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是之
笔耕不辍,这里将分享我关于经济学、教育、成长等方面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13 小时前  
运营研究社  ·  《小红书种草与转化实战手册》包邮送,真香! ·  18 小时前  
运营研究社  ·  年入100万的运营操盘手自曝:“我的工资单里 ... ·  18 小时前  
91运营网  ·  小红书引流手册.pdf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是之

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优势

张是之  · 公众号  ·  · 2020-10-25 22:53

正文

文丨漫天霾

本文转自公众号 观念的后浪
企业家的高利润 意味着劳动者的高工资
当企业家预测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进行经济计算,并付诸行动进行投资时,他会在市场上竞买生产要素组织生产。如果他判断正确,在生产销售的初期,会赚取高额利润。利润证明了消费者的迫切需求得到了满足,资源被配置到了正确的用途上。这是消费者金钱投票的结果,是对企业家承担不确定性、正确配置资源、高超的的判断力的犒赏。
企业家赚取的利润,除一小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外,其余大部分会转化为储蓄和进一步的投资。这种投资和生产行动对所有人都是有利的。资源是稀缺的,他的投资行动意味着要将要素从已经被占用的生产过程吸引过来,或者将闲置的要素盘活,形成新的资本结构,那么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意味着资源的价值得到了提升,资本持有者会赚取更高的利息,土地所有者会获得更高的租金。
劳动力和土地一样,也是原始生产要素,因此其价格(也即工资)同样遵循这样的经济规律。企业家必须用更高的工资吸引在其它生产线上就业的劳动者。假若货币工资相同,他吸引劳动的因素必然是较好的工作环境、较多的休闲等,使劳动者在相同的货币收入下有更高的心理收益。如果他不提高工资,或者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劳动者为什么要从过去的岗位上跳槽呢?
由于部分劳动者被吸引过来,原来的相关行业和企业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因此也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雇佣到劳动者。其结果就是新行业和老行业的工资率都得到了提高。
因此任何一个行业和企业投资的增加,一方面会提升人均占有资本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企业之间会在市场上竞买劳动力。二者都会引起工资上涨。所以,劳动者收入提升的根本原因是投资量的增长,有更多的企业在市场上竞相雇佣他们。换句话说,就是劳动者有更多的企业可供选择。
这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要提升所有人的收入,必须有一种鼓励人们储蓄、投资和创业的制度环境,任何干预主义的举措,都会阻碍储蓄和投资,减少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最终使所有人选择变少、处境变差。
这样的制度环境,一言以蔽之,就是市场经济,就是财产权。

市场经济中的劳资关系和工资增长
市场经济中的劳动者和企业家是平等的契约关系,是合作伙伴。是企业家和企业家在竞争,劳动者和劳动者在竞争。劳资双方形成合意合作生产,不存在强制劳动,没有侵犯财产权,是双赢的交换。
劳动者之所以选择打工而不是直接创业,是因为他认为打工对他是有利的。如果自己组织生产,一方面要承担不确定性和亏损的风险,另一方面在生产期间他是没有收入的。是企业家独自承担可能倾家荡产的巨大风险,将未来产品的一部分提前支付给劳动者;劳动者则不论企业盈亏,都可以取得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企业家用当下的节制换取未来的更大满足,劳动者则更看重当下的满足。
工资的多寡,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企业家愿意给劳动者支付多少工资、劳动者愿不愿意接受,都是自由意志的表达和协商的结果,只要他们达成协议,就说明双方都认为这是对自己有利的,否则这种交换不会发生。
工资的提高,归根结底是储蓄和投资增长推动的。资本积累使得人们可以在确保衣食无虞的前提下投资于较长时间的迂回生产,换取未来的更大产出;可以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劳动生产率。这是工资增长的唯一可行途径。
当立法机关人为规定的工资标准高于市场工资时,企业家会裁员或者减少雇佣,并且意味着低技能的劳动者自始至终不会得到雇佣。因此最低工资法会造成失业,使劳动者的处境恶化。
当工会通过暴力胁迫的方式争得的工资率高于市场工资率,并且禁止未加入工会的人以较低的工资工作时,企业成本上升,盈利能力降低,无法扩大投资,产出减少,会导致所有人受损。而加入工会的这部分工人工资的上涨,是以其他工人的工资下降或者失业为代价。
所有干预主义的措施,都会让人们变穷。所有所谓的“市场失灵”,都是干预主义结出的恶果,而不是市场本身的过错。

奴隶制消亡的根本原因
奴隶制的消亡,在许多人看来,是奴隶的抗争和正义之士斗争的结果,是人道主义和人人平等理想的实现。但其根本原因,是自由的意理在观念竞争中取得了胜利,这种意理揭示了一个道理:和平合作比起强制奴役,有更高的生产率,不但会造福奴隶,而且会造福奴隶主。
道理很简单:一个被人强制和监视而劳动,劳动成果自己只能占有很少一部分的人,只会将工作干到免于被惩罚的程度;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也不是由自己决定。而一个自由的劳动者,会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更高的产出,千方百计满足他人的需求,因为其劳动成果归自己所有,自利的动机会驱使他这样做。
奴隶的自由,同时意味着奴隶主的自由。一个奴役他人的人不是自由的,他被囚禁在偏见和短视的牢笼中。自由意味着人格平等、自愿交换,而不是身份压迫和损人利己。
当双方都自由,在自愿的契约下形成合作关系,他们的利益是和谐的,而不是对立的。双方自由意志充分发挥,都有强烈的辛勤工作的动力,更高的产出不但有利于双方,而且造福于所有人,创造出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准。
自由市场经济,这种较高生产率的生产方式,取代了奴隶制这种较低生产率的生产方式,这才是奴隶制消亡的根本原因。

从来没有什么“低人权优势”
有人认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低人权优势”,这真是荒谬至极。低人权,怎么会是优势?它在语义上就是自相矛盾的。更重要的是,不论是从伦理上,还是从经济上,它显然都是劣势。如果按照这种荒谬逻辑,把人都变成奴隶,人权最低,因此优势就最大化了,岂不荒唐!
中国的经济腾飞,恰恰是人权逐步提高的结果。是人们突破计划的束缚,挣脱听从号令的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赢得自由选择的权利,财产权逐步得到了保障,强大的利润激励机制激发了人们无穷的创造力和工作动力,因此才实现了财富的迅猛增长和生活水平的全面改善。
有些人肤浅地认为,中国劳动者工资低、权益无保障,因此成本低,出口占优势。这是荒诞不经的的剥削理论的变种,是干预主义的吹鼓手。它既是无视历史的颠倒黑白,又是思维懒惰的经济学白痴。
把改开前后劳动者的自由度、工资水平和权益保障做一个对比,就知道为什么说他们是颠倒黑白。
从国际比较来看,在经济起步阶段,劳动者工资低,是因为低人权吗?当然不是。其根本原因是“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用经济学术语讲,是缺乏资本积累,没有投资,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因此每一个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很低,所以工资就低。同理,发达国家之所以工资高,就是因为人均占有资本量高。拥有资本,就是离经济繁荣的目标更近一步。
当制度环境改善,人们的财产权有保障,资本就会增加,带来相应的技术进步。这时候,同样的劳动,产出大大增加,因此工资就会节节攀升。这既是逻辑推理,也是这些年真实发生的历史。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走过的都是这样的道路。经济学原理,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那种认为此时适用、彼时不适用的所谓经济学,都是披着经济学外衣的政治操弄术,是既无知又无耻的信口雌黄。
保障财产权,是“人人平等适用的抽象行为规则”。每个人的财产权都要有保障,不能厚此薄彼。企业是人的集合,当然也不例外。强迫企业雇佣某一类人、支付比市场价格更高的工资,就是侵犯企业的财产权。一个工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边际产品价值就值这多么,却要瓜分和享用企业的全部产品,是贪得无厌的强盗行径。试问:你投资了吗?你决策了吗?你组织生产了吗?你面对不确定性并承担风险了吗?
一个侵犯财产权的社会,最终走向的就是普遍贫穷。所谓保护财产权,当然不是保护一方,侵犯另一方。
尊重市场的逻辑,互不侵犯财产权,一切凭能力取胜,自由交换,不学西方白左最低工资、环境保护、福利主义等等那一套虚伪的骗术,不采用干预主义侵犯企业财产权的强盗逻辑,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发挥这个优势多一点,经济进步就快一点;放弃这个优势,经济就陷入停滞。毫无例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