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有乾景文化
文艺创作;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工艺美术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绘画技术培训。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企业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工艺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蚂蚁摄影MaE  ·  会拍照和不会拍照,差别到底有多大? ·  2 天前  
图虫APP  ·  获奖公示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有乾景文化

北京又下雪了 记得雪中故宫里的猫

大有乾景文化  · 公众号  ·  · 2020-02-07 13:35

正文

农历鼠年已过了九天,作为老鼠的天敌,猫儿们在故宫的近况如何?它们是怎么走入人类生活?又是何时进入宫廷?今年是紫禁城600年,故宫博物院由于疫情原因目前仍在闭馆中,但生活在故宫博物院里的猫儿们被创作为漫画、衍生成为文创,一度成为介绍故宫文化的使者。它们从哪来?各自性情如何?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它们的生活又是如何?

“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有一种一眼千年的感觉。” 摄影师刘顺儿妞回忆在雪中故宫拍猫时说,“那天雪花一片片飘着,‘三随子’特别配合,在那自顾自地玩耍。那天故宫游客不多,我的拍摄状态也非常放松。就有了我也特别喜欢‘雪中的鳌拜’。”

中国最早记载家猫的文献出现在西汉。一般认为,猫是由波斯商人带入中国的。在此后的文献中,《三国志魏书》中提到:“我之有斐,臂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貯。”由此折射出在陈寿所生活的西晋时期之前,捕鼠用狗。直到北魏年间,中国北方才豢养猫用来捕鼠。

宋 佚名《富贵花狸图》台北故宫藏

到了隋唐时期,温柔轻巧、善解人意的猫咪越来越受到女性欢迎,唐朝宫廷中出现了“狸奴”, 专门担任各大殿的防鼠工作,李商隐有“鸳鸯瓦上狸奴睡”的诗句。“猫”谐音“耄”,具有长寿的寓意,也成为入画的题材。唐宋之后,画史记载有许多画猫名家,如唐代的卢弁、刁光胤,宋代更是有一些以猫为主题的绘画流传至今,其中台北故宫藏《富贵花狸图》、李迪的《狸奴小影图》等均显示了宋代猫已经作为宠物被饲养,据说在南宋杭州的“奢侈品”商店中,已经可以买到养猫用具。

宋 佚名《狸奴蜻蜓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明代,养猫成了风尚。因为紫禁城属于木结构建筑,养猫也是为了防鼠患。据说,天启皇帝酷爱养猫,还在紫禁城设院落专门养猫。清代300多年间,猫的名字被频繁提起,甚至出现了一些关于猫的百科全书。而在紫禁城中,饲养最多、最受宠爱的动物就是猫。据说,宫里的母猫被称为“某丫头”,公猫称为“某小厮”,皇帝宠爱的猫,还被加以职衔品位,叫作“某管事”。

清 虚谷《猫蝶图轴》故宫博物馆藏

时代更迭,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猫依旧生活在故宫的红墙黄瓦间。近年来,故宫的猫成为了“网红”,很多人去故宫参观、看建筑看展览看文物之余,还不忘“撸猫”,微博上有“故宫的猫超话”,“故宫白点儿”等还有自己加V的微博。

“上新了 故宫”中,除了影视演员介绍故宫外,“御猫”的串场也成为亮点。

在微博上还有一群摄影师,做足功课,寻找游客不太到访的“小众路线”,拍下故宫猫儿的悠闲生活,其中摄影师刘顺儿妞镜头下的故宫猫,还上了“故宫x列支敦士登” 出品的故宫邮票上。那么,刘顺儿妞是如何拍摄故宫猫的:

“故宫x列支敦士登” 出品的故宫邮票,主题为“故宫的猫“

说起拍摄故宫的猫,也是偶然,最初刘顺儿妞只是带着相机去故宫拍摄花花草草,四季风物。但在一次没有目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中,发现了红墙之间有一只小猫,最初只是停下来和它玩了很久,并且拍下了它。

在后期整理照片时,发现“故宫的猫”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拍摄主题,随在网络上搜索,发现有一些网友开始随手拍故宫的猫,在信息搜集过程中,她也发现了不同的宫里有不同的“猫主子”,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故宫的工作人员也常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故宫猫的日常。渐渐地,刘顺儿妞大约知道故宫有181只猫(据2017年统计)最初她拍下的那只猫叫“馒头”,“住”在景仁宫,也渐渐拼凑出“故宫撸猫地图”。

景仁宫的馒头,刘顺儿妞见到的第一只故宫喵。  @ 刘顺儿妞 图

仅2017年一年,刘顺儿妞大约进宫30多次(均为自己买票参观),无论是顺道还是专程,几乎每一次都按图索骥,运气好时,最多一次见到了五只猫,但大多数时候是空手而归。

但渐渐地,刘顺儿妞将关注点放在了景仁宫和珍宝馆内的颐和轩,其中颐和轩的“小崽儿”和景仁宫里的“三随子”(人赠花名“鳌拜”),是出镜率最高的两只:

海棠花下的颐和轩“小崽儿”。 @ 刘顺儿妞 图

颐和轩,“小崽儿”的“海棠春睡图”

“小崽儿”总是随意而慵懒地坐在红墙边,常有游客走近它和它亲近,它不紧张、也不畏惧。这或源于故宫工作人员对猫儿们的爱护。刘顺儿妞在拍摄过程中,常看到工作人员叫唤它们的名字、带着猫粮喂食。她尤其记得在北京的冬天,工作人员会给猫儿们“倒掉冰水,续上温水”。在故宫的猫还没有广受关注之前,它们的口粮还是工作人员们自掏腰包众筹而来。

说到故宫工作人员的和猫儿的关系,刘顺儿妞对澎湃新闻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一只大橘正要俯身扑向一只小鸟,结果一位工作人员一个箭步一把按住猫儿,边按边说,“不是刚刚才喂你吃饱的吗?咱不杀生。”

颐和轩的“二毛”:长在颐和轩的琉璃瓦上,飞檐走壁。  @ 刘顺儿妞 图

刘顺儿妞在颐和轩拍“小崽儿”的时候,发现在颐和轩屋顶琉璃瓦上常出现一只叫“二毛”的白猫。“二毛”似乎有点畏惧“小崽儿”,所以活动区域多在屋顶上,即使下地吃饭也是趁“小崽儿”不注意之时。

从故宫博物院微信公号上,刘顺儿妞得知春天的颐和轩会有海棠花,猫会在花下打盹。于是在近两年的春天都到颐和轩拍海棠。颐和轩东西两侧有两组海棠树,2018年西侧的海棠开得旺盛,东侧几乎没开;2019则反之。“小崽儿”的生活区域主要在东边。虽然遗憾于2018年的海棠花期只进宫拍了一天,但刘顺儿妞还是拍到了一些“小崽儿”在海棠花荫下酣睡的照片,同时也拍到了“二毛”伴着海棠花在琉璃瓦上俯视的图。故宫的建筑、琉璃瓦与海棠花枝、花瓣相映成趣,《红楼梦》中“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的画面在2018年春天的故宫再现。

海棠花下的颐和轩“小崽儿”。 @ 刘顺儿妞 图

然而,2018年底,“小崽儿”离开故宫回到了喵星球,2019年春天海棠花期之时,“小崽儿”偏爱的东侧,海棠花开似锦,娇艳欲滴。或是想弥补前一年的只拍了一天的遗憾,在2019年海棠花开的一周,刘顺儿妞天天去颐和轩呆上小半天,也希望可以再拍拍猫咪和海棠,但这一次没有看到“二毛”,也没有偶遇新的猫,“小崽儿”的“海棠春睡图”也只能定格在上一个春天。

小崽儿:颐和轩。最最亲人的一只小朋友,遗憾已回到喵星球。 @ 刘顺儿妞 图

景仁宫,一宫之主“三随子”(鳌拜)

去故宫多了,刘顺儿妞还在景仁宫结识了“三随子”。她还清楚地记得首次相遇时,景仁宫正在办展,“三随子”就坐在展厅里,俨然一宫主人之态。

因为“三随子”的毛特别蓬松,显得很霸气,网友们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鳌拜”。它也是故宫中标识度很高的“网红”猫,故宫文创很多也源自于“三随子”。所以很有游客看到“三随子”也会凑上前拍照,“但‘三随子’一点都没有把它的‘粉丝’放在眼里,该晒太阳晒太阳,该舔毛舔毛,霸气如鳌拜。”

景仁宫“三随子”:日常霸气,人赠花名”鳌拜“。 @ 刘顺儿妞 图

但其实“三随子”这个名字比“鳌拜”更有趣,“三随子”的“爷爷”“大随子”,是故宫的一位现已退休的年长工作人员,他领养了一只猫,取名“二随子”,也就是“三随子”的父亲。虽然花名“鳌拜”,但和“三随子”接触久了,刘顺儿妞发现它并不那么傲慢,相熟之后还会撒娇卖萌讨零食。

“三随子”(鳌拜)有关文创。  微故宫 图

刘顺儿妞镜头下的“三随子”基本上都在故宫光影之中,600年的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与灵动的猫组成了光影斑驳的特别画面。尤其难得的是,有一组照片,赶着故宫下雪时拍下了“三随子”:

那是2018年2月,一早醒来,刘顺儿妞发现北京下雪了,就直冲故宫,进了故宫二话不先奔景仁宫。果然看到“三随子”在屋檐下睡觉的,见熟人来了,“三随子”懒洋洋地打个哈欠、伸个懒腰。“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有一种一眼千年的感觉。” 刘顺儿妞回忆说,“那天雪花一片片飘着,‘三随子’特别配合,在那自顾自地玩耍。那天故宫游客不多,我的拍摄状态也非常放松。就有了我也特别喜欢‘雪中的鳌拜’。”

雪中的“三随子”(鳌拜)。  @ 刘顺儿妞 图

在景仁宫也有一只喜欢生活在琉璃瓦上的猫,叫“景小崽”。“景小崽”长得很像颐和轩的“小崽儿”,但胆子却很小。刘顺儿妞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就在屋顶上喵喵叫,然后一个在屋顶上呆着,一个就举着相机往上拍。

景小崽:常出现在景仁宫的屋顶和暗渠洞口。 @ 刘顺儿妞 图

从2018年底至2019年春天,刘顺儿妞的镜头里最常出现的故宫猫就是“景小崽”。它除了在屋顶上出现,也会出现在景仁宫一侧的通道(类似地道),特别是在北京寒冷的冬天地道里比较暖和,如果看到地道附近摆有猫粮和水,就大约能探得猫咪们的活动区域。

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微故宫“上推出的“‘猫’在宫中“,以猫为载体介绍故宫文物。 插画 樊星

2019年初的一次,刘顺儿妞在猫粮附近等了一会儿,果然等来了“景小崽”探头探脑地从洞里钻出来了,那次刘顺儿妞因为带着自家猫的零食,所以拍摄到了很多胆小的“景小崽” 想吃又不敢靠近、伸手去够的照片。

景仁宫“景小崽”的表情包。 @ 刘顺儿妞 图

因为经常去拍,刘顺儿妞还拍到过景仁宫的“三随子”、“景小崽”和“馒头”同框的画面。但因为胆小拍到“景小崽”的机会不多,但它却经常有歪着脑袋、探出小脸的造型,而且表情丰富、动作多,像是“行走的表情包”。

后来,景仁宫因为局部整修,住在景仁宫的猫也搬家了,据说“三随子”、被故宫的工作人员带去了故宫书院抚养,其他猫也都迁去了别处。

景仁宫里的“馒头“和“三随子”(鳌拜)同框。  @ 刘顺儿妞 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