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艺术中的化学课吧~
去年年底郭富城和周润发领衔主演的电影《无双》,讲述的是印假钞的故事,但里面有很多艺术和美术领域的元素出现,比如说如何制作铜版画...
铜版画它还有好几个别名:蚀刻版画、铜刻版画、铜蚀版画、腐蚀版画。铜版画就是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性液体进行腐蚀,或用铜版刀直接进行刻制而后印刷的一种版画。
丢勒铜版画作品,1526年
铜版的印刷需要使用专门的铜版机,可不是你在家就能随便做的。
从名字上看,这门艺术自然是和铜这种材料有关,除了艺术作品外,我们的货币、早期的地图等诸多印刷品都是运用铜版的技术制成的。
铜版画在乾隆时代传入了中国,乾隆皇帝曾下令为征战有功的将领和有名的战役制作铜版画。
法国地理学家Georges-Louis Le Rouge绘制的中国园林铜版画系列,1776-1788年
《颐和园》,铜版画
铜版画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
艺术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
,他曾留下诸多精湛的作品。
其中,最为经典的是创作于1514年的《忧郁》,忧郁》画面中包含着诸多元素,斜在屋外的木梯、发呆的爱神、打盹儿的狗等等,
仅仅依靠黑色的细线,画面还是非常有条理~
实际上,除了丢勒超凡的绘画功力以外,这还得益于铜版这种能做到极其精细的材料。
阿尔布雷特·丢勒《忧郁Ⅰ》,1514年
《亚当与夏娃》是丢勒在1504年创作的第一幅实验性铜版画,这幅作品尽显铜版之美,也极大地体现出丢勒对人体之美的描绘。
画面中的亚当与夏娃如同拥有着最美好体态的男人和女人,四周环境和谐而幽静,令人陶醉。
阿尔布雷特·丢勒《亚当与夏娃》,1504年
除丢勒以外,还有许多大师也曾喜欢做铜版画创作。
比如戈雅、伦勃朗、马奈、莫奈、德加,以及毕加索、马蒂斯等,都留下过经典的铜版作品。
伦勃朗铜版画作品
18-19世纪西班牙艺术家戈雅,曾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铜版画,对理性、自由以及真理展开深入的探究。
戈雅《理智入睡催生恶魔 》,1799年
人类历史早期的绘画起源于野蛮人在石洞内石壁上的涂绘,随着文明的发展进化为早期壁画。
早期壁画的基底和颜料均为无机金属氧化物研磨而成,其化学性质很稳定,在相对封闭避光的室内也不会自然风化,可以保留其原始颜色数千年以上。
给你们点化学底料:
壁画的基底是石膏CaSO4,碳酸钙镁石CaMg3(CO3)4(白)、赤铁矿α-Fe2O3(红)、副雄黄As4S4(黄)、孔雀石CuCO3•Cu(OH)2(绿)和著名的埃及蓝CaCuSi4O4等[1-4]。
早期壁画向蛋彩画的进化标志着绘画材料开始向有机和更复杂发展。
尼德兰画家杨•凡•艾克
被称为“油画之父”,他发展出来油画。
油画是用快干性植物油作为载体调和有机或无机颜料,在画布上进行制作的绘画方法,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
但是油画比早期壁画脆弱得多,不仅面临着风化的危险,更容易在空气中氧化、变质、发生光交联或光分解等。
在博物馆或画廊的环境中,气候和内外温差容易造成室内湿度的增加,当外界较为潮湿时,水气会从墙外透入屋内,而冬季屋内热屋外冷时,在寒冷的墙壁上会达到水蒸气的露点,从而使其凝结。潮湿是损坏的重要因素。
由下到上分别为画布、胶黏剂、油性基底和油性画层
然后就特别惨了...
除了画作,珠宝艺术也有一套化学课要看。
中嶋邦夫
是一位著名的日本七宝烧艺术家,
七
宝烧
是日语中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因其烧制工艺源于中国的景泰蓝,故又有“日本的景泰蓝”之称。
它和景泰蓝最大的区别在于,景泰蓝用的是不透明的珐琅釉,而七宝烧用的是透明的玻璃釉。所以这就有了着色的问题。
有色离子着色,是通过烧制时发生的氧化或还原反应,改变透明玻璃釉中主原料的金属离子价态来发色的。
氧化铁(Ⅲ)(Fe2O3):茶色
氧化铬(Ⅲ)(Cr2O3):略带绿色的黄色
氧化铜(Ⅱ)(CuO):略带蓝色的绿色
氧化高钴(Co2O3):钴蓝色
氧化镍(Ni2O3):略带紫色的灰色
二氧化锰(MnO2):紫色
艺术家们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一个科学可视化、美化、艺术化的过程,他们运用各个领域的知识去进行创作,就像是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在自己的领域中钻研的同时,偶尔探索一下未知,就会有惊喜的收获出现~
//欢迎关注艺术眼公众号//
把生活过成艺术,
让每天都充满惊喜和美好。
//欢迎扫码入群//
想了解更多的艺术、设计、新媒体新知识
这里有一个地方,给你
//欢迎关注艺术眼店铺//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只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