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早餐
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财经快讯之一,每天早晨,最新鲜、最全面的财经资讯尽在财经早餐!财经大事早知道,您的贴身财经小秘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网财经  ·  刚刚,娃哈哈回应转让商标! ·  17 小时前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DeepSeek日活超过豆包,这意味着什么? ·  21 小时前  
凤凰网财经  ·  李彦宏回应DeepSeek大火:创新无法被计划 ·  昨天  
爱平度  ·  3月1日起,开始退钱! ·  2 天前  
钱币圈  ·  这枚纪念币!火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早餐

他将中介生意做到7000亿,店面和沙县小吃一样多

财经早餐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1-23 05:52

正文

作者:迟玉德

来源:华商韬略(ID: hstl8888)




2005年初,34岁的“北漂”左晖在北京拥有了30家链家门店,小有所成。随后,他想在北京安顿下来,便买了第一套房子。买房时他被“骗了很多次”,这让他觉得行业很不成熟,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于是一个目前已估值416亿、年销售规模7090亿的大生意就这样开始了。



+


全国第一


在北京,你可能不知道左晖,但你不可能不知道链家,因为它到处都是。

链家的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使用绿色,门店招牌为绿底白字,上书 “链家地产 HOME LINK” 几个大字,它的门窗都是玻璃的,远远就能望见里边的工作人员,那些人穿着统一的白衬衫,戴着绿色的工牌,看上去忙忙碌碌的。

这是一幅标准的链家门店形象,截至2016年4月,这样的门店在北京总共有1300多家,远超麦当劳的数量。 有人说,唯一能跟链家拼门店数的只有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

从市场占有率来讲,链家也是北京房地产中介市场上无可争议的老大,占比约为六成,甩开竞争对手几条街。早在2008年,左晖在孩子出生时就笑言,孩子上学后写《我的爸爸》时一定会说,“我爸是北京最大的中介头子。”

目前,这个“北京最大的中介头子”在北京雇佣了超过2.3万人,相当于整个阿里集团员工的一半。

北京之外,链家在其他城市发展得也非常生猛。 数据显示,其已覆盖全国28个城市、3亿人口,拥有大约8000家门店,雇员总数则超过13万人。

除了规模庞大之外,链家的交易量也十分惊人。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梳理的资料显示, 2015年,链家全年销售规模为7090亿,完胜其他房产中介,甚至是非竞争对手——万科当年销售额的2.7倍,比京东(4627亿)和美团(1300亿)交易规模的总和还多1000多亿。 而左晖说,这个数字将在2017年超过1万亿。

需要说明的是,链家的交易规模不是补贴出来的,而是规模与利润齐飞。 数据显示,链家2014年的税前净利润约为1.37亿元,到了2015年则达到11.96亿元,增长了将近8倍。

这么好的生意当然会吸引资本追逐。2016年4月,华晟资本、百度、腾讯、H Capital、高瓴资本、经纬中国等向链家联合投资60亿~70亿元,使其估值达到368.5亿元。九个月后,孙宏斌又带领融创中国向链家注资26亿元,获得6.25%的股权,使其估值攀升至416亿元。

把一家中介公司做到如此规模,应该说已经很成功了。但左晖却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链家“做得还差很远”,当下的成绩不过是“别人做得更差”造成的, 而他入行的初衷还远没有实现。



+


一家小中介的崛起


左晖是陕西人,出生于1971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系,做链家之前,他像其他“北漂”一样打工、创业。

1992年,他先是被分配到北京郊区的一家工厂,但没干几个月,他就跳槽到中关村的一家软件公司。新的工作是客服,每天接待各种投诉电话,一天下来,他的耳朵“嗡嗡”作响,大脑则一片空白。

工作三年后,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干客服,于是又找了一份销售工作。在随后的三四个月,他没有休假日地努力工作,做出业内最好的销售资料,但由于缺乏沟通和公关能力,他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郁闷之中,他跟两个大学同学去先农坛体育场看了一场甲A比赛,不知怎地就被鼓舞了,比赛结束后,三个人决定创业,每人出资5万,做财产保险代理。

入行之初,他们没有一个人懂保险,但左晖不怕, 他每天晚上研读各家保险公司的条款,从有如天书的上万法律文字中,找出关键的几百字,白天再教给员工。

这样干了五年之后,他们获得了相当于当初投资100倍的回报。这之后,由于国家政策调整的原因,他们退出了保险市场,左晖则转战房地产中介市场,于2001年成立链家。

链家成立之初,正值 “1998年房改”, 国家取消了“福利分房”,全部实行市场化。其后,新房建设和二手房交易活跃起来,房地产中介应势崛起。

当时,房地产中介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很多中介就利用这一点赚钱,相应的服务则很少。左晖则觉得自己的机会是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就像他以前帮助保户了解保险条款一样。

当年8月,左晖开始进行第一次尝试,他与《北京晚报》在军博举办了一场房展会。当天,天一亮,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来,会场秩序一度失控。左晖知道自己又看对了。

此后三年,链家跟着大环境飞速成长。2001年,链家只有2家店、37名员工,次年就变成6家店、77名员工,2003年再变成15家店、169名员工;2004年则达到30家店、200名员工。

然而情况在2005年发生了改变。3月,国务院出台“国八条”,以行政手段限制房市交易,导致市场迅速趋冷。这时候,其他中介公司纷纷关店减员,而左晖却带领链家逆市扩张。

左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的想法与别人不同。 别人看短期,他则看长期,他认为房地产市场当时最主要的问题是供应严重不足,限购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房市长期看好。此外,别人是风口一来就追,市场一冷就跑,他则觉得市场降温是一件好事,降低了扩店的成本。

2005年,他把门店数量从30家一口气扩增至105家,到2009年底,这个数字更达到520家,员工总数则从200人激增至1万人,在业内举足轻重。



+


底线的竞争


伴随门店扩张,左晖也遭遇了成长烦恼,主要的烦恼有两个:一是如何管理日益庞大的销售团队,二是如何摆脱“黑中介”的企业形象。

对于第一点,左晖早在2007年就展开了行动。那一年,他通过“清华总裁班”结识了大连同行——好旺角董事长高军,而高军对二手房交易的流程分解和过程管理非常在行。随后,链家与好旺角展开深度合作,链家引入SE系统(Sale Efficiency)。 SE系统可以让经纪人完成从房源录入、过程管理到成交撤单的所有环节,同时让公司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风险管控。

在这套系统的支持下,链家摆脱了前两年那种“跟着业务跑,而且跟不上业务扩张”的被动局面,后台管理能力迅速提升,反而开始通过后台推动业务扩张。

对于第二点,左晖则于2009年提出了“真房源行动”。 所谓“真房源”,是指真实存在、真实在售、真实价格的房源。

彼时,行业的潜规则是真假房源同时发布,用假房源去吸引准客户,以推动真房源的销售。大家之所以都这么做有两点考虑:一、如果只发布真房源,则房源会非常少;二、真房源的报价比假房源的要高,如果你只发布真房源,则准客户很可能会被吓跑,转而咨询那些发布假房源的中介。也就是说“劣币会驱逐良币”。

因此,当左晖提出“真房源行动”后,链家内部炸开了锅,一线经纪人觉得老板疯了。 面对基层的反对,左晖并没有霸王硬上弓,而是采取游说策略,于此后两年不断说服那些理念较正的经纪人。到2011年,他争取到了超过2/3的经纪人,正式开启“真房源行动”。

那么,左晖为什么一定要推出一个“不利于”自己的营销政策呢?

原因概括起来有两个:

其一,链家当时的规模已经很大了,但名声不佳,越扩张就越被骂为“黑中介”。左晖此时已经有了孩子,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被人指指点点。他经常说,“尊严离我们这个行业太远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这一点。



+


其二,在他看来,房地产中介的需求长期看好,但“历史欠账”严重,就是各家大型中介,也没有提供特别好的服务,反而都挖空心思地进行各种很LOW的竞争。左晖认为客户不是傻子,你骗他一回,他下次就不信你了,还会把这种经历对外传播,你将来还怎么做生意,尤其是你的规模已经这么大了。

左晖认为,推行“真房源行动”势在必行,规模越大越要做,而且一旦得到客户认可,便会迅速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不过他也清楚一线经纪人的反对是有道理的,前100天交易额必定陡降,日子将非常难熬。

2011年,链家正式推出“真房源行动”,其地产经纪业务在三个月时间连续下滑,还出现了离职潮,就是那些没有走的经纪人也开始抱怨。不过,大约100天后,局面发生了逆转,准客户又回来了,交易额稳步回升,链家的口碑也快速改善。

次年,左晖又推出 “嫌恶设施披露行动”, 比如告诉准客户“房子旁边有一个垃圾站”。 他做这些是想向内外传达这样一个理念:链家不赚信息不对称的钱,决定权在买卖双方,链家则是买卖双方都可以信赖的服务商。

除了追求信息真实之外,左晖还追求信息的完整,推动建设“楼盘字典”。所谓 “楼盘字典”, 就是把房子的各种信息,如房屋户型图、房屋坐标、楼盘环境、与地铁距离、历史交易数据等,通过300个字段集合成一个大数据,供经纪人调用。该项目自2009年启动, 目前已经投资了4个亿现金,建立了全国28个城市的7000万套房源数据,数据容量已突破1200T。 左晖称,这些数据是链家经纪人用实地勘察方式一个一个核对过的,绝对真实。

如今,“真实”已经成了链家的最大卖点,打开其网站,主页上赫然写着:“链家真实房源,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不过,左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他认为这只是一种底线的竞争。



+


风口来了


通过引进SE系统和推行“真房源行动”,链家在系统上和操守上建立了竞争力,但让其达到今日成就的却是近几年来的两股风口,包括“存量房时代”的到来以及租赁的崛起。

先说“存量房”问题。98房改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交易以增量房(俗称“新房”)交易为主,存量房(俗称“二手房”)交易为辅。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尤其是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北京和深圳的二手房销售面积占总销售面积的比例超过了55%,而在上海,这个数字已经攀升至60%。

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显示,房地产市场发展到最后以二手房交易为主。 以美国为例,统计资料显示,在大城市,每4套房产交易中就有3套是二手房交易。英国的情况也类似,1983年房改之后,房屋自有率快速攀升,到1991年达到67%,但随后二手房交易渐成主流。

有业内人士称,做过二手房交易(顺驰)的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可能正是基于这一判断,才决意大举入股链家——链家的主营业务正是二手房交易。

当然最坚信这一判断的是左晖,他在行动上也是最坚定的。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梳理的资料显示,2015年,左晖带领链家先后在成都、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重庆、济南、广州、大连、烟台等一二线城市,以不同方式收购伊诚地产、德佑地产、易家、中联(地产)、北京高策、盛世管家、大兴业、孚瑞不动产、满堂红、好旺角、元盛房产等11家房地产中介,有如扫荡。左晖笑称,全国稍微靠谱一些的中介都已经被链家收购了。是年,链家的净利润也从上一年的1.37亿元,飙涨至11.96亿元,交易规模则达到7000亿元。

在“存量房”时代到来的同时,租赁市场也在崛起。

其实租赁市场一直都存在,而且规模不小,但这个市场先前没有在房地产中介这个平台上发展起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中介不愿意做“根本不挣钱”的租赁业务;二是租客很不信任中介,很多人自己找房;三是由于租房体验太差,很多人在条件还不成熟时,就在购房热的推动下,以买代租,宁可住在远郊、苦哈哈地过日子,也要获得一个“有房者”的尊严。

如今,这些情况都在发生改变,房产中介逐渐可以通过租赁业务赚钱了,而租客也开始愿意通过中介租房了,尤其是在房价飙涨的今天。

以往,中介在租赁业务中大多通过信息不对称赚钱,不提供后续服务,甚至存在欺诈行为,比如想方设法地没收押金。这种赚钱模式自然短命,对于中介和租客都没有好处,也让整个市场徘徊在很LOW的水平。而 近几年来,一些正规机构开始探索阳光租赁模式,希望通过品质服务而非信息不对称赚钱。



+


目前,已经成熟的品牌包括链家旗下的“自如”、雷军领投的“YOU+青年国际公寓”和万科的“万科驿”。

以“自如”为例,这是链家旗下的一个独立品牌,其主体业务是“自如客”,服务北、上、深三地60万年轻租客。其服务模式简单讲就是,自如从房东那里整体长租下一套套公寓,对外称 “自如友家”, 然后按照年轻人口味统一装修,并提供维修(免费)、保洁等懒人服务。目前,自如拥有自如友家25万套,此外拥有7栋 “自如寓”。 自如的房租比市场略高,但却不存在欺诈行为,一切都是规规矩矩的进行。其服务平台则是自如APP及其微信公众号,交房租、报维修、叫保洁以及投诉等都可以在上边实现,非常便捷和高效。

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梳理的资料显示,自如租赁合同的平均时长为485天,远高于北京同业的6~8个月,收租率高达99.96%,在北京市场的出租率则为96%。 自如的愿景是,未来十年稳步提升租房品质,让租房也能成为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



+


除了租房市场本身的改善外,一线城市房价的疯狂上涨也推动了租房市场的发展。左晖认为这种现象将会持续下去,因为房价高企只是供应紧张的一种表现,而这种供应紧张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得到缓解,其主要原因是人口还将大量涌入大城市。

左晖表示,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是一种世界潮流,比如 美国80%的人口生活在大都市圈,日本57%的人口生活在三大都市圈,而在中国,北上广深只聚集了不到6%的人口, 新涌入人口必将推动租赁市场崛起。

左晖预言,未来十年,中国前30个城市的房租将会稳步增长,到2020年左右,将出现一个3万亿规模的长租市场,其中中介代理的房屋将超过60%。

这个预言是否靠谱有待观察,但北京今年的房租的确“稳步增长”了,对于房东和中介而言,涨势喜人。


经纪人时代


左晖的另一个预言是,未来五年,经纪人在房产中介业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中国将会出现第一代职业房地产经纪人。

依据这一预言, 他把房产中介分为三类——传统中介、互联网中介和链家。

在他的分析中,传统中介虽然看上去与链家类似,但二者挑选和培训经纪人的原则大相径庭。他指出,传统中介长期受 “香港模式” 浸淫,信奉 “成交为王” 喜欢那种口吐莲花、能拿下客户的大Sales,链家则从根本上反对“香港模式”,信奉 “程序正确”, 喜欢那些专业但不会忽悠的经纪人。他曾对一些服务高端客户的经纪人说,用不着学习品红酒、打高尔夫,练好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行为上绝不骗人,足以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