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凡妈
来源:凡妈手记(ID: fanmashouji)
14岁的小彭是一个初三学生,今年暑假,他和同学进了一个游戏玩家qq群,群里有人拉他去了一个直播平台。
就是在这个直播平台,小彭认识了一个叫“大乃敌”的主播。
青春年少的他很快就被这位主播迷住了,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昵称,叫“独宠大乃敌”。
为了逗“大乃敌”开心,小彭开始学着其他大人那样打赏,他对主播谎称自己是18岁,大一学生。
每当自己打赏一百多元,主播就会在网上对他说一句“么么哒”。
如今,小彭回忆说:“每次听到主播说这三个字,自己就会特别开心。”
就是想换取更多的“么么哒”,14岁的他从起初的几十元打赏,到了上百,最后他看到“大乃敌”有的粉丝给她打赏几万元,小彭也决定“豪气”一把。
他知道妈妈的支付宝密码,脑子一热,他打赏了16万。
他根本不知道,这笔钱,是妈妈存在“余额宝”里的钱,也是他们家全部的积蓄。
得知这件事后,小彭的父母哭了很多次。
这么多年,夫妻俩一直在广州打工,每个月夫妻的薪水加起来才六千多元。
小彭的母亲哭诉:
“这么些年,我和他爸爸再苦再难,都不对孩子说一个‘穷’字。他想吃什么穿什么,我们都是满足他。我和他爸五年都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新闻爆出,许多网友都评论:“养了这样不知父母艰辛的孩子,真是气愤!”
然而,把孩子辛辛苦苦养成“白眼狼”的,又何止彭先生和妻子?
今年八月,也有个10岁的男孩火了。男孩说:“我太优秀了,我的爸妈根本不配有我这样的儿子。”
这位男孩,你有没有思考过?
你这么多年,这么高昂的培优费,都是父母的血汗钱铺出来的?
正是因为他们舍不得买豪车、舍不得穿名牌衣服,才省下钱让你去培优,未来让你去留学。
你的高配置,全是父母给予的。
可如今,你却只有10岁,就开始嫌弃:父母配不上自己。
究竟是谁把这些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能坦然告诉孩子:“我们买不起。”
我一个大学同学,夫妻两人月薪加起来不到2万,在北京那样的城市,应该不算富裕。
他们女儿在的学校,有许多都是做生意的家庭,比较有钱。
女儿日益长大,开始向父母索求一些名牌的衣服和鞋子,面对这些,同学从来不敢拒绝。
同学常对我抱怨,说越来越吃不消。
我问:“我觉得你不能每次都满足孩子。有时候,也可以对女儿说‘妈妈买不起’呢?”
同学叹口气说:“不是都说女儿要富养吗?”
同学又说,看过许多文章都说——不要把你的贫穷观灌输给孩子,否则这样会降低你孩子的眼界。
可我想问:如果我们勒紧裤腰带,把孩子的眼界培养上去了,但夫妻俩的收入却上不去,这个时候,又该怎么办?
去借钱,去抢钱,来培养和支撑孩子高额的消费吗?
如果一个孩子,连父母说一句“我们买不起”都承受不起,这样的孩子,长大还有什么用?岂不是风一吹就倒?
我始终认为,最成功的教育,是教会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一颗知冷知热的心。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
每个孩子,都无法摆脱自己的原生家庭。
所以,我们不可能做到,父母只穿得起100元的鞋子,却咬牙给孩子买1000元的衣服。
当孩子10岁之后,我觉得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家庭经济状况的真实样子。
不要那么容易满足孩子的每个物质愿望,每个孩子都应该和父母处于差不多的一个消费水平范畴。
记得我小时候,每次学校提出交资料费,我就会很为难,虽然只是10元、20元,但我知道爸爸妈妈那时候一个月只有五百多元的收入。
每次,妈妈把钱给我后,我都会很小心地把钱装好,生怕掉了。
而我也因此,心怀感恩,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
隐瞒家庭实际收入,打肿脸充胖子的家庭教育,都是饮鸩止渴。
培养孩子,最好的≠最贵的
“给孩子最好的。”
这句话,是每个父母都挂在嘴边的话。
而受许多广告商的引导,许多人都把这个“最好的”,理解为“最贵的”。
于是,出现了自己天天带盒饭上班,却舍得给孩子买上千元的鳕鱼,就因为它是丹麦进口的。
夫妻两个年薪加起来二十几万,却舍得把孩子送到一年10万学费的幼儿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在培养孩子这条路上,每个父母都深怕落后。
越来越多的父母,明明拿着白领的收入,却硬是按照“中产阶级”的消费水平,来养育下一代。
就像今年暑假,广州一位妈妈高呼:“月薪3万,都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并晒出了她的暑期消费账单。
看完账单,我想说,你的账单是为月薪30万的人提供的,你月薪3万,就应该用月薪3万的水准来养孩子。
“他们都在做想要跨越阶层的事,用比自己更高阶层的条件培养孩子。”
其实,在养育孩子这条路上,只要你付出了爱和时间,不管物质上做到什么层面,你都已经给予了孩子“最好的爱”。
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爱和陪伴。
我一个闺蜜,女儿5岁,她每年花在女儿上各种辅导班上的钱大概是七八万。
闺蜜说:“我懒得陪她,带娃累得很。把她塞到那些班里,我就可以去做美容。”
除去竞争的压力,送孩子去兴趣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家长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
实际上,你如果愿意花时间,你可以带孩子在小区观察四季的变换,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露台上养一院子花朵,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画画,甚至带着你的孩子去拜访你的同学和朋友……
这样的陪伴,比花钱塞到培训班要好许多许多。
许多父母都忘了:感恩教育
曾经看过一期《爸爸去哪儿》,是孩子们摘完水果拿到集市上去卖,赚得的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8岁的多多拿着挣来的10块钱,最后放弃了买自己喜欢的漂亮凉鞋,而是决定给快过生日的妈妈买一条暖暖的秋裤。
这一幕感动了很多观众,网友纷纷向黄磊讨教教育经验。
黄磊笑着说:
“其实很简单,父母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我们要对父母感恩,经常去关心他们。
对伴侣关心,经常体谅他们的不容易。
对朋友对老师,我们都要常有感恩的举动,最好让孩子也参与进来。
自然而然,孩子就学会了。”
黄磊坦言:“感恩教育,是我认为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块。如果这一块缺失,不管孩子学习多好,都是一个残缺的孩子。”
董卿说过,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成为那样的人。
人们常说:“最好的爱情,是我懂你的不容易。”
亲子关系,又何尝不是?
最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孩子考入哈佛考入清华北大。
而是,孩子明白爸爸妈妈的辛苦,明白父母已经为我付出了许多。
身为父母,我们付出得心甘情愿、不求回报,但我们也必须教会孩子,能够真心地对父母说一声:
“爸妈,你们为我付出了这么多,谢谢。”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