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淘好片,刷好剧
我探很少见到有片子的口碑如此分化。
一部分人看的时候,从开始的震惊和疑惑,到接受,到狂笑,最后到感动到哭。
心路历程跌宕起伏:
还有一部分人,从开始的疑惑之后,就始终无法接受,汗流浃背,脚趾扣地。
我探,包括身边一些喜欢看电影的影迷。
基本上都是前者。
但对于普通观众,和那些不常去影院的观众来说,后者的概率更高。
口碑的两极也体现在评分上,豆瓣开分7.7。
其中5星比重高达29%,接近3成,远高于一般影片15%-20%的比例;
1星比例2.8%,在近期的片子中也是很高。
片子很癫,相当癫,没点“神经病”可能都无法get到。
我探非常喜欢。
但,
这片子并不适宜所有人观看。
它不像《死侍与金刚狼》那样粉丝向。
而是,个人风格强烈。
极强的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挑战着观众的接受程度。
因为它有极强的个人风格,且针对特定的观影人群。
2024年,最独特的华语片非它莫属。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这部颇具争议的年度话题之作——
「从21世纪安全撤离」
Evacuate from the 21st Century
黑马?不一定。怪马,铁定!
《从21世纪安全撤离》是只有
“神经病”
才能看懂的电影。
故事中的地点设置在一个名为K星的地方,压根不是地球上的事儿。
在K星上有三个刚满18岁的少年:
王炸、王诚勇、泡泡。
这哥仨儿被命运选中,拥有了靠打喷嚏可以往返未来二十年的能力。
从左至右:王炸、王诚勇、泡泡
他们从1999年去到了2019年,然而发现2019年的生活完全不是他们所想要的。
王诚勇和女友杨艺分开了,而王炸反倒遇到了又酷又飒的女孩刘连枝,但在谈恋爱之外,他们还要联手对抗想要毁灭世界的大坏蛋。
怎么样,看到这段不知所云的剧情,脑袋上是不是已经画满了问号?
目前还算不上是黑马吧,但铁定是匹怪马。
2009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叫做
《李献计历险记》
的动画短片。
那时候,“神经病”还没有引申意义,但《李献计历险记》便已显现了“症状”。
两年后,大银幕出现了一部同名的真人电影,由郭帆执导,联合执导中还有一人名为李阳。
于是,“年轻优秀的飞行员”飞出自己的那片天,被大众所知。
此后几年,他又拍了两个小短片,一个名为
《坏未来》
,另一个名为
《少年异能事件?!》
。
前者讲一个叫孙白的人其实是降落在地球上的陨石,身上有切换好人坏人的装置。
后者讲一群拥有特异功能的少年为国家解决了洪灾。
短片这么玩可以,但李阳想搞一部更飞的长片也这么玩。
2015年,他完成了《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剧本初稿。
《从21世纪安全撤离》终于从一沓稿纸变成了可以推进的电影项目。
而到今天,我们终于见到这部从九年前一路走来的作品的真容。
但熟悉李阳导演的影迷,一定会高呼这完全就是他的手笔:
就像《李献计历险记》中患有差时症的李献计,拼命打通游戏的目的是要进入到不同时空寻找自己的女朋友王倩。
所以,与其说《从21世纪安全撤离》是一部软科幻片,不如说这是一出浪漫的狂想曲。
左:成年王炸(张若昀饰演)
右:刘连枝(钟楚曦饰演)
赛博菌子:又飞又癫
前面说过,《从21世纪安全撤离》只有“神经病”能看懂。
《从21世纪安全撤离》并非没有故事,但它的故事非常不遵守叙事逻辑。
“打喷嚏能穿越二十年”
的高概念刚刚交代,观众还没反应过来。
第二个观影门槛就来了——极具风格化的视觉和叙事表达。
而当观众刚刚接受这三个少年要厘清二十年后的命运转变时。
有网友戏称《从21世纪安全撤离》是
“赛博菌子”
。
其实所谓
“赛博菌子”
的致幻效果,是来源于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他能突破常人的思维,用更新鲜的、刺激的玩法带着观众一起遨游。
比如王炸发现反派韩光使用的招数来自二十年前的游戏十六人街霸
,便穿越回去抢走了借给韩光的游戏。
于是,二十年后的韩光不仅战力全部丧失,还变成了一个大胖子。
再有,王炸脑袋被钢筋刺穿并没有死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脑子小死不了。
更有意思的是,反派韩光的家竟然是
《我爱我家》
的布景。
不管合不合理,我都要把我表达的东西,贴脸怼到你眼前!
《我爱我家》剧照
除了表达主义,主要让片子“很飞”和“很癫”的,是超现实主义。
-
即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
如同点火器一般推动李阳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原始的冲动和自由意象的释放。
而把角色的思维视觉化、情感具像化,用炫目的、密集的蒙太奇呈现出来。
等于是把超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的扭曲和抽象化)
相结合。
因此,人物脑海中的倒计时能直接变成数字呈现出来。
甚至还干脆黑屏,玩起播放设备故障的梗。
但也因此,对于习惯看现实主义作品的观众来说,很可能会觉得接受无能。
再加上没有八九十年代流行文化情结,就完全无法理解片中的种种元素。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从21世纪安全撤离》不适合所有人群观看。
其实是情绪的外化和夸张化,这是一种确实难以被大众接受的表达方式。
自我感动?并非如此
《从21世纪安全撤离》作为私人化的产物,极具个人作者色彩。
能理解,毕竟是2015年所写的剧本,有很多表达确实已经过时。
只是想探寻在中二热血的背后,究竟有没有更深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