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今天参加了个会,公开谈了对当下房地产行业的观点,依旧是大白话,观点明确,充满数据,很有料。
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在GDP中要占到30%,这个行业的卖地收入加上税收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40%。这个行业的贷款,占28.9%,加上其他行业贷款,用房地产做抵押的,是50%。所以这个行业太重要了,占的资源已经太多了。
改变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已经是一个国家的政治高度和长期战略选择了,我们要理解这次的调控。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压力那么大,什么时候能够放松?我说不太可能。
大家记得2016年10月份,那时候限价,很多人其实是误判了。觉得2017年两会以后就能放开,结果没有放开。说十九大以后放开,结果没有放开。说2018年两会以后放开,还是没有放开,一直等到今天,已经第四个年头了,还是没有放开。主要是这个行业确实太重要了,要理解新形势。
未来房地产整体规模,原来我们说60%多,刚才盛司长说53点几的城市化率,将来还要达到80%多,2030年到达70%,这个空间还是挺大的。
在座的每一个人,你身边的10个人,肯定有5个人想要改善,你不换也能活着,但是都想换。
你任何10个朋友里面,肯定有一半的人想换房子,这种情况我估计还会保持很多年。
还有一个变化,到15万亿的量级的时候,从增量市场往存量市场变。
原来在2007年的时候,这个行业的年销售额是3万亿,2008年的时候降了一点,2点几万亿。到了2010年的时候,是4点几万亿,到2011年大概5万亿。从2007年到2019年,涨了5倍。从2011年到现在涨了3倍。所以我们在座的开发商在这些年里面一直在抢占的是增量,有那么多增量,所以大家日子都好过。
但以后就是存量市场了,注意我不是说二手房,而是说就这每年15万亿存量上下晃悠,不会再多了
,这个时候就难做了。从大家抢增量到抢存量,这其实是一个特别大的变化。
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前五名大概是18%,我估计在五年里面,这个行业的前五名能占到30%。
为什么?因为行业规律,比如汽车行业中国前五名是51%,啤酒行业是73%,空调行业78%,手机行业83%,我说的就是前五名。
我们这个行业,前五名是18%,所以再过五年,30%问题不大。
有很多风险暴露出来,但是并购是解决风险最快的。如果你还不了银行的钱的话,基本上从你违约到最后你把它拍卖掉,大概平均需要四年时间,快的话需要三年时间,但是并购的话三个月或者半年就解决了,所以并购是化解行业风险的最好方法。
P.S. 我觉得老孙此处的潜台词是:地价这么贵,还是并购划算啊,雪中送炭也好、乘火打劫也罢,并购可以快速完成扩张。
... ...
最后我想反驳一个观点,这两年很火,叫:
房地产不是蓄水池,而是水龙头。因为房贷多了,M2才多。
逻辑没问题,但观点我不太同意,我坚持认为房地产就是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