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判断长沙初中的水平,不管是一类初中,还是二三类初中,都只看四大指标生末尾线。
这是非常幼稚的。
如果说四大指标生末尾线,用来判断二三类初中的水平还算有一些道理。
但拿来分析一类初中的水平,那就贻笑大方了。
一是一类初中尖子生多,长期指标生非但没机会降分录取,反而填了哪个学校就要去哪个学校,因此
有放弃四大指标生的现象
;比如去年雨花金海,因为是一中的指标生,因此
年级前100名均放弃了四大指标……今年更是指标生最低分才649,如果按指标生最低分来看,妥妥二类末,三类水平,但是实际上金海是今年长郡系扛把子级别初中。所以,如果只看指标生最低分,会严重误判一类学校的真实实力。民办初中还有不少转学生,不能填指标生。
二是
一类初中拔尖创新人才多,这部分学生不纳入指标生范畴
。
2024年,四大指标生在每个初中的比例大约是4.2%,分配到每个初中的指标都不多。
——博才学士37、师梅24、长梅28、长雅27、师大滨江19、东雅12……
长沙很多公办初中的四大指标生数都是20—30之间。
而
长郡外国语这种,拔尖创新人才就有11人。
等于是说,
2024年长郡外国语参加指标生计划的,至少是12名以后的了。
数据来源长郡外国语官网
可能有人会说,长郡外国语有拔尖创新人才,别的学校也有拔尖创新人才呀,这不扯平了吗?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长沙的拔尖创新人才,高度集中在民办学校和湘郡培粹、中雅培粹、青竹湖湘一和长郡外国语。
据了解,今年长沙外国语有2人入围、师梅有1人入围、周梅有1人入围、长雅有1人入围,大部分学校数据都是0。
对,没看错,很多的名校,这个数据都是0,完全不影响四大指标生末尾线。
我们再来看看2023年长郡拔尖创新人才的情况。
除了民办学校外,公办学校人数分别为:湘郡培粹11、青竹湖湘一4、长郡双语4、长郡外国语4、麓山外国语2、湖大附中1、雅礼实验1、周梅1。
去年的长郡外国语显然没有今年强大。
青竹湖湘一被长郡录取的拔尖创新人才也有4人,考虑到青竹湖湘一是一中系的学校,去市一中的会更多,那总体数量也更多。
而
2023年
湘郡培粹参加指标生计划的,至少是12名以后了。
中雅培粹没有看到拔尖创新人才的数据,但是学校公布了学子保送清华北大的数据。
在2022-2023年度,
中雅学子共有13人保送清华北大!
这样的学校,拔尖创新人才数据肯定很亮眼。
数据来源中雅培粹官网
拔尖创新人才,都是冲刺清华北大的重点生源,入围难度非常大,四大一年加起来才招200人。
是尖子生中的尖子。
这些人均不纳入指标生的范畴。
如果综合考虑拔尖创新人才数据,长沙公办前5的初中
(不含子弟类学校)
,依然还是
湘郡培粹、中雅培粹、青竹湖湘一、长郡双语
和
长郡外国语
。
毕竟,一个初中如果没有拔尖创新人才,不足以成为一类名初;因为就像高中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不算超级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