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亮相的人形机器人领航者2号NAVIAI,其外观更类人,作业更智能,全栈自主研发,具有科技和人文完美融合的特点。文章描述了NAVIAI在大会上的表现以及其具有的智能交互、语音交互、视觉伺服等技术特点,并指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蓬勃发展和未来趋势。
领航者2号NAVIAI在大会上展示了演讲、泡茶、下棋等技能,动作丝滑惊艳众人。具有1.65米的身高和类人外观,增强了拟人性和亲和力。口才爆表,反应速度快,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稳定性。
领航者2号NAVIAI突破了数据生成、行为决策、底层控制等具身智能技术,实现了全身41个自由度下的鲁棒拟人运动。采用拟人全身模仿学习,实现了高自由度作业臂连续运动下的稳定站立。具有超强的AI算力,反应速度快。
人形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国内外企业、高校和国家队都在争相研发。机器人技术正从工业领域向普通消费者生活转变,服务、医疗、教育、家庭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全栈自主研发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领先力量。
【新智元导读】
历时5个月,一款性能比肩擎天柱的人形机器人黑马诞生了!外观更类人,作业更智能,而且全栈自主研发,堪称是科技感和人文感完美融合。
这届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好多「人」啊。
行业内各家的人形机器人都来了,纷纷在现场拿出绝活,上演十八般手艺,简直要卷出花来。
而这位领航者2号NAVIAI,一亮相就吸引了大波群众围观。
它的打造者——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作为国内行业顶峰参会了。
机器人展区圈内圈外,都被围得严严实实,在场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
现场带货卖水,也是有模有样。正如背后挂幅所示——「躺平,从拥有一台人形机器人开始」。
大会现场,它还为观众展示了演讲、泡茶、下棋等十八般武艺,动作丝滑,惊艳众人。
从前,我们看到擎天柱叠衣服、分拣电池,看到Figure在仓库中搬东西,总会发出羡艳的赞叹。
而今天我们知道——国内的机器人比起来,也是毫不逊色!堪称是科技感和人文感完美融合!
连在场的歪果仁,都忍不住为NAVIAI竖起了大拇指。
仔细看,我们眼前的这位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重量级选手-领航者2号NAVIAI,形态已经无比贴近人类。
身高1.65米,体重约60公斤,整体的尺寸与比例皆是参照人类设计,因此大大增强了拟人性和亲和力。
在领航者2号前,还有一位领航者1号,它身高1.5米,体重50公斤,可以完成擦桌子、斟茶倒水之类的简单动作。
这是因为,它重点突破了数据生成、行为决策、底层控制等具身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拟人化动作映射执行能力。
因此,双臂、双手、头颈等全身41个自由度下的鲁棒拟人运动,它都能成功地实现,而且,它还能便捷地部署,实现精准操控。
这一设计,既能让机器人更好地适应人类生活的各项作业空间,还能满足服务陪伴场景中的精神诉求。
更何况,眼前的机器人在外形上如此类人。因此,它能够完成对弈、倒茶等更具人文关怀的人机交互任务。
这样,机器人就会更贴近人类生活,让我们感觉到「类人」的情绪价值。
就在现场,它直接化身「主持人」,一番生动的自我介绍,让观众们爆发出阵阵喝彩。
它快速地学会了新动作,实现了高自由度作业臂连续运动下的稳定站立。
这是因为,它采用了拟人全身模仿学习。
通过隐空间优化与融合模型预测控制的动作,即可实现。
更让在场观众们感到惊奇的是,领航者2号NAVIAI的反应速度竟如此之快。
这是因为,它的AI算力达到了275Tops,也就是说,它拥有每秒275万亿次的运算能力。
算力越大,意味着系统的反应速度越快,也就能更快地响应,处理各种计算任务。
跟以往人们对「科技即冰冷」的传统印象不同,它仿佛不仅是一个机器人,而是一个带着温度的个体。
可以想象,走进家庭之后,它会是人类未来生活的温馨伙伴。
而在教育、培训、展览、客服等领域,它也会发挥出无限潜力,带来广阔的应用场景。
可以想象,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里沉浸式体验一场绘声绘色的演讲课了!
在展会现场,领航者2号NAVIAI还有另一个身份——售卖员!
一番操作下来,观众们不禁感叹:这个机器人不仅长得像人,连智能交互作业居然也这么类人。
这是因为,领航者2号NAVIAI的类人具身智能导航,采用了大模型结合强化学习的决策规划框架。
这种全局拓扑地图,为大模型与强化学习决策紧凑的环境表征,引导机器人逐步走向目标位置
即使在开放的混杂场景下,它依然能够进行鲁棒语义交互,还能完成长序列的桌面整理这类复杂任务。
家庭和服务场景,会遇到许多开放杂乱堆叠的情况,为此,工程师提出了语言-视觉-动作联合建模的物体抓取策略,一举提高了目标物体抓取成功率
帮人类收拾屋子,对机器人是个难题,工程师提出感知误差融合多环学习策略,机器人就解决了看不清、抓不了、放不了的问题
这样,机器人在家庭服务中的工作精准度,就能大大提高,用户也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智能化。
而且,领航者2号NAVIAI的作业场景,也非常灵活多样。
工业场景的插排装配、柜机打螺丝,它都不在话下。视觉伺服精度误差小于0.1mm,完全可以满足工业场景的应用需求了。
任意纹理场景、目标位姿、抓取误差等,都可以快速部署
全身具备的41个自由度,让它的活动更便捷,操作范围更广。
可以看到,在保持了拟人化尺寸的同时,它的手臂驱动做了一体化设计。
这样,手臂所有关节的伺服驱动,就从身体转移到了手臂本身。
这就提高了模块化程度,更有利于后续的批量组装、运维。
而且,也让机器人的手臂具备了精确的作业能力,单臂可负载5千克的重量。
值得一提的是,领航者2号NAVIAI搭载了可泛化高精度高可靠视力融合伺服(已经在工业应用中上线)。
而且还能实现轴孔配合容差<0.1mm,训练1h,成功率99.99%(训练效率和成功率均优于DeepMind)。
可以说,就是这种灵活的作业能力,让人形机器人正式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一员!
过去一年里,机器人赛道异军突起,国外内初创公司、高校,还有国家队争相押注。
有会做满汉全席的ALOHA,进车间打工的Figure 02、擎天柱,还有疯狂炫技的宇树G1、波士顿动力Atlas等等。
而且,过往进化历程向我们呈现了,人形机器人逐渐从认知时代、发展时代、向着人文时代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