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三易生活
相信“索粉”和“非索粉”的反应是截然相反的:前者会一一列举种种“黑科技”;而后者会疑惑:不过是一个消费数码品牌而已。
首先,索尼是“技术的索尼”
作为一家消费电子企业,独有的技术永远比明星代言人更有说服力——索尼在“技术”上的产出令人惊叹,因为这家企业自从创办初期一直坚持自主技术研发。
1945年10月,工程师井深大在东京日本桥的白木屋百货仓库成立“东京通信研究所”。追随者盛田昭夫在邀请之下加入共同经营,于1946年正式成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在东通工的“成立意旨书”中,井深大写下“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建立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期待成为“工程师的乐园”。
正是在这种充分尊重工程师的创造力,充分鼓励进行自主研发的氛围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从当时还属于高端产品的钢带录音机和黑白电视入手,一边生产、一边改进——积累最早的研发经验和资金。
到了1955年,当时的电子工业出现新的技术风潮——晶体管技术。虽然晶体管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并不被看好,但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却立刻决定,要发展晶体管技术。他们雇佣当时在海外留学的大贺典雄作为技术观察员,一边由大贺在海外市场参观、将最新的晶体管技术动向写成报告发回国内,一边日本国内的科研人员也加紧开发——最终,在当年成功发表世界第一部半导体收音机–TR55,同时,“SONY”作为商标开始使用。
然而,在半导体收音机大获成功的同时,SONY在电视领域却陷入低潮。社长井深大坚持以良率极低的自主架构“Chromatron”制造彩色电视,导致一部的开发成本高达四十万日圆。
然而,正是“工程师社长”的坚持,为SONY后来的技术积累宝贵经验。四年之后,还是井深大,亲自领导一个开发小组,成功制出和当时所有企业的技术都不同的“单枪三束”Trinitron彩色显像管,成功扭亏为盈。
索尼为了发展技术、培育工程师而不惜成本,甚至导致公司巨亏的案例后来也多次发生过。非常有名的就是2003年的QUALIA高阶品牌系列。其中的Q005液晶电视早在2004年用上全RGB LED背光模块——尽管导致吓死人的售价和功耗,但作为世界上第一款RGB-LED背光电视,Q005直接启发后来的“量子点”技术。
其次,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我们在卖场看到的4K电视的画质十分出色,回到自己家使用时却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是因为片源本身的清晰度不够,而电视内部又没有良好的处理方案实现低清向高清的转换。
上世纪80年代,盛田昭夫提出“有必要将最高档的硬件与最先端的内容结合,才能掌握市场”的理念。
1989年9月25日,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日本索尼陆续并购CBS的电影与音乐部门,使它成为SPE的旗下子公司。而到了2004年,索尼又并购历史悠久的米高梅电影公司,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
现在,索尼的业务涵盖电影摄像机、电影公司、广播转播技术……因此,索尼才得以研发出针对性的电视画质修复技术——不是单纯的算法,而是一颗硬件芯片(X1系列)。
这颗芯片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内部拥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能够分析画面的构成元素之后,用数据库里的“正确数据”去进行替换、修复,从而实现完善的高清观感。这是只有拥有完整电影拍摄、制作、传播、回放“产业链”的索尼才有可能做到的。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音频领域:1983年,索尼和飞利浦讨论制定CD唱片标准,飞利浦的工程师们建议将CD所能容纳的音乐长度取整数为60分钟,但时任索尼社长大贺典雄强烈反对。大贺提出,如果将CD的音乐容量扩增到74分钟,可以完整收录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最终,飞利浦的理工男败给索尼的音乐家,我们才可以在CD上完整欣赏到更多的大师作品。
同样,Walkman不仅是随身听时代的开创者,索尼也在数字音频领域持续研发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技术。
首先,索尼Walkman内建有可以将压缩音频修复无损音质的DSEE-HX引擎,而它的算法来自索尼唱片多年积累的实际音频数据库。
其次,针对蓝牙耳机音质不足的问题,索尼不仅开发LDAC无损蓝牙传输技术,还将它公开化。
最后,还是大家最熟悉的“Hi-Res”音频规范,同样是公开化,成为行业普遍接受的音频新标准,直接推动个人随身听和手机音频技术的再发展……
可以说,索尼确实是“技术的索尼”,但这个技术并不是沾沾自喜、闭门造车,而是和艺术、娱乐、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更好的数字娱乐,一群工匠们孜孜不倦地持续创新着。
当然,还有令人惊叹的“索尼设计”
当然,一部产品,再先进,再强大,没有好的“卖相”是无法征服市场的。令人庆幸的是,索尼从不缺少设计的才能和决心。
早在磁带Walkman时代,索尼在超薄设计、金属材料的运用等方面发展得相当成熟——在WM-EX20(1999年)上,已经可以做到仅有16.9mm的全金属机身,而当时的SONY耳机甚至早已用上钻石振膜(E484、585)、小羊皮的头梁(MDR-R10)、百年树心木整体打磨而成的腔体(同样是R10)等等现在看来都相当不可思议的材料。
更不可思议的设计集中出现在“QUALIA”系列产品中——这是索尼为了树立品牌形象所提出的特别产品企划。
索尼各个分公司提出自己的“QUALIA”产品提案,并交由高层所组成的“QUALIA”委员会进行评估。评估的标准并不仅取决于产品的功能及规格,更包括产品是否能创造“情感价值”,通过审查的产品提案会被给予一个“QUALIA”序号,并以订单方式生产。
在SONY QUALIA产品线里,出现世界最小的数码相机、世界独一无二的悬浮式CD驱动器、世界第一款1080P家用投影仪、世界最高音质的头戴式耳机等等诸多“黑科技”产品,不仅技术出众,而且每一款都极具艺术与科幻气息的外观。
后来,不限成本的QUALIA计划导致索尼巨额亏损,最终不得不暂停。但是它的确诞生一批宛如“天外来客”的超高质感产品,同时培养一批设计师和工程师、积淀一大批远超时代的科技……
直至今日,我们在索尼的手机、电视、耳机等产品线里,依然可以看到QUALIA当年的设计风格。而在索尼日本官网上,也专门开辟“SONY DESIGN”板块,展示那些充满艺术和技术质感的产品设计……
可以说,索尼的发展史既是人类数字娱乐的发展史、索尼的产品技术既是影响和引领业界数字娱乐体验的技术、而索尼的设计——正是将日本人的工匠之美和高科技本身的未来感结合得最为完美的设计……
索尼大法好,诚不欺我也!
阅读原文 访问我们的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