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国台风就要过境了。
有了第一大报的呵斥,鬼畜和表情包界又痛失一块版图。
作家余少镭先生在此之前,就预见了事情的走向。
下文是他“造成语的反”系列之一,虽是文字游戏,但却不知道比那些社论檄文高到哪里去了。
成语故事:
丢马保国
文|余少镭
【文字游戏 切勿当真
若有雷同 纯属巧合】
丢掉一匹马,却保住了国家(君)。比喻牺牲宝贵的东西保护最重要的。后被用于象棋战术,也作丢马保帅。
近义词:丢卒保车、丢车保帅
初,穆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穆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穆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虏晋君以归,丢马保国,诸侯皆称善。
——《异史记·秦世家》
当初,秦穆公丢失了一匹好马,被岐山脚下的三百多个野人捉到,杀了并分吃掉。没多久,官兵追捕到参与吃马的野人,全部抓起来,准备法办。秦穆公说算了,君子不能因为牲畜的命而伤害人命。我听说吃马肉如果不喝酒会很伤身体,这样吧,把宫里的好酒拿来请他们喝。酒喝完,把他们全放走了。
后来,那三百野人得知秦晋发生战争,就自带干粮来参战。到的时候,刚好秦穆公被晋军包围了,野人们一个个高举兵器,不要命的冲进包围圈,解了秦穆公之围。最终秦军大获全胜,还活捉了晋惠公。秦穆公丢马保国的事,在天下传为佳话。
秦穆公上位不久,隔壁晋国内乱不断,逃亡在外的晋国公子夷吾找到姐夫秦穆公,请求派兵护送他回国夺位,并许诺回扣八座城。秦穆公觉得划算,就答应了。
夷吾在秦国重兵保护下回到晋国,立马上位,成了晋惠公。不料,他一上位就翻脸不认,根本不兑现八座城的承诺。秦穆公不想那么快跟晋国开撕,吞下了这口气。
秦穆公是秦王嬴政的先祖
(电影《荆轲刺秦王》剧照)
三年后,晋国大旱,民不聊生,晋惠公竟然厚着脸皮派人来秦国借粮。秦穆公犹豫了一下,听从百里奚的话,看在百姓份上,把大量粮食源源不断送到晋国。
风水轮流转,两年后,秦国发生了饥荒,秦穆公心想,晋国该还粮了吧,就派大臣到晋国要粮。没想到,晋惠公不但赖着不给,还听信臣下的话,想趁着秦国饥荒,发兵伐秦。
秦穆公怒了,真是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也挥师伐晋。这一年,是公元前645年。
秦晋两军一接战,晋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韩原——就是今天陕西跟山西交界的韩城一带,战场上发生了反转再反转的剧情。
《左传·僖公十五年》写得比较详细,说晋军三败退到韩原,晋惠公手忙脚乱准备应战,却选了郑国进贡的马来给他驾车。这时大臣庆郑劝他说,上战场一定要用国产马,因为国产马熟悉水土地势,听懂您的话,方便指挥。外国马“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用了肯定后悔。
顺便说一下,“外强中干”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
春秋时期,马拉的战车就像现代的坦克,在战场上占绝对优势。但用什么马来拉也会影响战局,庆郑的意思,外国马不熟悉国情,水土不服,还没跟晋国的实践相结合就用在实战中,注定要被它带入坑。
晋惠公不听。
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一统中原,过程中免不了“丢马保国”
(电影《英雄》剧照)
一开打,晋惠公倒是不怂,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但他的郑国马向前冲出没多远,就陷进泥坑里,怎么拔都拔不出来。晋惠公向庆郑呼救,庆郑说,我苦口婆心你不听,非要进坑,救你干嘛。掉头就走。
这时秦穆公的马车也快速冲上来,远远把秦国军队甩在后面。晋惠公手下毕竟还是有猛将先锋,及时赶上,一边救护晋惠公,一边围住秦穆公。
秦穆公寡不敌众,眼看就要被活捉,突然,几百个野人斜刺里杀出,反包围了晋军先锋,一阵围殴砍杀,晋军不敌,晋惠公就这样被活捉了。
野人的说法《左传》里没有,来自《史记》。所谓野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像《权力的游戏》里面那样,而是指山野之人。这三百多个野人,前面说过,之前分吃了秦穆公的马,不但没被惩处,还得到秦穆公赐酒,现在报恩来了。
秦穆公失去一匹好马,却得到三百野人的舍命相助,保住了国君之位,跻身春秋五霸排行榜,这买卖实在太划算了,“丢马保国”的佳话,遂名扬天下。
当然,像晋惠公那样的脑残君主,也只能干得出“保马丢国”的事。所以,丢马保国,还是保马丢国,你挑。
1.中超广东球迷可以随意“丢裁判”,那很可能是幕后黑手在丢马保国。
2.丢马保国定律:如果你看到有人在持续丢马保国,那肯定是有人在丢马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