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临近过年,有些忙,这几天,还在准备年终总结篇。
所以今天先结合最近发生事情,把星球精华内容,子木经济学第五讲《地利之道》部分内容更新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为正文:
最近Y城火了。
源于一农民卖羊肉,获利180元,然后被市监局开出了10万元的罚单。
看到这个城市的名字,丝毫不觉得意外。
因为Y城一直都是罚款专业户,甚至发展成了专项产业,去年我一个朋友被当地冻结账户,里面大约有1000万,到现在还没解封。
2020年,Y城还一度成为全球前三比特币持有人,高达32万枚,这些币怎么来的?当然也是罚回来的了。
可惜Y城马上就找渠道低价出了,如果放到现在,起码值2300多亿,相当于Y城近5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不过,Y城呢,丝毫也不慌,今年罚得少,还有明年,明年罚得少,还有后年。
2024年,Y城照样靠罚款创收,荣登长三角地区罚没收入排行榜第一。罚款强度高达81.45%,恐怖如斯。
所以Y城应该改个名字,叫“罚城”。
但凡是做生意的,看到Y城两个字,都要绕道走。而当地的企业主,也在瑟瑟发抖,凄凄惨惨戚戚。
在很久很久之前,我就写过,营商环境比较差的城市,不值得买房。因为这种地方,蔑视商业,不尊重居民,更不用谈及发展和未来。
而今年,随着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很多城市的营商环境都恶化了,罚没收入高涨。于个人,非常不利。于是写下这篇地利之道。
一个城市到底对一个人影响有多大。
形容不出来。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地利是连接天时与人和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可以说是财富积累的基础和承载,为人们提供了资源和机会。而地利,就是城市之利。
影响城市命运的,我认为有三个因素,分别是:
1、原始基因
2、政策能级
3、执政能力
原始基因很好理解的,比如新中国成立后,那时候最发达的地方在哪里?
东北。
其一是,日伪时期留下很多工业遗产。其钢铁产量在当时的亚洲都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工业设施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东北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其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 1957 年),苏联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东北是重点援助地区之一。
其三,东北拥有大量的煤矿资源、石油资源和钢铁资源。
建国初期,实在找不到比东北更能拉动经济的地区,所以东北那时候成为新中国的太子,富得流油。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很快,改革开放,全球化开展以后,中央发现“制造业”才是中国的未来,于是在海权时代开启后,中国开始加大对沿海地区的投资,于是沿海地区开始繁荣发达,成了新的太子。
这,就是城市的命。
跟人一样,人一出生,你的家庭,你的资源,你的基因,其实已经决定了未来一半的成功与否。比如西藏和内蒙古,甘肃,所在的大西北区域,除了能源、特产消费、特色旅游经济,还会有其他的经济概念吗?
基本没有。
第二个是政策能级。
这个很关键的,比如康熙皇帝子嗣众多,有 35 个儿子,但真正给予名号的只有9个,这才有了后来的“九子夺嫡”。
这些孩子你说他们很强吗,其实未必,但老子给了儿子名义,那就是政策红利,他们才有权限参与竞争。
比如早期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名头给谁,谁就有发展。
后来开始做国家级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再后来同步城市群战略,和大省会战略。
比如省会,有些地方的省会存在很大的争议,比如合肥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落后于长江沿岸的芜湖等城市,南京的经济总量曾一度被苏州超过。
河南历史文化悠久,洛阳等城市历史地位较高,有人认为从历史文化底蕴来看,洛阳比郑州更适合做省会。
河北更奇葩,在短短 70 年间变更省会达 11 次之多,从清朝的保定,到晚清的天津,再到民国时期的北平、天津、保定等多次反复,最终定为石家庄。。。
谁成为省会,谁拿的资源就多,谁的未来就更有潜力。这都是政策决定的结果,带有战略性,但背后更多是宏观指导的偏向性。
第三点,更重要的,就是执政能力。
有的城市,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比如TJ,要历史底蕴有历史底蕴,要文化有文化,要教育有教育,要港口有港口,要政策有政策。
但为啥牌打得这么烂?因为调任到TJ的领导,从未想过如何把TJ做好,他们普遍都想着,折腾可能出现错误,不折腾就是0错误,不出错熬几年,到京任职,安全第一。
还有一种是总觉得自己很厉害,官本位思想和形式主义特别严重,这种地方也没发展。
比如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山X。
山X政府的招商团队全国招商,去杭州请了当地很多企业家,晚上6点多,领导开始讲话,讲了2个小时,还没结束,很多企业家饥肠辘辘,想吃饭,但被告知不允许吃饭,要尊重领导。
而领导却在演讲之前,早已经饱餐过了。这些企业家实在顶不住饿了,开始反抗,而最终只被允许吃果盘,然后一群人开始拿着叉子抢一个果盘,这一幕,很讽刺。
为什么他们吃了,不让企业家吃,是因为他们压根不尊重企业家,不尊重市场经济。他们活在自己的骄傲中,他们没有敬畏心,更别说给老百姓带来价值和财富。
这就是官本位和形式主义,在全国大多数城市中都有出现。
还有一种是短视。
比如内蒙古有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当初苹果公司想把云基地放在HHHT,HHHT半年时间都是低温环境,非常有助于机房散热,而且土地大把随便建机房。结果呢,HHHT政府跟苹果漫天要价。
最后苹果公司,选择了贵州,因为贵州不单不要钱,还给苹果公司免费的土地和财政补贴,这才有了云上贵州。
现在苹果公司每年给贵州纳税,是内蒙古想都不敢想的。这就是眼光短浅,格局小。
最后一类就是,行为比较恶劣的。
开头讲到的Y城,只是冰山一角。今年一些城市为了增加罚没收入,甚至不惜开启“远洋捕捞”,跨省追捕企业家。
2024年前11个月,非税收入大约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超过2023年3.566万亿规模。2024年10月和11月非税收入增速均在40%左右。
为了地方财政收入,给自己捞钱,甚至去其他省市抓企业家,讹诈保护费。这种电视剧里都不敢想象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赤裸裸地出现了。
这事儿还惊动了上面,前几天特地开会,提到,要强化执法监督,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审查核实相关执法行为。
人民日报也发文:“远洋捕捞”式违规执法的黑手必须斩断。对于远洋捕捞,必须拿出雷霆手段、依法依规予以清除。
为什么讲这些案例呢?
是因为易经讲过: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但大多数城市是缺德的,那么就不可能好起来,会伤了民的命势。
其实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城市也是,聪明人要主动祛魅,不要对他们产生任何幻想,这个世界唯一能拯救自己的,唯有自己。
其实,大家会发现,绝大多数城市的GDP已经表达了城市的命运,也就是说,GDP强城市强,GDP弱城市弱。这都是事实投票结果。
当然还有一些城市不服输,也在努力追赶,比如基因一般,政策一般的淄博,当初抓住烧烤文化,接了一波泼天的富贵,哈尔滨,创造了冰雪节的热度。
虽然他们的财富梯队,并不如一二线城市强。但这些城市的管理团队的执政能力都不错,当地老百姓的幸福度也会很高。
但对于大多数小城市来讲,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基因不行,政策不行,执政能力也不行,这种环境,不适合人生存,更别谈财富逻辑,会对普通家庭的运势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易经讲,财帛无地利,主动去迁移。
因为如果不搬家离开这些地方,就会从富人变成普通人,从普通人变成穷人。
环境是自己选择的。而大多数城市的命运,其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