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博知识产权网
思博网是一家致力于促进知识产权行业信息交流与分享的网络社区。本微信号由专业团队打造,将以独到的视角和认真的态度关注知识产权诉讼和科技创新,欢迎关注! www.mysipo.com 欢迎您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连云港市场监管  ·  连云港在全省率先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  2 天前  
连云港市场监管  ·  连云港在全省率先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  2 天前  
IP上海知产观察  ·  【知讯】关于开展2024年度杨浦区知识产权资 ... ·  2 天前  
IPRdaily  ·  中知慧海(PatSea)接入DeepSeek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博知识产权网

揭秘 | 专利代理行业价格是如何制定的?

思博知识产权网  · 公众号  · 知识产权  · 2017-06-23 18:24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互联网+浪潮下的知识产权服务电商,为传统专利代理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服务模式。而价格,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焦点。其实,有关专利代理费用问题的相关研究或探讨已有不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共同探索专利代理行业价格的奥秘吧。


相关研究或探讨之一:专利代理服务行业收费成本核算研究


专利申请代理服务的成本调研结果

以下内容,节选自中国知识产权杂志2014年11月(总第93期)中的《专利代理服务行业收费成本核算研究》:


根据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两部分的核算可以看出,调研统计结果,北京市专利代理机构机械类发明申请代理的平均成本大约是280元/小时*30小时=8400元。


北京市专利代理机构电学类发明申请代理的平均成本大约是280元/小时*32小时=8960元。


北京市专利代理机构化学类发明申请代理的平均成本大约是280元/小时*34小时=9520元。


北京市专利代理机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代理的平均成本大约是280元/小时*17小时=4760元。


北京市专利代理机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代理的平均成本大约是280元/小时*7小时=1960元。


以上反映的只是北京市专利代理机构提供合理服务水平的国内专利申请代理服务的平均成本。


专利代理价格与成本的关系

与成本问题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价格问题,成本与价格的关系是复杂的,价格经常会与成本发生偏离,尤其是当价格难以满足成本需求时,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时往往倾向于压缩成本,这对专利代理服务行业而言,则往往意味着专利服务质量的下降。


据调研,北京市专利代理机构发明专利申请代理业务收费中上水平为6000-8000元,折合专利代理小时费率为180-250元,大多事务所被迫用其他业务的盈余来补贴国内专利代理业务的亏空。长期的低价服务会造成一些机构忙于完成工作而疏于对质量的把控,长此以往不仅将损害创新主体的利益,更会影响专利代理行业的长远发展。


与国外专利代理行业收费相比较,此问题更为突出。据调研,不管是在创新程度很高的发达国家,还是同处发展中的金砖国家,专利代理小时费率至少为1200元,是北京机构国内代理收费的4.8倍左右。长远来看,过低的服务价格不利于专利代理行业提升服务水平,不利于人才的吸引和培养,最终会损坏创新成果的保护,更会影响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关研究或探讨之二:浅议专利代理企业的人力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下内容,节选自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1期中的《浅议专利代理企业的人力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企业人力成本管理的特点


人力成本占企业成本的大部分。专利代理企业的人力成本主要包括:使用成本(包括工资、福利、五险一金、车补等)、招聘成本、培养成本、流失成本、储备成本、管理成本等,占总成本的80%以上,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仅占20%左右。


企业普遍面临专利代理人难招、跳槽频繁、培养成本高、成长周期长、人员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2、企业人力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人力成本管理陷入误区,缺乏人员培养的长远规划


2)企业以短期激励为主,对专利代理人约束力弱,缺乏长期激励机制


3)人员的招聘难度大、成本较高


4)企业的培养成本高、员工成长周期长


经测算,刚入职的新人,至少需经过6个月专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入门,1年左右才略知皮毛。如果要取得专利执业资格,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专利代理人,至少需要3至5年的时间。在成长过程中,还需资深专利代理人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以“传、帮、带“的传统模式帮助其成长。


5)在职人员的管理成本较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


6)用工风险较大、风险成本较高


人员的使用成本居高不下,约占企业总成本的70%,约占代理收入的60%。好的专利代理人往往是二次发明人。好的研发创造,若想获得好的专利保护,需要高质量的专利文件,这需专利代理人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且企业往往需员工具备机、电、化相关知识,同时具有法律功底和英语/其他语种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客户的各种业务需求。这进一步提高了专利代理人的自身薪酬期望值,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例进行测算,专利代理人完成一件实用新型申请约需20小时,一件实用新型的代理费约2千元,优秀的专利代理人,一个月至多可写10个实用新型、代理费收入2万元,其月人力成本(含工资、福利、社保等)至少在1.2万元以上。


3、解决企业人力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1)企业管理者转变观念,认识到人力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2)完善短期和长期的激励机制


3)完善员工晋升通道,降低人员流失成本


4)降低企业用工的风险成本


5)降低招聘成本


6)降低新员工的流失率和培养成本


7)增加人才储备成本,注意人员培养


8)梳理作业流程,改变成本核算模式,将人力成本比重降到最低,使核心人员的价值最大化


9)做好人力成本预算,加强人力成本的管控


相关研究或探讨之三:论专利代理费用的价格形成机制


以下内容,节选自“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中的《论专利代理费用的价格形成机制》:


专利代理行业需要健康发展,必须拥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率,那就需要将代理费用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目前,专利代理行业的盲目无序的过度价格竞争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以供给和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对代理人收费指导标准、政府优惠政策、信息不对称和代理人的营销手段等诸多因素对代理价格的影响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1、供给和需求


如果需求曲线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购买更多的专利服务,则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此时供给增加,价格上升。反之,如果企业的专利服务需求不变,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人增多,专利服务的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此时供给增多,价格下降。当然,如果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同时向右移动,则价格是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双方变化的幅度,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既然价格与供给和需求都相关,那从逻辑上说,专利代理价格不高的原因就应该从这两方面去寻找。很明显,如果能够增加企业的需求,那在代理机构的供给能力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就会随之提高。反过来,如果削弱现有的代理机构的提供服务的能力,供给下降的话,价格也会提高。当然,我们也可以考虑下如果不考虑经济规律,单方面提高价格水平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面临怎样的风险。


2、提高价格


1)收费指导标准的性质


专利代理人协会为规范专利代理市场,作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努力,其中之一就是制定了《全国专利代理收费指导标准》。这份价格指导标准是对专利代理价格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对于规范市场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如果行业内的企业数量较少,在沟通和协调方面也就比较容易,形成卡塔尔的成本和维持卡塔尔和监督卡特尔协议实施的成本都比较低,这都有利于卡塔尔的形成。但是,截止到2011 年3 月31 日,专利代理机构共有809 家。更为重要的是,压价竞争主要存在于国内业务领域,而这些业务主要由中小型代理机构来完成,业务极为分散。要协调数百家代理机构的行为,这恐怕难以实现。


3、增加需求


1)政府优惠政策


专利资助政策也难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这些政策大大减少了申请人申请专利的成本,有时甚至让申请人有利可图。这时,申请人的动机就会可能发生变化,即不再是为了保护技术市场,而是将专利申请作为一种获取政府优惠政策的手段,为了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


由于申请人的动机发生了变化,就会影响到需求曲线的变化。如果申请人获取专利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市场,那就对专利的质量有较高的期望,也更愿意为此支付较高的价格。而那些为申请而申请的申请人,目的只是获得授权,对专利的实际的保护范围并不怎么关心,也就不愿意为获得较高的专利质量而支付更多的代理费用。从这一点上来说,通过政府资助政策而增加的需求,由于与一般的专利申请存在差异,并不适用同一条供给曲线,故对提高转代理价格方面不会有什么贡献,甚至,由于他们愿意支付的代理费用较低,还会拉低代理费用的平均价格。


2)信息不对称


在专利代理业务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客户对专利代理机构和代理人的专业素养难以判断,对代理机构工作的尽责程度也普遍缺乏了解。因此要评估顾客的满意程度时,必须要考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影响。


当然,只要条件允许,客户在选择代理结构和代理人之前,也会进行一番考察。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就容易进行逆向选择。9客户会认为,无论自己选择哪个专利代理机构或代理人,所面临的风险都是一致的。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委托人就会选择价格最低的代理机构。于是,市场就变成了一个柠檬市场(次品市场),逆向选择占据了优势。次品将不太差的产品挤出市场,不太差的产品又将中档产品挤出市场,中档产品则将高档产品挤出市场,依次类推,最终不会有任何市场存在。如果专利代理市场向这方面发展,那随着价格的不断降低,服务质量也会随之不停下降,最终将会危及到整个行业的存在和发展。


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那就需要加强信息公开,完善信息传递方式,提高客户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加强对代理人执业道德风险的惩罚。信息公开可以由代理机构自己进行,也可以由国知局和代理人协会进行。


在这方面,国知局和代理人协会其实已经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国知局的年检数据中包括了事务所名称、代理人数量和年检数据。在国知局网站上,对各个代理人撰写过那些专利申请也都能查到;在代理人协会网站上则能查到各个所的代理人的执业证信息。不过,代理人所参加的无效和诉讼方面的信息还无法从上述途径获得。现在除了增加这方面的信息外,更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也许就是要提高告知企业如何从上述途径去查询相应的信息。


4、减少供给


从表面上看,似乎减少供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根据代理人协会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1 年3 月31 日,我国的专利代理人总共有6631 人,数量远不能满足我国专利代理事业的需要。此外,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代理行业发展规划(2009 年—2015年)》,到2015 年专利代理人队伍达到10000人左右,供给还将进一步增加。削弱供给的方式除了规范代理市场,打击那些没有资质的“黑代理”之外,似乎就没有其他可行性的途径了。


不过,通过合适的途径,还是可以人为的制造一定的稀缺性……


相关研究或探讨之四:询价是个技术活-专利代理费用揭秘


以下内容,节选自科学网任永利博客中的《询价是个技术活-专利代理费用揭秘》:


专利代理中的收费与具体案件情况密切相关,没有统一标准,其中影响收费多少的因素有很多,但很多申请人并不清楚这其中的具体情况。为了让申请人对专利代理的价格构成有个认识,现就其中可能影响收费的十大因素列举如下:


1、是否有技术交底书,技术交底书是否完善


没有技术交底书或者仅有几张示意图或者仅有个idea就要求代理人撰写出完整的申请文件,显然代理人付出劳动更多,有时甚至要承担发明人的角色,收费自然要高些。


2、发明创造在技术上的复杂程度


越复杂的,或者发明点越多的,技术领域越交叉的、或者技术上越偏门冷门的,收费就会越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