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drpei
让父母少花钱,让孩子少受罪。 来自@小儿外科裴医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drpei

孩子在幼儿园不睡午觉,会显得“格格不入”吗?

drpei  · 公众号  ·  · 2024-03-26 09:07

正文


曾经少不更事,期待拥有“婴儿般的睡眠”,长大后才明白,拥有“婴儿爸爸般的睡眠”才是最高境界。


从孩子出生起,“睡觉”这一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引起激烈的讨论。尤其是孩子上了幼儿园,要在学校午休,这对于家长来说可能是仅次于“孩子不好好吃饭”后的第二大世界难题了。


每天守着班级群,等老师发午休照片,时刻提心吊胆——


“这小家伙在家睡觉都得哄着,在幼儿园能老实配合吗?”

“会不会和别的小朋友互相影响,不好好睡觉在那玩呢?”

“会不会因为不好好睡觉让老师不高兴,被批评了?”

“万一不睡觉会不会影响长身体?”


接下来,我们来理性分析一下,这些“关心”算不算是“多虑”呢?又该如何看待和解决“孩子不睡午觉”这一难题?


1、不 睡午觉会影响长身体?


对于“不睡午觉会影响长身体”的说法,我经常跟家长说:“离开生长曲线谈体格发育,都是耍流氓。”


虽然很多孩子看起来“一点儿都没长”,但生长发育曲线画出来还是挺漂亮的。所以,家长们只需要持续关注孩子的生长曲线,凭“事实”说话,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做推测。


话说回来,就算孩子的生长曲线不太好,难道就单单让“睡眠”背锅吗?遗传、饮食、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等等感觉自己受到了轻视啊。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推荐3-5岁的小朋友每天睡10-13个小时,少于8小时或者大于14小时都不太推荐。


睡眠时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只要孩子白天精力充沛,就说明他的睡眠质量是不错的,如果中午实在不想睡觉,也并不困,就不必强求。


有的家长可能会为孩子不睡觉担心影响身体而感到焦虑,而有的家长会不自觉再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比如强迫孩子多吃饭,“你不吃完就长不高!”;强迫孩子上补习班,“隔壁的小明每次都是第一名!”……


更要命的是,这些家长还自以为“为孩子牺牲了很多”,事实上,孩子们为了缓解父母的焦虑,牺牲了更多。


我家孩子,在幼儿园午休期间一开始就是陪老师坐着,在旁边玩玩具。后来,户外活动多了,孩子累了,就自己上床躺着,慢慢睡着了。


周末的时候很少午睡,当然,不睡午觉的那天,晚上就会睡得比较早,算下来总的睡眠时间差别并不大。


2、不睡午觉说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


显然,“不睡午觉说明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这是偷换概念,孩子能不能适应集体生活,需要综合考量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这就好比我们判断一个孩子的发育水平,不能单看身高体重,还得结合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等方面综合评估。


父母在担心“别人的孩子都睡觉而我的孩子不睡觉”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在担心“我的孩子跟别人不一样”。


“随大流”确实能让我们更有安全感。然而,我经常跟家长说要“以终为始”——你的GPS定位不同,走的方向也不同。


那些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 (而不是一辈子随大流做个平凡人) 的家长,却又在从小教育孩子活在别人的“标准”里,这是不是有些自相矛盾呢?


我们都希望别人喜欢自己,然而想让所有人都喜欢,那是不可能的。别人眼里的“我”,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的“我”,而只是他想看到的“我”,或者只是他看到我的一些言行,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我”。100个人眼里就有100个“我”,所以,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里,会非常累,也非常不划算。


孩子的思想和性格尚未发育成熟,在他人表达对孩子的不满时,孩子也一样会感到压力。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该跟孩子站在一边,让他觉得自己是有依靠、有支持的。同时最好能够跟孩子分析一下这件事可能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影响和困扰,然后,引导孩子去做出选择,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碰壁怎么办?再调整呗。谁还没犯过错呢。


3、担心会给老师造成困扰


老师当然希望孩子们中午都乖乖睡觉,不吵不闹,但这句重点其实并不在于“乖乖睡觉”,而应该是“不吵不闹”。


在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家长的沟通最重要的。


首先我们应该先跟孩子谈谈:他究竟是不想睡觉,还是想睡觉但受到了某些影响?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午休期间有个老师经常穿着一件黑色皮衣守在旁边,那件衣服真的臭啊,以至于每次睡觉时闻到那个气味,我都很烦躁。只要老师不穿那件衣服,我就可以好好睡觉。


如果孩子确定只是不想睡,那么我们需要跟他约定:你可以不睡,但不能发出声音影响别人。


如果孩子答应,我们再跟老师聊聊:表达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同时照顾那么多孩子很不容易,自家孩子不午睡,给老师带来麻烦,非常抱歉,已经跟孩子商量过,他仍然不想午睡,但保证不发出声音,不影响其他人午休,也不影响老师工作。最后请求老师在午休期间让他在一旁做其他事,比如玩彩泥、画画。观察几天看孩子是否能遵守约定保持安静,再视情况进行调整。


我相信老师肯定遇到过不午休的孩子,这样的沟通过程,能让老师明白:家长并不是一味地压制孩子,或者宠着孩子,给老师制造麻烦,而是理解老师的工作,通情达理,希望跟老师配合,引导孩子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一个愿意遵守约定的孩子,将来会更好教育引导;而一个积极沟通的家庭,也必然是今后工作的有力保障。


最后,让大家看看我老公的朋友圈截图,了解一下我家孩子 (孩子四岁) 午休的真相。 ( 本文2021年首发于「 怡禾科普 」公众号 )



医学校对:儿童保健科 王馨 医生


相关阅读
孩子睡午觉是必须的吗?
宝宝你还小,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