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5%,较年初回落2.5个百分点;季调环比下降0.08%,不及历史同期水平,表明3月国内工业生产扩张步伐有所放缓。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持续改善是拉动,而传统制造业生产因实体需求修复不强而有放缓形成制约。在政策发力促进需求改善修复和增强微观主体信心下,工业生产有望保持4%以上的增长势头。
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5%,较2月回升0.3个百分点,显示一季度投资项目落地保持稳步推进。三大投资中,制造业和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增速分别回升0.5、0.2个百分点至9.9%和6.5%,而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至-9.5%,房地产投资的承压依然较大,而制造业投资加速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拉动,基建投资在化债压力和财政资金主力推动的双重影响下保持支撑作用。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3.1%,回落2.4个百分点;季调环比增长0.26%,不及除2022年之外的同期水平,3月消费的增长动力下滑。其中,3月,商品零售、餐饮收入的同比增长分别为2.7%和6.9%,较2月回落1.9、5.6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两年复合增长率为3.3%、2.8%。当前居民消费仍集中在必需品类,而可选品及消费升级意愿不强,消费增长动能还需政策加大力度来激发,二季度维持5%以上的消费增速依然有压力。
一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6%,好于预期。3月国内供需呈现出投资改善而生产端放缓的局面,传统制造业生产因实体需求修复不强而对生产形成制约。需求端,3月投资向好回升而消费增速回落,制造业投资拉动效用增强,基建保持支撑作用来对冲地产投资的增长压力,一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拉动会有提升;而在外需韧性下,净出口的拉动有望由负转正;消费端,可选消费品的增长空间依然较大,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拉动或有小幅放缓,但仍可维持在3个百分点之上。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的促进下,制造业投资和消费增长有望协同促进,会是二季度内需增长的关键,来支撑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保持在5%之上。政策端,在经济结构内部分化,需求仍有待加强改善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投放和财政政策的推进节奏有加快预期,如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投放、专项债和国债的发行。央行表述“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预计长端利率难破前低。而“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调节”指向货币政策仍有宽松可能,二季度后期或会是下一个窗口期。
3月,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5%,较年初1-2月回落2.5个百分点;季调环比下降0.08%,不及历史同期水平,表明3月国内工业生产扩张步伐有所放缓(见图1)。三大行业门类中,3月,制造业、采矿业、电燃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同比增速较1-2月分别回落2.6、2.1、3.0个百分点至5.1%、0.2%、4.9%,制造业、电燃水生产和供应业的生产增速仍处于5%左右的较高增长水平(见图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同比增长7.6%,较1-2月仍延续回升0.1个百分点,可见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持续改善是制造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速的拉动,而传统制造业生产因实体需求修复不强而有放缓形成制约。
主要制造业中,3月,计算机通信、汽车、铁路船舶等高技术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0.6%、9.4%和8.6%,虽有回落但仍高于高技术制造业的工增总增速,同时医药制造业的生产大幅回升6.6个百分点由负转正至3.1%,支撑了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增速的稳步回升。而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基本全线回落,其中有色冶炼、化学原料及制品、橡胶和塑料、黑色冶炼、金属制品和非金属矿物等行业生产增速分别回落1.3、0.9、7.8、5.4、6.0、6.7个百分点至11.2%、9.1%、5.3%、3.3%、1.5%、-2.8%,显示主要传统制造业在3月生产的修复势头减弱(见图3)。年初国内工业生产恢复总体好于需求的改善速度,尤其传统制造业因终端需求改善力度不强而生产扩张受到约束,对3月生产的增长动能有削弱。预计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在外需带动下结构分化或还将延续,而传统制造业供需改善仍需政策提振且已见效,总体而言,制造业生产仍有支撑,但工业增加值总值增速或有放缓压力。
主要工业品产量中,3月,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同比大幅上涨,较年初分别回升7.9、20.1、11.9、16.4个百分点至33.5%、28.7%、28.4%、6.6%;而移动通信手持机、金属切削机床、发电机组等的产品产量分别大幅回落29.5、25.8、41.2个百分点转为负增长,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影响出口转弱是关键;而高技术产品产量的结构分化明显,贸易结构转移是主要影响因素。之外,化纤和水泥的产品产量增速大幅回落20.7、20.4个百分点至7.0%和-22%,原油、焦炭、钢材、粗钢等产量分别回落1.7、8.1、7.8、9.4个百分点至1.2%、-6%、0.1%、-7.8%,而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有小幅回升;在高耗能产品生产多数下降且高技术产品结构性有回落下,3月发电量增速收窄5.6个百分点至2.8%,加上水泥产量的降幅大幅扩大,显示3月工业生产总体有所放缓,其中地产项目的落地工作量拖累更大(见图4)。一季度实体工业生产增长6.1%,好于去年同期,总体处于扩张态势,在政策发力促进需求改善修复和增强微观主体信心下,工业生产有望保持4%以上的增长势头。
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5%,较2月回升0.3个百分点,显示一季度投资项目落地保持稳步推进(见图5)。三大投资中,制造业和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增速分别回升0.5、0.2个百分点至9.9%和6.5%,而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至-9.5%(见图6),显示一季度房地产投资的承压依然较大,而制造业投资加速至2022年下半年的增速水平是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拉动,而基建投资在化债压力和财政资金主力推动的双重影响下保持支撑作用。
3月,制造业投资拉动效用增强,累计增速回升至10%的水平附近,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10.8%,高于2月0.8个百分点,可见3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更明显,带动了制造业总体的稳步增长。分行业看,3月,铁路船舶的行业投资增速虽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在24.8%的首位;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投资增速分别有2.1、2.6个百分点至14.1%和13.9%,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效果显现;计算机通信投资小幅回落至14.3%,电气机械大幅回调10.2个百分点至13.9%,但仍都高于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增速;之外,金属制品业明显回升6.9个百分点至16.1%,而有色冶炼、化学原料及制品、纺织业等行业投资增速均有所回落,显示国内拉动需求改善的政策效果在显现,但实体需求改善还需市场主体的预期进一步恢复(见图7)。考虑到一季度国内制造业景气的底部企稳态势显现,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向上动力增强,但实体改善程度对传统制造业投资仍存在一定制约,预计制造业投资后期会有小幅调整,但中枢较去年下半年抬升。
今年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6341亿元,占比16.3%,发行进度低于除2021年之外的同期进度30%以上,受部分高债务省份调低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影响。而去年四季度增发的万亿元国债补充了今年一季度的可用财政资金,使得基建项目在实际推进中的实务工作量落实环比仍有加快。结构上,3月,交运、水利领域投资增速分别回落3.0、0.1个百分点至7.9%、0.3%,而电燃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回升3.8个百分点至29.1%(见图8)。其中水利领域投资自去年12月起来保持在正增长区间,增发国债的定向财政资金带动金融信贷支持为重点水利项目的加快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从实物工作量落地情况来看,4月前两周,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环比下降3.5个百分点至28.0%,较2023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偏低9.8、17.4个百分点,短期基建投资向上大幅突破高增的可能不大,而2024年地方债提前批额度2.71万亿元,一季度仅完成提前批额度的27.8%,预计二季度新增专项债有进入发行高峰期的可能,国债资金的带动还会继续体现,从资金面上看,基建投资的支撑仍在。预计二季度基建投资在资金支撑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基建实物工作量落地有望加快,近期基建投资增速或延续小幅增长态势。
3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降幅较2月的-9%再扩大0.5个百分点,显示房地产投资持续承压未改。3月施工、竣工当月同比降幅分别扩大8.0、1.0个百分点至-19.1%、-22.1%,新开工降幅则收窄4.9个百分点至-25.6%(见图9)。从拿地意愿来看,3月在一二线城市成交土地楼面均价同比明显增长的同时,土地出让金增速在-25%左右的水平,1月的土地市场热度并没有在后期延续。今年竣工增速的明显收窄,保交楼政策的支撑作用已逐渐弱化,专项贷款资金到达项目的效率也有待提高。加上购房需求持续低迷,短期新开工增速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振。商品房销售的量价方面,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当月同比降幅分别收窄1.2、3.1个百分点至-23.7%、-28.5%(见图10),显示2月销售市场有改善迹象,价格也企稳或略反弹,但市场信心恢复还未看到实质改善。3月全国失业率5.2%,较2月略有下降,而一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15%,较2023年的6.33%呈现小幅回落,在地产行业供求关系改变、收入水平也没有明显修复的背景下,居民的购房信心恢复缓慢,3月弱“小阳春”后的二季度销售规模也难进一步改善。
二季度融资支持力度加大,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资金下达,对于新开工等工作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截至4月15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46.3%,预计4月的地产销售降幅仍或在-24%左右。而随着各地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专项贷款,“三大工程”对建安投资增量效应的或会加速体现,地产投资增速总体降幅收窄的趋势还在。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3.1%,较1-2月回落2.4个百分点;季调环比增长0.26%,也不及除2022年之外的同期水平,表明3月消费的增长动力下滑。其中,3月,商品零售、餐饮收入的同比增长分别为2.7%和6.9%,较2月分别回落1.9、5.6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两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3%、2.8%(见图11)。一方面假期过后餐饮服务消费出现明显回落,另一方面商品零售消费恢复的边际改善并未在3月得到延续,消费增长动能还需政策加大力度来激发。
主要商品消费中,3月,通讯器材类、汽车类等可选品消费增速明显回落,分别较2月回落9.0、12.4个百分点至7.2%、-3.7%;烟酒类、饮料类等消费增速也有一定下滑,显示假期过后的相关需求下降;另外,后地产周期的相关消费品增速有升有降,建材、家电消费增速回升,体现以旧换新政策支撑,而家具类消费有一定回落,但均保持在正增长区间;之外,因复工及天气转暖影响,文化办公用品类和体娱乐用品类消费分别回升2.2、8.0个百分点至-6.6%和19.3%;日用品类、粮油食品、服装鞋帽等消费增速也有一定程度的回升,反映出当前居民消费仍集中在必需品类,而可选品及消费升级意愿不强(见图12)。当前消费增长动能主要依赖于经济恢复程度,二季度维持5%以上的消费增速依然有压力。
一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6%,好于预期。3月国内供需呈现出投资改善而生产端放缓的局面,传统制造业生产因实体需求修复不强而对生产形成制约。需求端,3月投资向好回升而消费增速回落,制造业投资拉动效用增强,基建保持支撑作用来对冲地产投资的增长压力,一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拉动会有提升;而在外需韧性下,净出口的拉动有望由负转正;消费端,可选消费品的增长空间依然较大,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拉动或有小幅放缓,但仍可维持在3个百分点之上。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的促进下,制造业投资和消费增长有望协同促进,会是二季度内需增长的关键,来支撑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保持在5%之上。政策端,在经济结构内部分化,需求仍有待加强改善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投放和财政政策的推进节奏有加快预期,如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投放、专项债和国债的发行。央行表述“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预计长端利率难破前低。而“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调节”指向货币政策仍有宽松可能,二季度后期或会是下一个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