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声》栏目第二期精彩呈现,新华社记者张扬与知名主播董宇辉展开深度对话。回溯两年前,董宇辉以其独树一帜的“中英双语带货”风格横空出世,迅速走红网络。而今,“与辉同行”已独立启航,两位对话者就流量背后的挑战与争议进行了深刻探讨。董宇辉坦诚分享:
“我已毅然走出昔日的舒适区”,并自信定位当前身份:“此刻,我是一位满怀激情的年轻创业者。”
对话中,记者问道:
记者:
你有没有想过,就像这个远处的山峰山谷一样,也许某一天,量(直播销量)就没有预想中那么好?
董宇辉:
肯定会的。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岂能要求一切都美好与今日。必然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已经算是非常有福气的一群人了,这么年轻这么稚嫩。今天现场各种意外突发,但是大家很宽容。
记者:
你有没有一种恐惧感,比如“如果有一天大家不喜欢我了,或者流量不在了,我该用什么来支撑我的目标、信仰,我想做的事,以及追求我的人?”
董宇辉:
这一天肯定会有的。那就尽量在那天之前我们做好准备。这么多的社会关注、公众关注,本身是一种资源。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剧烈地迅速地改造一个行业。你要利用不好的话,可能会形成一种资源浪费。所以我们现在尽可能地善待这些。比如说,给更多年轻人展现自己的机会,去各省走场外的路线,推荐农产品,这就是我们善待资源的一种方式。至少我是这么想的,所以这家公司现在也是这么做的。也有可能就此失败。一群人散了,也有可能。我能接受最坏的结果。凭什么要求总是你是最幸运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记者:
2024你的之前的愿望是睡个好觉,胃口变好,现在已经过去1/3了。
董宇辉:
上半年算了吧,看下半年努力吧,不工作就好了。你要知道,人一生中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幸福。
记者:
你有自己的一个最理想的职业吗?
董宇辉:
肯定是老师。但现在我没有办法那样做决定。我们现在公司虽然小,但已经有150多个人了。他们咋办?另外,我觉得我已经很喜欢了。还能有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和采访作家、介绍书籍,推荐了很多书籍的,肯定超过1000万套,哪怕大部分书没人看,这里头如果有2万个人看了,2000个人真正受到影响,200个最后培养的孩子,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各行各业领军人物,天大的福报。我有一个最基本的一个出发点,就是只要大家在这里所停留的时光里,他们是轻松愉快的,或者他们是有所思考、有所收获的,那就行了。
记者:
按这个节奏继续
董宇辉:
谢谢,会的。一条道走到黑。
记者:
你这几个月其实非常忙,经常在直播间看到你去哪儿了,给大家分享一些好物呀等等这些,突然前两天吧,宣读我完全独立了。
董宇辉:
这两天网上对这个讨论也比较多,但是确实真真假假的。
首先第一个,我跟俞老师之间一直在亲密无间的、毫无芥蒂的、毫无保留的沟通;然后第二个呢,就是从互相的角度去看一下这个事情会不会伤害任何一方的利益。所以我做决策的一个反应还是希望他们都好。
记者:
独立出来这件事情,你是从什么时候下的这个决心?
董宇辉:
最早一次跟俞老师聊,就是与辉同行以后想做什么?我们想做的那种事情非常的简单,
比如第一个在农产品方面,如果未来有余力的话,我们可不可以往更一线去走,从田野到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能够让他们合作的更好。
第二个,我们对文旅感兴趣,我们就只是单纯蹭个热闹,那也能给各地形成好的文旅宣传效果。
第三个,书籍,以书籍为核心的那种文化传播工作非常的喜欢。俞老师也会说,这些其实你们可以做的更多,走得更远。他也祝福我们。
记者:
当时是你自己更想离开一点,还是母公司更想你离开一点?
董宇辉:
我觉得是一种碰撞出来的默契吧。退一万步说,就现在这个结果,他只能说是一个结果,但不是我们俩任何一个人的目的。
记者:
他有跟你叮嘱什么吗?
董宇辉:
在与辉同行成立之后,俞老师就给了我们更大的自由度。同时,包括这个公司的利润,基本都留在这个公司。我们就可以提升员工的待遇、房租、装修、员工工资,然后所有的设备、那么多的摄像机,特别贵。所以,其实在我们俩看来,我们这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我们渴望在以后,别人在看到的时候说‘在中国的这种创业市场,因为我现在算是非常年轻的创业者,实事求是。有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资深的老前辈,愿意帮后面的年轻人,并且给他以祝福。’我们觉得是这种。
记者:
上次你说你是一个年轻的创业者,那你现在的这种感受,包括身上的责任,包括你给自己的要求,会发生变化吗?
董宇辉:
变化老大了,如果说以前我作为一个主播的角色,我更多是一种自我表达,就不想干,我可以不干的,但现在我做不到,因为现在公司有160个人,他们有很强的热情和使命感。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做得现在也很投入,也很享受,所以我现在做决定,我必须要考虑他们的感受。
记者:
会不会心里边有。有慌张有焦虑?
董宇辉:
其实第一个实事求是去说,就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业务,其实已经做了半年了。你要是突然就工作不会做,那倒不至于,因为过去这半年全部都是我们自己在弄的。但第二个,你要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你给一个学生3年去准备高考,他到高考前的100天,紧张的要死,你给他30年他都不会够。库克以前在斯坦福有一个演讲的标题:You can never be ready。你不可能准备好,永远都不会彻底准备好。有时候大家就是带着一些紧张,带着一些焦虑,带着一些欣喜,一些期待,然后就要去做了。其实,人生在任何一个领域,谁又不是这个样子呢?
记者:
公司之后的运营,在商业上面没有压力?
董宇辉:
短期现在我们做的事情跟一个月前没有啥区别。我们已经做了7个月了。
记者:
你们一直的利润率都还不错?
董宇辉:
还行,就至少公司正常经营是没有困难。
记者:
会希望能够业绩大涨吗?
董宇辉:
那个倒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担心,如果我们单纯以业绩和利润为中心,整个公司会扭曲变形。然后当你变形了以后,你可能就会做一些你自己原来不想,但是你不得不做的事情。那很快你对自己都不认同了,你也就没感觉。它可能不是我们追求的东西。比如我们现在的农产品挺好的,对吧?如果有机会、有自由度,我们可以把它做的更落地、更具体一些。
记者:
那你比如说你个人的这种IP,个人内容的输出和粉丝的关系,传播、反馈这些你会非常担心吗?
董宇辉:
其实,我也没有把握,因为我现在经历的一切全是新的,有的时候,因为互联网很多时候其实大家是无法接触到事实的,或者很多时候大家是不在意事实的,它到最后就完全是观点和情绪的表达。如果完全是观点和情绪的表达的话,我们就会陷入一种很痛苦的被误解的状态里。
记者:
这个舆论的变化比你之前自己设想的要大吗?
董宇辉:
和我设想的差不多。历史上又有几个人能够完全如自己愿地去做想做的事情?也可能这就是命运给我们的考验吧。互联网本来就是这样一个舆论场,我能理解。总之,想做成一件事情,背后有九十九次的失败,才迎来一次成功。这一次成功,是刚才所说那所有东西偶然的一次结合。很多时候是不可复制的其实。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很惜福的。
俞敏洪老师与董宇辉老师,并肩作战时,以提携为桥,信任为帆,共绘辉煌篇章;各自启航时,则以放手显豁达,心怀感恩,各自勇闯广阔天地。在此,我们铭记:“行动,永远是最有力的答案。”愿以此共勉,勇往直前。
《第18届中国(济南)教育创新力大会》
将于9月24-26日在山东·济南隆重举行,诚邀全国教育同仁共襄盛举,探索教育新纪元。大会规模空前,项目璀璨;大咖云集,思想碰撞;重构教育生态,赋能校长成长。
特别设置多个分论坛,专为教培行业的创业者与追梦人量身打造。
【创业者盈利思维——教培人轻创业模型之详细拆解】
分论坛欢迎您,我们将详细拆解轻创业模型,让您了解新时代教培机构盈利的新措施,让您明确新时代校长能力提升的新方向,让您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快速实现盈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