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几天前发生的一件小事。
连日的高温,闷热的天气,我们一家正围坐在饭桌前吃晚饭。任由开着最大风速的风扇快速转动发出呼呼的声音。淘淘吃饱了,吵嚷着要下来,我把她抱下来让她自己玩。我们继续自顾自的吃着饭,时不时的撇一眼正在独自玩耍的她。突然她的一个动作,吓得我立刻将其拉回。
她把小手试图伸进快速转动的风扇叶,风扇的保护罩大人的手是伸不进的,但小孩的手指纤细,真的可以塞进去。我一边大声喝止住淘淘,一边迅速得将其拉回。她可能很少见到妈妈这样声色俱厉的样子,也吓得哭出声来。
看着已经远离危险的孩子,我也平静了很多。我把她抱到身上,柔声的跟淘淘解释:“妈妈那么大声是不是吓到宝宝了,所以淘淘被妈妈吓哭了。”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淘淘点了点头。
我又接着说,“风扇扇叶在快速转动时,扇叶就像刀片一样锋利,淘淘小手指如果伸进去就会被锯掉,会流血淘淘就没手吃饭,没手玩玩具,没手和妈妈牵手了!妈妈也会特别特别心疼的!所以风扇扇叶在快速转动时是决不能把手伸进去的。”
为了让淘淘理解什么是风扇扇叶在快速转动这个概念,我把风扇先关掉,和淘淘一起观察扇叶由一个大圆圈逐渐变成四片扇叶的过程,直到四个扇叶一动不动停下来。
我一边指着扇叶一边跟淘淘说:“你看,这就是风扇没在工作的状态,咱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有1、3、3、4四片扇叶,刚才它在工作时,就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刀刃,看不到这四片扇叶了,变成刀刃时,手是不可以伸进风扇里的。”
讲完这些,淘淘似乎明白了一些。我们重新打开电风扇,淘淘也没再试图将手伸进风扇。
饭毕,我们坐在爬行垫上陪淘淘玩,淘淘嘴里还念叨着:“不能把手伸进电风扇”,我立刻夸奖了淘淘,“我们淘淘已经有安全意识了,这样你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小手啦!现在我们可以一起用手来画画了!”
自此,淘淘再也没有将手试图伸进电风扇的举动了。
一直以来,淘淘都是别人眼中听话乖顺的孩子。不蛮横,讲道理。同小区的小朋友想玩她的电动小汽车。此时她正在玩,两个小朋友坐一起又会非常拥挤,我会告诉小区小朋友,这是淘淘的玩具,淘淘现在很想玩,小妹妹再耐心等一下,等淘淘姐姐玩好了就给你玩。
转过头我也会跟淘淘说:“淘淘你看,妹妹在一边等着,也很想玩,咱们先玩,玩好了就给她玩一下好吧?”等到孩子玩了一会,我跟她说“淘淘玩好了,要下来了,妹妹可以玩一下喽”,淘淘一般都会很配合的下来。
淘淘的这些举动让人无论如何都与Terrible two歇斯底里与大人对抗的蛮横宝宝联想不到一起。然而,只有当妈的才有体会,孩子在特定时期的表现诸如吃手,到处翻箱倒柜,抗拒刷牙洗脸洗头,不顺心就发脾气摔东西这些一样也不会少。
养育孩子像是一场充满奇异的科学探秘,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或基于长辈的经验,或延续或试图改变那个童年的自己。我比较认同,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给予充分的爱和尊重。让孩子与我们能够建立起最紧密最信任的联结。
在此基础上你才会发现,和孩子的一切沟通都会变得很有效,因为孩子的内心注满了对你的信任。
“孩子就是上帝用来磨平我们棱角的砂纸。”
理解孩子在每个阶段的特点或许就会让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变得不再那么焦躁。正如今天偶然翻到的南方周末的一段话:“父母真正能理解孩子,并依照孩子的不同状态,给予恰当的协助与引导,让孩子的内在自主成长能更顺利。”而这需要父母大量的学习。
常言道“3岁看大,七岁看老”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三岁之前,我们为人父母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在孩子探索自己世界时,想摸东西是很正常的。
最新的大脑研究表明,
因为孩子的发展适应性行为而惩罚孩子,会阻碍其大脑的最佳发育。
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允许孩子摸他们想摸的任何东西,而是需要我们用和善坚定的方法教给孩子可以摸什么,以及不可以摸什么。
对于会爬行的孩子,淘妈不建议为孩子购置婴儿围栏,而是在家中做好安全防护,以此减少我们开口说“不”的次数。
要将贵重的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在电源插座外面装上防护罩,固定好孩子可能会损坏或伤到孩子的物件。比如厨房的柜门,为防止孩子将碗打碎可以将柜门上锁。
对于禁止孩子做的事,也不能用大人的权威喝令孩子不可以,而是要将不能做的原因讲给孩子听。在不具危险的条件下,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并承担一定的后果。比如孩子想玩剪刀,虽然我们知道这是很危险的器具不可以给孩子玩,但执拗的孩子偏要玩,我们不妨试试用剪刀的尖子轻戳一下孩子,体会到痛感之后孩子就会知道这是一件危险的物品,她就知难而退了。
不要因为大人的怕麻烦,而限制孩子。嫌弃地板会将孩子昂贵精致的小衣服弄脏,所以成天抱在手上,孩子不是你的洋娃娃,她是独立的个体,想要四处攀爬,她甚至根本不希望穿上这些精致的衣服。
嫌弃孩子自己吃饭会弄的地板一片狼藉而大包大揽,剥夺孩子吃饭的权利你以为这样更加省事,给孩子喂饭只是为了让孩子填饱肚子,你以为这样更加省心,孩子也会吃的更多,但这又是孩子想要的吗?
她想研究饭菜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口味,想要自己努力练习将叉勺一点一点送入口中的机会就这样被无情剥夺了!
你会因为孩子在我们做家务时给我们帮倒忙,而希望她能够安静的坐下来一动不动,你给孩子打开了电视保姆,孩子迷恋电视后,我们却又开始埋怨起来,这孩子天天盯着电视,成了电视迷了!谁,又是始作俑者?
针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解决的方法千千万,但万变不离其宗,请看到孩子行为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出现?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观察,
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有原则的养育
。
最后,借由海桑的一首小诗送给大家,也许这才是孩子们想要的童年,最后祝大宝贝,小宝贝们“儿童节快乐!”
一个小小孩,如果他干干净净
衣帽整齐,如果他规规矩矩
这可并非一件多好的事
如果他一开口
便是叔叔好阿姨好再见再见你好
如果他四岁就能让梨
这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小小孩,应该是满地乱滚
满街疯跑,脸和小手都脏兮兮的
还应该有点坏,有点不听话
他应该长时间玩着毫无目的的游戏
他是一只自私、可爱又残酷的小动物
他来到世上,是为了教育我们
让我们得以再一次生长
而不是朽坏下去
——海桑 《我是你流浪的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