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分析了今天市场下跌的原因,包括市场对监管趋严的担忧、港股汇率等人民币资产下跌的扰动以及对市场维稳力量减弱的担忧。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市场的内生性问题,以及政策宽松对市场的可能影响。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市场关注外部不确定性,政策设计改善内需的七路政策的效果与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市场下跌原因
文章指出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包括对监管趋严的担忧、人民币资产下跌的扰动以及对市场维稳力量减弱的担忧。
关键观点2: 政策宽松的影响
文章讨论了政策宽松对市场的影响,包括经济政策宽松对偏悲观经济预期的对冲,以及政策预期依然维持宽松对近期地产契税减免等政策的影响。
关键观点3: 监管情况分析
文章分析了监管是否实质性趋严的问题,指出监管力度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但目前的监管处于“正常范畴”,历史上看实质转向公开性正式性迹象不明显。
关键观点4: 人民币资产下跌趋势
文章预测人民币资产下跌的斜率有望逐步放缓,原因包括经济政策宽松和特朗普交易对全球大类资产价格的影响。
关键观点5: 市场内生性问题
文章讨论了市场的内生性问题,包括主升段初期的震荡上行以及选股风格切换的需要。
关键观点6: 政策设计改善内需
文章列举了政策设计改善内需的七路政策,并分析了其效果与影响,包括改善房价下跌预期、地方债务通缩螺旋、提振资本市场等方面。
正文
来源
| 调研纪要
编
辑
|
陆
家
嘴
大
宗
商
品
论
坛
,
转
载
请
注
明
出
处
今天下跌原因按照影响程度来排序,一是市场对监管趋严的担忧;二是港股、汇率等人民币资产下跌的扰动;三是对市场维稳力量减弱的担忧。
1)分母端逻辑仍在延续。
一是政策预期依然维持宽松,近期地产契税减免等政策的落地节奏不慢;二是微观流动性保持充裕,今日A股成交额接近1.9万亿。
2)监管是否实质性趋严还有待观察。
监管力度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近期相关预期有些发酵,特别是今天“机构举报游资”的小作文。不过我们倾向于目前的监管处于“正常范畴”。历史上看,监管实质转向一般对市场结构有较强的针对性、公开性和正式性,当前迹象并不明显。
3)人民币资产下跌的斜率也有望逐步放缓。
一是持续的经济政策宽松能对偏悲观的经济预期形成一定对冲;二是特朗普交易对全球大类资产的价格脉冲也接近中后期。
当前的调整可能更多是内生性。
所谓内生性,一则,从运行规律看,主升段初期通常震荡上行,慢涨才是正常状态;二则,从运行结构看,当前面临选股风格的切换,这种切换需要在震荡中完成。
不管现在是否是牛市,牛市的哪个阶段,交易量的下降季度内是没法避免的:
1)最快的牛市中途,也经常出现交易量萎缩的,同时伴随着季度级别的“横盘”“宽幅”震荡,比如:
2020年8-9月,最低成交量相比之前高点减少了2/3;
2014年12-15年1月,最低成交量相比之前高点减少了2/3;
2006年6-8月,最低成交量相比之前高点减少了3/4;
2007年6-7月,最低成交量相比之前高点减少了4/5;
2)如果是牛市初期,交易量萎缩后,往往还会伴随着更长时间(半年到1年)的休整。比如2019年Q1过后。
当前市场关注外部不确定性,但对政策理解与效果信心尚有分歧,我觉得目前政策设计确实未见代金券直接刺激消费,但其设计已包含至少七路大军改善内需,这七招持续加力,未来效果不可小觑:
1)改善甚至扭转房价下跌预期,这个重视价,但也意味不会缺销量,所以除了支撑居民部门金融部门企业部门资产价格,同时也改善地产销售相关行业的就业与收入。
2
)
改善乃至扭转地方债务通缩螺旋, 改善地方投资消费 ,也就是改善相关行业的就业与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地方营商环境改善。
3
)
提振资本市场,提升居民各项财产性收入,提升消费信心,也改善资本市场相关行业,改善从创新创业到创投的循环。
4
)
支持服务业等行业发展:例如教培游戏互联网等等。相关行业的就业与收入正在改善中。
5
)
财政重点支持两重两新,既改善消费与投资,也改善相关行业的就业与收入。
6
)
财政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既改善相关行业的就业与收入,也是有利于中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很多朋友讨论外部不确定性,
我们看到的后续确定性,是此七路政策将持续并进,那么未来内需会不会改善呢?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S
P
E
C
I
A
L
把
最
优
秀
的
期
货
分
析
师
报
告
和
最
顶
尖
的
期
货
投
资
者
观
点
分
享
给
每
一
个
从
事
期
货
交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