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天,在辅导一个电商客户的时候,面临备战双十一,爆品思维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现在如何让爆品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产品过剩,但永远缺少爆品!
从《定位》理论诞生以来,如何做好产品营销,抢占消费者心智空间就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工作。定位理论诞生于传播爆炸的时代,会重点强调“不同”,而在如今这个产品过剩、同质化竞争的时代,首先做好产品的价值感最为重要,先成为爆品,然后再做营销。
你不想成为爆品?很难。打造爆品的核心算法。
用户价值=产品 + 服务 + 情感体验
用户价值=产品 + 服务 + 情感体验。
产品、服务、情感体验,都会给用户带来最直接的感受。
哈佛商学院的希奥多.李维特曾经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被大量引用。他说,“人们要的不是0.25英寸的钻头,他们想要的其实是0.25英寸的转孔”。
今天看来,至少这句话是不完整的。
钻孔很可能仅仅是用户的基本需求。这种需求在今天已经被大量的商家提供了。而用户想要的可能是更深层次的东西。譬如他可能希望把自己家人的照片挂在墙上,从而增进一家人的感情。
最近人人都在谈消费升级,却很少有人抓到红利。
我找了一个精辟的解释,就是十九大报告中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在这种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我们有一句口头禅:“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重新做一遍”。主要是三条理由:
第一条:整个用户群变了
尤其是新一代的消费者,他们有不同的需求。
举例来说,一个90后的妹妹,她去买内衣的时候,一定不会买她妈妈用的品牌,她认为那是70后,60后用的品牌,我作为90后,用另外一种品牌,她们这个内衣的需求不一样,老式的内衣大都是蕾丝的,有钢圈的。
以前的女性用户,都是在乎别人的眼光,但是用户调研发现,90后女生买内衣,更在乎舒适性,而带钢圈的不太舒适。
第二条:产品定义错误
我自己看到无数的创业项目、制造业企业转型项目,大家都不太擅长做产品经理。在做产品里面呢,最要紧的事就是产品功能的设定,我们一般把产品的功能分成三种:
必备型功能:
如果产品没有做到,用户肯定是不满意的,即使你做到了,他们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也不会特别为你点赞。
期望型功能:
你做得越好,用户越满意,你做得越不好,用户越不满意。这是个线性的关系。
兴奋型功能:
用户没想到的功能,能给他带来惊喜。
我们在做产品定义的时候,
要综合考虑这三种功能,取一个功能,进一步来做剖析。
第三条:新技术的出现
举电饭煲的例子,以前的电饭煲就是一个普通的电饭煲,现在的电饭煲有压力,有IH,有智能。它可以根据你的口味、米种,来调节这个煮饭的一个加热曲线,这些新技术就会给电饭煲这个产品带来更新换代的机会。
那么机会很大了,我们再来说说现实的问题,实体创业做产品,怎样抓住这个消费升级的机会。
做产品的公司常有,做爆品的公司不常有。
十条建议,值得你思考!希望帮助作为营销人的你,快速建立打造爆款的思维清单。
建议
1.爆品是一款引爆市场的口碑型单品,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才内被称为爆品。
这是书里的概念。但是紧随其后的章节里,作者又列举了微信红包的案例。微信红包只能算功能或者产品,也只有流水额而无销售额可计算。
所以,爆品的概念如果可以改改的话,应该是:一款引爆市场的口碑型单品,它可以是功能、产品、也可以是平台,重点是,够极致。
建议2:爆品从信任价值建立向锚定效应转移。
按照定位理论,传统企业的产品需要占领一个又一个山头,占领一位又一位消费者的心智,配合动作便是大规模媒体投放。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诸多小而美的创业公司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这样的信任状,于是,就要发挥锚定效应。锚定效应简单说,就是第一印象。
在线上流量几乎被垄断、线下曝光成本稳步升高的情况下,产品的形象、外观也需要做到极致,符合当下主流审美。创始人的颜值不一定好,但是创始产品的颜值,尽量做到最好吧。
建议3:爆品打造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命题,那就是如何体现价值感。
最近,跟新风系统、室内除污的客户聊天,都说这既是一片厮杀不太激烈,又不太成气候的领域,但是销售就是做上不去。我跟他说,这就是价值感体现不足。
举个例子,急性阑尾炎和脂肪肝哪个危害更大?只不过急性阑尾炎疼起来,立刻需要就医甚至手术。而脂肪肝没有引起任何病变的时候,没有太多人会下功夫逆转它。雾霾很严重,可是它带来的伤害不是立刻、马上显现。所以多数人没有办法判定室内新风的重要性。价值感的体现一定要明确。
建议4:爆品打造的不二法则——性价比。
性价比实际上就是价值感的重要表现。书中大量引用小米旗下产品,用最好的原材料、供应商,卖最低的价格。名创优品也几乎用同样的思路,成为当下零售业的典范。
目前中国市场上出现的所谓“爆品”,无一不是走此路线。优衣库、H&M、三只松鼠等,都在强调产品的性价比这件事。主打性价比,固然没错。但是在商业社会,永远都是一分钱一分货,物美价廉只是消费者心中的想象,高价值值得卖一份高价格。
建议5:打造爆品不妨尝试切入细分市场,瞄准小众领域。
B站、小米从小众团体、粉丝入手,不断获得反馈,快速迭代,进而获得发展。书中列举了于正的案例,其实希区柯克的电影、金庸的小说,甚至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都属于从某一类型入手,斩获大批粉丝。
经济发展必然带来个性化意识崛起,从没有品牌意识,到品牌店开满大街,再到独立设计师店、服装定制受到热捧,足以说明,个性化的追求已经成为必然。深耕小众,获得口碑,再谋求发展,或许是一条更为稳健的战术。
建议6:爆品需要标准化。
书中列举了一个家装品牌案例。装修过的朋友都知道,家装这里面门门道道,非常复杂。每一个家庭因为户型、审美、预算不同,对家装会产生完全不同的需求。如果说,服装很难标准化,因为高矮胖瘦各不同,但总有一个上限与下限。那么,家装行业又该如何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