机:千年企业轰然倒下

二战后的金刚组由第39代传人金刚利隆掌控,主要推动了三项变革:一是推动金刚组管理的现代化;二是广泛涉猎普通民用建筑领域;三是积极基于混凝土技术进行施工法创新,既要能利用混凝土的优势,又要能保持原有优雅和木材的温暖。


至1980年,金刚组还在大阪意外的关东地区设立分公司,并成为集团总部之外的第二大木材加工基地。随后,金刚组开始全国化布局,形成了东京、北海道、关东、名古屋、京都、九州等的区域发展格局。


然而,金刚组的战略性扩张并没有让金刚组走上更健康、持续进化的发展道路,反而使得金刚组陷入庞大的债务危机,最终于2006年宣布破产清盘,而资产由高松建设集团的同名子公司“金刚组”收购,而新的金刚组集团也变更为高松建设的子集团公司。新金刚组结束了家族经营的传统,但保留了公司名称、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


三、金刚组长寿之谜解析


1、《遗言书》传承家族基因

在金刚组的发展演变历程中,32代传人金刚喜定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于1801年将先人们的经验系统总结成了《遗言书》。在江户时代中期,金刚喜定将之前的几代先祖们零散地写下来的经验和语句进行了汇总,并添加了自己在经营人生中获得的经验和智慧,形成了《遗言书》,此后该书成为了金刚组家族的家训。


《遗言书》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对金刚组家业经营上的教诲,又有对家族相处之道的叮嘱。其中,关于家族经营的“职家心得之事”16条,反复提及要尽本分做好与自身身份相适应的事情,低调做人,不能丢祖先的脸。这构成了金刚组家族持续进化的底层基因。长期以来,金刚组的各代传人都谨遵《遗言书》家训,正确做人、完美处事、坚守主业。


2、基因与时代的碰撞铸就长寿:工匠精神

金刚组的诞生于日本飞鸟时代,尽管其诞生具有偶然性,但是其崛起却是时代和基因碰撞的结果。


从时代方面看,金刚组诞生和崛起于日本佛教兴盛的时期,佛教兴盛为金刚组的业务发展奠定了足够规模的市场基础。从金刚组方面看,金刚重光精湛的工匠技艺,一方面既成为金刚组开启寺庙建筑业务的钥匙;另一方面又为金刚组成为御用的建筑公司、长期保持与四天王寺的紧密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换句话说,时代创造了机会,而金刚组的创始人为此早已有准备。


而在金刚组的持续进化中,金刚组家族也不断总结,终于将工匠做到了封建时代的极致。在日本TBS电视台的栏目中,金刚组工匠加藤博文这样介绍:立柱、大梁、雕花等,完全由手工制作。采用世代传承的古法,木柱和横梁的接驳关节,全用纯木材纵横卡位技术来支撑屋顶,不用钉子是为了百年后修复保持最佳效果。“千百年前的金刚组师傅们,就是这样告诉未来工匠的——这个时代是我创造的!”一位曾参与法隆寺修复的工匠也骄傲地表示:“等到两三百年后拆开这些建筑物时,那些木匠会由衷赞美:这活儿干得真棒!”


金刚组来对建筑技艺与品质的执着,一方面,表现在对传统工艺理念、形态与方法的传承——这些精湛的建造施工方法不仅在《施工方法汇编》中世代传承,更蕴含于他们的每一件作品中;另一方面,更表现在对技术创新与技术改善的不懈追求。金刚家族将建筑工艺的提高与改良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核心,将工匠精神和工匠事业尊为企业与员工的永恒目标。比如对雕刻和刨的追求,金刚组是这样描述的:“放下你的心,安排你的呼吸,……


雕刻的深度,角度,使用的凿子的类型,刀痕,姿势所有这些差异都表现为技能和生活的差异。这个人物抬头向观众说话,使人虔诚。”“集中所有神经,磨砺感官。除了感受当天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木材和木材的习性外,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细致地调整刀片。”


3、独特的组织模式

日本匠人大都是自由职业者,而金刚组却不同。上层有总部和“堂主”,下设畑山组、木内组、加藤组、木口组、土居组、羽马组、岩崎组和北野组等8个组,每5—8人为一组,各组密切配合又相互独立、互为竞争。这种方式既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又保证了最佳的资源配置,形成了一种相互信赖、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和竞争机制,激发了企业创造力。


4、能者居之的家族继承传统

金刚组的继承没有采用传统的长子继承制,而是选择有责任心、有智慧、敬业奉献的儿子继承基业。


“三家共治”模式择优基业继承人。在金刚组内部组织结构中,经营阵容之中除了正大工的金刚家族本家之外,还有权大工的金刚分家和柳家。实际上,在长期的家族存续的过程中,金刚家族出现了分支,即分出了金刚分家和柳家,于是在整个金刚家族亲族之中,就形成了金刚本家、金刚分家和柳家这三个家族。因此,在金刚组的企业经营治理上,金刚家族就形成了以本家为中心的“三家共治”体制,即本家继承上出现问题或危机的时候,就由分家向本家输送接班人才,最终完成代代家族传承在金刚家族血缘亲族内部的顺利实现。


家族基业的继承也不限于儿子。比如1934年,第37代首领因经营不善自杀,家族任命第一个女首领,并最终摆脱了继承人危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