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尔街前沿
深度财经分析,最新事件报道与挖掘,为价值而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徐文明  ·  12月份行情前瞻性预测 ·  4 天前  
第一财经  ·  阿驴精选丨你的羽绒服安排上了吗? ·  5 天前  
第一财经  ·  基层缘何缺药?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尔街前沿

遭遇“史上最严发审” 达海智能IPO前景或存忧

华尔街前沿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2-13 16:29

正文

来源:新三板府(ID:xinsanbanabc)


临近春节,IPO有了少有的平静。

言及半年来IPO审核的最显著特点,低通过率当仁不让,其中还不乏一些“N过1”的情形:1月10日4过1、1月23日7过1、1月24日5过1、1月26日5过1、2月7日3过1。

事实上,自去年10月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上市公司的审核工作一直呈现从严趋势, 这一方面让符合标准的企业可以尽快上市;另一方面,让质量不足够优质的企业知难而退,取消排队或者撤回资料。既保证过会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解决了IPO“堰塞湖”问题。

“全面从严”审核理念已明确


今年以来,发审委已经审核了54家(包括二次上会但不包括取消审核)企业的首发申请,其中,23家获得通过,28家被否,3家暂缓表决,否决率达到51.85%。而2017年全年共85家被否,否决率17.07%,2016年全年共计18家企业IPO被否,否决率仅为6.64%。

可见,证监会“全面从严”的IPO审核理念已经得以明确,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表示,要坚决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严格专业履职、依法审核,防止问题企业带病申报、蒙混过关。而中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组长王会民也表示,发审委委员对于不合规的企业,要勇于投否决票。

受此影响,新三板企业IPO转板的通过率不容乐观。截至2018年1月31日,2018年首月有11家新三板企业上会,仅有4家获得通过,IPO通过率为36%,与2017年过会率66.7%相比降低了一半。

IPO闯关受挫,同时也为相关企业敲响了“警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三板企业盲目跟风寻求IPO的热潮。2018年以来,截至1月29日,新增的上市辅导挂牌企业仅为18家。同时,受IPO审核趋严及部分公司业绩变动的影响,很多之前进入IPO筹备阶段的新三板公司陆续调整了相关战略规划,终止上市辅导、撤回申报材料的案例近期频发。

最“任性”的公司重启IPO


近来,IPO常态化让不少已挂牌公司跃跃欲试寻求转板,新三板逐渐成为上市企业重要的“储备资源库”,甚至不少新三板公司在进入辅导期前就摘牌另谋上市。原挂牌公司达海智能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江苏证监会公告显示,达海智能在2017年12月,再次进入上市辅导期,由长江证券担任辅导,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公司IPO尚未被证监会受理。实际上,早在2012年6月,达海智能就进入了上市辅导程序,彼时的辅导券商为湘财证券,但直至公司2017年7月从新三板退市,5年时间都没有完成辅导。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摘牌离开新三板,达海智能一共历经多次折腾,一度被业内评为最“闹腾”的公司。早在3月15日,达海智能就发布公告申请摘牌,但没过多久,在3月31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又被否决了。直到4月18日,董事会才最终通过了申请终止挂牌的决议。根据当时公司董秘的说法,这反反复复的“退市奇葩姿势”都是为了IPO,中途否决是为了给国有做市商打开公开交易窗口,满足做市商的退市要求。

IPO道路真没那么好走


然而,这条上市道路并没有想象中平坦。在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只能坐在“冷板凳”上干等,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有458家企业处于排队状态。而达海智能在去年12月进入上海辅导期后,也一直处于未被受理状态。

根据近期被否的案例来看,发审委的审核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关联交易、持续盈利能力、股权问题、财务问题、合法合规问题、内部控制问题、独立性问题、客户依赖问题、人员问题、募投项目合理性等核心问题上。

再观达海智能,该公司从摘牌到再度IPO一直风波不断。因未按时披露预期报告,达海智能及时任董事长耿裕华、时任董秘施雁翔被股转系统处以警告处罚;外债企业突然变成子公司,说辞含糊一度遭到投资者质疑;此外,达海智能还分别与乌拉特公司、上海斐讯、江苏绿新能有工程欠款相关诉讼纠纷,涉及总金额超过6000万元;业绩方面,2016年上半年,达海智能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下滑31%;净利润2800万元,同比下滑28%,盈利能力堪忧,一直到摘牌,达海智能未再披露过财报信息......这些因素都对达海智能的业绩产生较大不确定性,也为IPO之路铺设了层层障碍。


图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若有异议,烦联系后台删文!


版权说明: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华尔街前沿hejqia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