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信息模型伙伴计划全国行深圳站(以下简称“活动”)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期间启动。活动由华为云创新中心主办,聚焦人工智能与数据标准展开研讨,来自政府、智库、企业的100余位代表参会。
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黄伟文在致辞中提出,宝安区作为深圳的制造业强区,历经40多年发展,已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宝安区GDP连续四年突破两个千亿大关,规上工业产值超万亿,国高企业超7300家,连续8年居全国区县首位,创新能力全国领先,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数排名第五。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他指出,数据是未来人工智能竞争的关键要素,“采好、管好、用好”数据是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如今人工智能数据服务能力仍有短板,数据供给不足、数据加工不精、数据应用不强的问题难以满足产业创新的需求。对此,全行业应该构建数据融合互操作架构,以信息模型为内核,面向数据供给、加工和协同共享等环节,构建支撑多源、异构、海量数据融合处理和流转交换的系统化框架。2021年,中国信通院联合30家单位发起“信息模型伙伴计划”,截至目前,伙伴单位已发展为83家,初步建立起了人工智能数据融通生态。未来,各行各业可以依托AI数据融通生态,以产业创新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行业性质的数据互操作良性合作机制。
华为云生态发展与运营部部长陶志强表示,国内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华为云的全栈大模型能力,包括盘古大模型和昇腾AI云服务,同时积极适配DeepSeek,能够快速响应国内企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长期以来,华为云秉承着做行业数字化“云底座”和“使能器”的使命,一直和深圳市深度合作。2019年以来,华为云已经在深圳累计落地10余个产业创新中心,与超过3000家企业达成项目合作关系。2024年,华为云在宝安区政府的指导下,联合创办华为云(宝安·前海)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未来将继续携手各生态伙伴,全面助力深圳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在分享环节,自变量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杨倩认为,从机器到机器人是一种追求与现实的“范式转移”,构建可精细操作的人形机器人需要一套统一的全身控制策略。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栋表示,通过AI大模型驱动工业视觉技术变革,可以在工业质检、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等领域释放出巨大的动能。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解决方案部部长李会明介绍说,随着制造企业从传统的“职能型供应链”向“数智化集成供应链”全方位演进,多行业多制造模式为集团化统一运营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目前国内MOM(制造运营管理系统,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产品缺乏统一平台、标准的平台赋能支撑,往往出现“弱产品+强定制”的形态,每逢新的需求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需求的出现,产品都要推倒重来,整体的可持续性和快速迭代性都很弱,无法跟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本次活动公布了2024年信息模型伙伴计划数字化转型应用案例,此次入围的6个案例覆盖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数字水务等领域,重点关注如何通过信息模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解决行业痛点难点问题。截止目前,信息模型伙伴计划共打造应用案例30余个,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应用案例发布环节
未来,信息模型伙伴计划将继续以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加工、产品测试、信息模型库为抓手,构建人工智能数据融合互操作生态,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