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国优才计划
欧洲最美微刊,用文化温暖人心,为中欧文化代言。 这里有你意想不到的人物,最深度感人的讲述,每天让原创好文滋养您向善的心灵,品味,内涵,情怀,全球100万优秀华人的聚集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简历提升】挖掘亮点:提升眼界思路,优化简历!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腾讯:内容型产品-执行制作人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职业咨询/导师答疑】1V1模拟面试/语音答 ...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职业咨询/导师答疑】1V1模拟面试/语音答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国优才计划

刚刚,中国空军传来惊人消息!而背后这位中国“最神秘的巨星”,令美国人颤栗不已!

德国优才计划  · 公众号  ·  · 2018-04-29 20:01

正文


中美贸易战正打得火热,

特朗普又开始军事示威,

美国“罗斯福”号航母突然闯入我国南海海域。

而中国,做出了强硬的回应,

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实在是振奋人心!


先是派出海军、空军赴南海巡航,

再举行南海大阅兵活动,

之后是我国空军装备第四代战斗机,

歼-10C开始战斗值班!

它拥有当今世界上,

最先进的雷达和火控系统,

看得更远、火力更强,

在全球范围内都鲜有敌手。


如此威武霸气的中国,

太令国人感到骄傲了!

而在这空前盛大的国家防空武装背后,

一个为中国防空,

默默倾注30多年心血的中国人,

更值得我们所有国人的关注,

他为中国防空所创造的一切,

令世界侧目,更令美国颤栗!


他就是“中国最神秘的巨星”, 杨伟



1963年5月,他出生于四川成都,

从小聪慧过人,

不论做什么都要做得最好,

小学初中成绩门门皆优,

15岁初中毕业,他破格参加高考,

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上西北工业大学,

可他却差点无缘就读。

因为在体检中查出,他是先天性色弱,

很多理工专业读不了,

西工大招生老师遗憾地给飞机系打电话:

有个小孩成绩不错,但色弱没法录取。

而当时接电话的,

是钱学森的大弟子罗时钧教授,

罗教授当即说:

我本人就是色弱,到我这个班里来,

他因此十分幸运地进入西工大飞行系。


(罗时钧)


在飞行系,

他听说了很多中国航空设计总师,

宋文骢研制战机的故事:

当年中国战机水平落后,

国产歼 - 7、歼 - 8在国际上丝毫没有优势,

而歼 - 9由于技术落后最终被终止研制,

中国要研制出先进的战机那是迫在眉睫。

当时苏联派专家来华,

宋文骢 虚心求教,对方却十分轻蔑:

就凭你们也想造出先进战机?

长年啃别人嚼过的馍,只能永远当乞丐,

于是宋文骢痛下决心:

中国,一定得有自己的战斗机!


1984年,

我国新型战机歼 - 10正式 开始研制

(歼 - 10也被称作“猛龙”)

年过半百的宋文骢意志坚定:

“不靠,不等,不要,

一定要让歼 - 10身上,

流淌着中国自己的血液!”


(70年代歼击机模型图)


有人问宋文骢:

“搞一个型号少则8年,多则20年,

你今年50多了,歼-10能在你手里定型吗?”

“哈!这问题有意思,我老宋能活多少年,

这架飞机能不能在我手里定型,

我说了不算,但只要我为下一代铺好路,

到时候我在不在也没关系,

自然会有比我宋文骢更高明的人来接着干。”


宋老的话一点不错,他的坚毅信念,

就深深影响了像杨伟这样的年轻人。

1985年底,才22岁的杨伟,

攻下飞行专业全部课程,获得硕士学位,

之后他又放弃了分配好的工作,

执意进入歼-10的“摇篮”: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这里,成为了他梦想启航的地方,

更是就此开启了中国的强国之路!



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刚来研究所,

就直奔“偶像”宋文骢的办公室,

自我介绍说:“宋总,您好!我叫杨伟,

刚从西北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毕业,

我希望……我要做你的助手!”

宋文骢愣了愣,1800多人的研究所,

直接向他“要”工作的,他还从没碰到过,

宋文骢拍拍他的肩膀说:

“小伙子,还是先去研究室,把基础打打牢。”

尽管没能如愿马上成为总师的助手,

但他给宋文骢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研究室里,他表现非常出色,

凭借突出的才华和十足的干劲,

刚刚五个月,他就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

这时他的组里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直接参与 研制 歼-10关键技术:

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



可这一技术的难度是相当的大,

当时该领域最强的美国,

在研发时都曾遭遇过严重的挫折,

加上这一领域是被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

可以说这项技术在我国是完全的空白,

曾有一位外国专家断言:

“中国科技人员不可能过“电传操纵”这一关。”

还有人说:

“中国人研制飞机的水平,

还停留在小学阶段。”

各种各样的议论,

深深刺痛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可这却更激起了他奋斗的豪情!


于是年轻的他,

夜以继日的埋头于厚厚的资料中,

为了得到精确数据的分析,

连着好几个月都是待在研究室里,

吃的是方便面,睡的是沙发......


功夫不负苦心人,短短三年,

如此奋斗的他带领着团队,

圆满的完成了既定任务,

一战成名, 振奋中国,震惊世界,

中国空军强国之路,

由此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可万没想到,就因为太优秀,

他差点就不能继续研制战机。

1990年,

研究所面临一个大难题:经费捉襟见肘,

总师宋文骢因为家里经济困窘,

竟下班摆摊卖面条……


为了维持研究所运转,

他被派到民用项目中,

第一个项目,他就为所里赚到几百万。

可歼-10的研制还未成功,

上级十分纠结:

杨伟是继续在民用项目中赚大钱,

还是彻底回到军工项目中来?

但宋文骢坚信:

杨伟是军工行业里难得的奇才,

极力把他从民用项目中拉了回来。



可他回来才几个月,

却又一次险些离开军工行业,

因为研究所要开辟新领域,

他手下骨干都被调走了,

就剩他一个,他也犹豫要出国去深造了,

宋文骢知道后温和地对他说:“别走了。”

只是三个字,却饱含深情,

这是一个长者对一个年轻人的爱惜;

是一个毕生致力于航空事业的前辈,

对一个优秀后辈的欣赏;

是一个领导对一个下属的期望,

在宋总真挚的目光里,他全都读懂了,

于是,已经拿到签证的他留了下来,

后来他说:

“对我来说,宋总是我的‘引路者’,

是我恩师,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


而没有他的放弃出国,

就没有今天歼-10的研制成功,

更没有今天中国空军的强盛!



而宋文骢一心要把他培养成,

中国战机未来掌舵人,

甚至直接找到中航工业领导提出:

杨伟就是我的接班人。

当上级同意后,

研究所120多家参研单位,

每到一个单位,

宋文骢就拉着他自豪地介绍:

“这是杨伟,他以后要接我的班的啊!”


而他不负众望,1997年,

正式升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

开始全面主持歼-10的研制工作。

当时 他只有35岁,

是我国最年轻的飞机总设计师!

他的就任,还谱写了一段著名的,

西工大“一个班出了三个总师”的佳话。

(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系1978级5381班,

歼-10总师杨伟、

运-20总师唐长红、歼-15总师 赵霞


而肩负恩师厚望, 更肩负中国希望的他,

不但让 歼-10成功展翼,

开启 了中国空军傲气长空的全新 征途



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在毫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

建立了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可移动飞控试验室: 铁鸟试验台

他成功开发出歼-10监测系统,

为整个项目至少节省出300万美元的经费

他破解了如何满足电传飞控系统,

在真实飞机上进行综合试验的难题,

短短一年时间,

他竟完成了国际上三年的工作量,

创造出世界电传飞控系统的奇迹。



他不但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更是寸步不离的紧跟研制工作。

试验风洞现场寒气逼人,

大热天都要穿厚厚的棉袄,

而为了得到精确的数据分析,

他历经过上万次的风洞实验,

后来为了随时关注研制进程,

他甚至索性就住在了,

安装试验风洞的山洞里……



就这样拼命的干,使劲的干,

1998年3月,在他的带领下,

中国第三代歼击机歼-10,

终于成功完成了!

而这一切,

全都是靠中国人自己的能力实现的!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

无数人翘首以盼这一天,

而中国的自主研发究竟行不行?

首席试飞员雷强写好遗书,

他和恩师宋文骢,

一起目送歼-10飞上蓝天。



等到飞机平稳落地,

试飞员下来竖起大拇指:

“飞控系统表现极好,飞行品质均为一级!”

大家和试飞员紧紧拥抱,热泪盈眶,

在一片欢呼声里,他悄悄走到一边,

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几圈,

终于忍不住喜极而泣!



中国第三代战机歼-10的研制,

是一条没有 前人 走过的路,

自1986年开始研制到首飞成功,

承载了两代人的青春与智慧,

此时宋文骢已然白发苍苍,

而他也已从小年轻成了中年人,

不到四十岁,两鬓早有星星白发。



丹心铸剑,锲而不舍 整整18年,

他让 中国战机雄踞蓝天傲视国际,

可他的赫赫功绩何止在一架战机上,

是在整个 中国 军工业体系的发展上,

中国人的航空梦想,被他一个个实现了!


2001年,他先后被任命为“枭龙”、

歼-10系列和歼-20的总设计师,

“枭龙”飞机和歼-10双座飞机两项研制任务,

同时展开。

“枭龙”是我国首次与巴基斯坦合作,

研制计划要求“枭龙”2003年首飞,

这是国际承诺;



而国家歼-10战斗机双座型的研制及首飞,

也要在2003年实现决胜, 这是庄严使命。



两个型号的研制节点几乎重叠,

研究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紧迫时间给他十分沉重的压力,

而他毅然带领团队迎难而上:

我们一定能完成祖国的任务!


接下来就是争分夺秒,

所有人实行“611”工作制,

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

而身为总设计师的他,

更是经常熬到夜里两三点钟,

有时甚至好几天都不休息。



一次研究大会上,

结构室主任说:“大家简直是在拼命啊!”

而他动情地说:“我已不忍心再说什么,

作为总设计师,我只能拜托大家,

再鼓一把劲,再咬咬牙,再撑一撑,

一定要拿下这两个任务!”



艰苦奋战终于换来硕果 累累

仅仅短短九个月,

- 10双座飞机就设计定型,

并在2003年年初如期实现首飞;



2003年8月25日,“枭龙”也成功实现首飞,

仅用了 23 个月。


两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圆满完成,

他再次创造了中国飞机研制历史上的奇迹!


“枭龙”更成为中国 的骄傲,

2007年、2008年,

“枭龙” 两次参加巴基斯坦的国庆阅兵典礼,

巴方盛赞:这是中巴友谊的一座里程碑。



为强大祖国国防,维护祖国和平统一,

研制出世界先进的战机,

“航空报国”,是他永恒的目标。


之后,他又把目光放在了,

研制中国“第五代”隐形战机上,

当时西方国家已拥有隐形战机,

可中国还没有这种研制能力,

隐形 战机的核心技术,

西方国家严防死守,

中国要得到一点点信息,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更是尖锐地说:

“2020年前,中国不可能拥有第五代战机。”


重重压力下,他果断决定,

马上开启隐形战机歼-20的研制,

“这就是块铁,我也要硬啃下来!”



之后在他的带领下,

团队又一次投入到,

没日没夜的设计研究中,

他一头扎在图纸、程序、

试验、报告、方案中,

在空白一片的领域里,

他硬生生攻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更令人惊叹的是,

他大胆采用 多涡系耦合技术,

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因为“万能”的涡流是把双刃剑,

可以减小阻力,增加航程,

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而他凭自己的 智慧与能力, 趋利避害,

硬是将这项技术完美运用。


2011年,

他交出了一份震惊世界的答卷,

歼-20实现既定的四大目标:

打造跨代型机, 引领技术发展,

创新研发体系, 建设卓越团队。



2011年 1月11日,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访华,

歼-20以首次试飞仪式来欢迎他的到访,

看着空中翱翔翻飞的战机,

罗伯特·盖茨惊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罗伯特·盖茨)


2016年11月1日,2架歼-20组成的编队,

在第11届珠海航展开幕式上又公开亮相,

引发全球轰动。



外观漂亮 ,头部、机身呈菱形,

垂直尾翼向外倾斜,

机身以高亮银灰色涂装;



技术先进, 采用单座、双发、

全动双垂尾、DSI鼓包进气道、

上反鸭翼带尖拱边条的鸭式气动布局;



武器威慑国际,

配备中国最先进的新型导弹;



美国专家啧啧称叹:

歼-20的总设计师是一位真正的天才。

一位美国波音的工程师,

更是难以置信的说道:

疯了,

国歼-20团队简直就是一群“疯子”!


歼-20更是深受中国军迷、网友的喜爱,

给它起了很多富有内涵的小名,

包括“威龙”、“黑丝带”、“银河战舰”等,

而他也被网友们荣称为“拼命三郎”。

世人惊叹于中国力量,

而他却说:

歼-20只是走向“中国制造2025”的途中,

所完成的一个小目标。

可见他胸中抱负何等远大,

中国强国梦何等宏伟!



2017年7月30日,

在纪念中国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阅兵式上,

3架歼-20战机组成的编队进行飞行展示,

同样亮相的还有,在他引领下改进的,

歼-10C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


9月28日,

中国国防部证实,歼-20战机已列装部队,

从歼-20首飞到正式列装,

中国仅仅只用了6年的时间,

中国成为除美国外,

世界上另一个装备先进隐形战斗机的国家,

中国航空业,

从此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从参加战机研究至今,30多年,

他呕心沥血,执着拼搏,

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家授予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国家管理创新一等奖,

以及国防科技进步奖等 13 个奖项,

巴基斯坦总统更是还亲自授予他,

“卓越之星”国家荣誉勋章。

2017年11月28日,

他光荣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