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信技能树
生物信息学学习资料分析,常见数据格式及公共数据库资料分享。常见分析软件及流程,基因检测及癌症相关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免签入境新政+1,今起执行!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请看,今天的深圳特区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信技能树

【杂说】生物信息方向博士求职感悟

生信技能树  · 公众号  ·  · 2024-06-22 20:48

正文

最近关于深圳某公司6500招聘生物信息硕士的消息在圈子里广泛传播,这确实令我震惊。回想6、7年前,正是因为生物信息在生物/医药领域好找工作、薪资较高,我才从农学大类跨到这个领域。尽管现在生物信息的前景/钱景都不如从前,但6500的硕士工资我属实没有想到,还是在深圳。

笔者刚刚博士毕业,经历秋招、春招,也是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现实。这期间,积攒了一些个人感悟,现分享出来,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一、今年大环境普遍不好找工作

尽管一开始我就没有想过去公司,但在我投了十余封简历给医药公司却没有任何回应之后,我仍然很诧异(浅说一下笔者背景,top5博士)。我甚至觉得这些到我们学校招聘的公司员工都是做做样子,完成上面派下来的任务。

二、各地开始兴办地方性的实验室

例举几个: 重庆的金凤实验室、 海南三亚的崖州湾实验室、湖北的 洪山实验室、北京的昌平实验室、 深圳湾实验室、浙江的 良渚实验室 。这透露出一种信号,以后城市之间的较量和排名,除了看经济水平,还会看科研水平。当然也不排除,这仅仅是决策者之间有样学样的行为。在这些实验室成立初期,会比较缺人,笔者就曾收到浙江沿海发达城市新建研究院的offer,薪资不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评论区留言咨询)。

三、国内科研共一无用,诸位认清现实

顶刊共一会有用,但不在此次讨论范围之内。因为绝大多数人资源有限,故无缘主刊、大子刊。我觉得邪恶的源头是之前一些人发文章会给别人挂名共一,最终邪恶反噬,导致决策者们统统不认共一,由此误伤很多真正做出贡献的 co-first authors。作为真正干活儿的生物信息分析人员,我自己也是受害者。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仅保留了少数靠谱医院合作者的合作,其他一律不接的原因(浪费时间,给钱另说)。 关于 生信人 如何在科研领域自救 ,一直 是一个 探讨的问题

四、国内科研坑很多,诸位且行且小心

就拿博后工资来说,【A-B】区间的工资,一定要以A为参考。有一回南京某高校的老师来讲报告,完了就说:还在找博后,工资非常高,可以 开到 40万。我听完就悟了,这是20万的节奏。招你过去的时候,会说申到这个那个计划,给你好多钱,但其实都非常难。拿博新来说,我们学校我这个专业,只有一位同学拿了,人家发过主刊,导师还是院士,没得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