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有个《中国演说家》节目突然被爆。因为著名的考研专家张雪峰老师开炮了。而且他还跟一个叫马丁的人对撕了一下。
有兴趣的看下边的视频。
我主要觉得,马丁的观点并没有什么错误,如果以这样的两个观点
A. 考研比直接工作更能成功
B. 直接工作比考研更能成功
开一次辩论会,或者上一次奇葩说,没毛病。肯定两边都会聊的更透更high。
但是马丁的表达和台风是找抽的,他不太会跟大家通情达理的讲好一个道理,
不是态度问题,是能力问题
。到后来他又到微博道歉,啥的,其实不是道歉来的,就是借这个营销事件给自己再打打名声,本来也快没名声了。
换句话说,如果把马丁换成《奇葩说》的陈铭、如晶、肖潇,他们也必须说直接工作比考研更好,肯定能跟张老师怼一下,而且有理有力有节,还能优雅的煽个情,搂一堆粉丝。
恰好,我之前刚给一个『考研学长拖鞋哥』的考研特训营讲了一次考研人的职业规划。不妨就借这个事件把这事说透。
1. 读研还是工作
很多人都会纠结读研还是找工作?
简单说这是一个机会成本问题。因为同样都是投入三年,读研意味着专业学习,而工作则意味着经验积累。你要评估的是,三年专业学习的成本高,还是三年经验积累的成本高。
同时,读研还是工作,本身是一个手段目的问题。考研是手段,确定一个目标工作是目的。
如同,你从北京要去广州,目的是广州,手段是坐火车、坐飞机、开车、走路。大多数人考研,并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价更高,而找个好工作。所以,目标是找个好工作,考研是手段,那就要看考研这个手段是不是目标的必需。
因此,要先明确一个目的,然后再评估考研的手段是不是最佳。
2. 因此,对于是否考研,就有了这样一个流程图。
第一步,先有一个大致的职业定位。我未来的工作大致要做什么。
第二步,问这个职业是否需要高学历,如果需要,则考研;
第三步,如果不需要,那就问自己想不想要深造,如果想要,则考研,如果都不是,则工作。
3. 如何了解一份工作到底需不需要硕士学历
第一步,如何知道有什么工作。
到招聘网站,选择职位、选择行业中筛选,或直接在搜索栏中搜索工作,看到工作要求描述。
第二步,分析这个工作要求
从工作要求中来分析,这份工作是否需要读研
举例
数据分析师岗位要求
如果你仔细分析这个数据分析师的岗位,除了它第一条,需要硕士以上学历是要求,其他第二条、第三条等对能力的要求,一般在本科,都很难达到。因此,如果你想去做数据分析师,读个研究生就是硬件要求。
再举例
如果你分析这个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似乎一个本科生,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能胜任这个岗位。但为什么还要加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因为是国企总部,供不应求,所以,直接在学历上一刀切。那,如果你毕业想去国企总部,或省公司,硕士则是必须的。
如果你分析这个岗位的要求,你会很直接的能看到,这种岗位对于硕士学历几乎没有硬性要求,这类岗位要求职业经验,简单说,老板希望你马上能出活,马上能带来价值。至于你师从谁谁谁,你学的理论是什么,没人care。因此,如果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新媒体运营,那三年的职场经验显然高于读三年硕士。
4. 选择什么行业要读研,什么行业不读研
我们又得回到机会成本问题。同样三年时间,什么行业靠工作经验积累的威力要大于读个硕士学历的威力。
这就需要判断行业是否在上升期。如果你的目标工作所在的行业正好是上升期,比如现在热门的:传媒娱乐、在线教育、社群运营,那有机会去工作要比读研更有价值。因为,你在这样行业里浸泡三年,三年以后,你可能已经是管理5个人的leader,或者是某个百万粉丝的大号运营了。而如果你读研,毕业之后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层级。
但是如果你的行业在平稳期,正在酝酿下一轮需求升级,比如:能源、电力、电信、机械制造,那去读研会更有价值,深造几年,等几年以后会出现行业新的热点和发展。
同时,在此我把相对热门的行业给大家列出来。这些行业就是属于商业价值高的行业,而且这几个行业已经持续多年商业价值高了。
金融
:金融行业的高收入岗位主要是风控、合规、精算、分析师,全部需要硕士以上学历,而且专业对口(金融、经济、财务、应用数学、统计学等专业)
互联网
:反而互联网行业未必需要硕士学历。互联网行业更多是作品和经验决定,你曾经有开发作品、设计作品,你有过自己运营一个论坛的经验,就有进入互联网的机会。当然大企业,国企,硕士还是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