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走到食堂,美味早已备好
上课路上,映入眼帘
是干净的路面,是清爽的灌木丛
晚课回来,天色漆黑
不用担心,有保安叔叔在呢~
……
也许平常我们未曾留意,
但正是他们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
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感动
五一劳动节
让我们向校园里最美的劳动者致敬
向琐碎生活里的每一份坚守致敬!
每天守候在宿舍楼里,也许不曾叫得上每一个人的名字,却记下了每一张脸庞,对于他们,我们都是孩子。
宿管大叔正在工作(宗雨肖/摄)
每每回到寝室,总有楼长或是宿管阿姨坐在值班台后,微笑相迎。雨点来袭,是他们帮来不及赶回的你收回了还晾晒着的被褥;下课归来,自行车占领车道时,是他们一辆一辆地摆放整齐;夜晚大厅里热闹的讨论后,是他们认真打扫了每一个角落。要缝东西却没针没线了?阿姨那里备着!急着出门却摸不到卡了?楼长为你刷卡解围!一次次提醒你天冷添衣,小心感冒。
宿管阿姨在工作(吕琳钰/摄)
在家里,是爸爸妈妈嘘寒问暖,在宿舍,是宿管阿姨和楼长为我们打理好了一切。
早早地起床,精心地处理上千万份食物。在包括亚洲第二大食堂的各个食堂背后,是他们默默的付出。
食堂厨师罗龙(吕琳钰/摄)
怀着对一流大学的向往,罗师傅从山东来到浙大,和几个同事挤一间宿舍。几年下来,罗师傅加工食品的手艺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东坡肉一份100克,师傅一刀切下去就是100克,差不离多少。言语之间,罗师傅毫不保留对这份工作以及对浙大的热爱:“我最近正在做女朋友的思想工作呢,以后搬到杭州来过日子 !”说着他腼腆地笑了起来。
食堂工作人员王方丽(吕琳钰/摄)
王阿姨是常驻紫金港校区休闲餐厅刷卡收款点的“笑脸阿姨”,每日上千次50内的加法是她的“必做功课”,来来往往的同学们也许没能记住她的名字,但一定都记住了她的灿烂笑容。不仅如此,王阿姨的身边还总是贴心地备着毛巾,为不小心打翻了盘子的同学细心擦拭。
习以为常的如画校园背后,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蒋师傅在工作(雷思涵/摄)
乘船漂荡在启真湖平展的湖面上,看粼粼波光,似乎浪漫而闲适。但对于每年工作365天,每日工作9小时的蒋师傅而言,或许是另一种体验:在湖面上的工作,是枯燥而寂寞的,收音机里的一首老歌,岸边同事的几句寒暄可能是他工作中少有的波澜。更多的时候,蒋师傅轻车熟路地环湖巡察,拾起漂浮的树枝,割掉多余的水草,捞起散落的树叶,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启真湖的清澈如镜。
徐再顺在工作(雷思涵/摄)
承包一条街的一边,一天的时间来回清扫是环卫工人们的日常工作。铺满或红或黄落叶的柏油马路是镜头里的美景,却也往往意味着工人们一上午、六七车叶子的工作量。
65岁的徐师傅负责紫金港校区迪臣路段的清扫,一端长一端短的扫帚在他手里既能收拢铺了一地的叶子,也能将聚在一起的叶子强力向前推进,又能灵活地绕过路边的下水道口。这把扫帚一天至少要和师傅一起完整地清理完这条路两三趟。但它不会辛苦太久,2天以后,它就会被新的扫帚替代,而那持扫帚的老人,依然来来回回,带来干净的路面。
杂乱的不止是落叶和垃圾,灌木小草们也会胡乱生长,但我们看见时,它们一直都是规矩的模样。
徐年胜在工作(吕琳钰/摄)
滋——滋!刺耳的机器轰鸣声,或许还伴随着浓烈的汽油味,枝叶杂乱的灌木经过师傅的修剪重归平整。
60岁的徐师傅是修剪队伍中的一员,农生环附近的3万多平方米是他的工作范围。重25斤,长超过2米的绿篱机在师傅布满青筋和裂纹的手中轻轻掠过枝叶,落得一地叶子。有时候教学区需要安静,师傅就会把机器换成扫帚去清扫。就连清扫工作,师傅也是有掂量的,“要先扫路边的,8点多的时候会有同学要在这里停车。”
上课要迟到了?拿着行李,到大门前路途遥远?小白师傅早早就在食堂前准备着了。
应明勤正在驾驶“小白”校内车(王磊/摄)
应师傅是小白车队的老红人,在紫金港开了七年的车,七载的风在他脸上留下了道道皱纹。他保持着超高的出车率,也从不埋怨时不时派下来的临时加班任务,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心,他总是心平气和,也总是把自己的车擦得很干净------“车子就跟家一样啊,卫生搞的好,学生才有家的感觉”。
紫金港那么大,出行当然也少不了自行车。哪里磕了碰了?修车师傅在呢!
修车师傅邴兴民(胡宏华/摄)
邴师傅是看着紫金港“成长”的:从最开始搬校区到现在,同学们换了一批又一批,那个小小黑黑的铺子却始终没有换,只是墙上那“五星级商铺”的奖状、旗子在逐年增加。师傅住在华家池,每天早上7点前必须出门,晚上8点钟才能到家,日复一日,“人老了,就不想去哪里玩了,好好守着铺子就好”。
还记得浙里的“网红萌宠”小天鹅吗?那娇嫩的身子是在一双大手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
王化帮在给小天鹅喂食(宗雨肖/摄)
“你问我辛苦吗?不辛苦!只要浙大的老师同学还有来浙大旅游的人看到这些天鹅,鸽子啊觉得满意喜欢,我就开心幸福了。”
王师傅的住处,靠湖的一边养着幼鸟,另一边的地上放着喂养天鹅的包菜和自己割来的野草。桌子上放着切菜的案板,旁边还有一些早上留下的菜叶。再看窗前,摆着的是鸽子的保健砂,门前柜子里放的是饲料,柜子旁的小房间是孵化室。而小小的屋子里属于师傅自己的,不过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台电视。他说:“我对它们啊,就像是对自己孩子一样。”
在浙大,老师也是精心付出的一方,课下备课,课上执笔,将他们的所学展示给学子。
方富民在授课(徐知源/摄)
“有一种坚守叫三尺讲台勤耕耘,有一份情怀叫一室课堂天地宽。”
作为浙江大学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的获得者,方富民老师坦言教书于他就是“a labor of love”——心甘情愿的事,因为心甘情愿,所以愿意付出。一周要上15个课时课的方老师总是愿意且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在一起总觉得自己很年轻”,或许正是这样的年轻,让他逐渐冒出的白发也能够透着生气。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方爸”。
从生活到课堂
从学子到校园
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劳动者辛勤的痕迹
医护工作人员,体育场馆的打理者,
深夜值班的保安,咖啡吧的咖啡师……
限于篇幅不能每个岗位都提到
他们大多穿着朴素的制服
用着简单的工具
却用心用时间,换来了这美丽舒适的浙大
最可爱的人们啊
你们辛苦了
感谢你们在浙大的一切付出!
◆ ◆ ◆
图片来源:宗雨肖|吕琳钰|雷思涵|王磊|胡宏华|徐知源
采访/文案:施紫芃|易际泉
今日编辑:徐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