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摇滚客
80万都市青年的精神食粮。每晚10点,用摇滚的态度,成全你所有的不甘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社会学研究杂志  ·  JCS Focus ... ·  3 天前  
科研大匠  ·  复旦大学、河南大学,联合发Nature! ·  5 天前  
募格学术  ·  官宣支持!福耀科技大学,开办招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摇滚客

崔健、痛仰抢着为它宣传,这部年度最佳想低调都难!

摇滚客  · 公众号  ·  · 2020-12-20 20:57

正文

今日BGM,《未来的路》,痛仰乐队

大家好,我是小爱。
前两天我无意中刷到由痛仰乐队高虎演唱的歌曲MV:《未来的路》。
我被MV里面一群打棒球的孩子们深深吸引到了。
后来网上一查才知道,原来这首歌是最近一部大火的国产高分纪录片《棒!少年》的推广曲。


把青春的骄傲都写在脸庞,
眼中始终闪耀着无尽的光芒。
高虎以过来人的视角,以他沙哑磁性的嗓音深沉追忆年少时光。
他在追梦路上的坚持和倔强,与纪录片里那些少年们相同。
他感性而又平静的低吟,似乎蕴含着雷霆万钧的能量。
歌曲旋律简洁,钢琴声既传递着年少的青涩和质朴,又有着回忆般的年代感。
附和其中的吉他琴弦,那些年面对未来的期待,咬牙奋斗的毅力和勇气,对自由的渴望,记忆仿佛一下涌出。

《棒!少年》这部纪录片在今年八月份入选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单元并获得本届最佳纪录片奖。
影片讲述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问题少年,加入北京市郊区的一个爱心棒球基地,组成一支特殊的棒球队,在70岁国家级棒球教练的带领下零基础学习棒球,自我成长的故事。

组委会的颁奖词写道:“流畅的剪辑、超越线性的时间叙事、与完备的电影技术的高水平融合,在动人又诚挚的成长故事中,彰显了人性的温存与希望。”

豆瓣评分维持在8.7分,虽然距刚开分时的9.3分有所下降,虽然影院的排片量极少,看的人也不多。

但这真真切切是一部好片子,是 今年评分最高口碑最佳的国产片。
不再执着于传统国产纪录片的长镜头,用出色的纪实摄影将少年们的真实和肆意,孤独与痛苦客观展现。
棒球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无关痛痒的小众运动。
然而对这群孩子而言,棒球是生存,是命运,也是希望。

纪录片里的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悲伤的处境里,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有着寻常人家无法想象的童年。
他们的原生家庭环境都很困顿,缺失着爱和呵护,也注定不能像其他同龄人那般无忧无虑。
如果没有遇见棒球,没他们的人生可能会逐渐走向不可预知的黑暗。

强棒爱心基地的创始人孙岭峰立下的“天使救助计划”选孩子的标准就是:家庭不完整,深陷困境,需要帮助。
纪录片的主角之一,梁正双,他是球队的主力投手,大家都叫他小双。
他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内向孩子,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自己玩,眼神十分忧郁,似乎永远有心事的样子。


他有个双胞胎哥哥,刚出生的时候哥哥比较健康,而他又瘦又小,脑袋只有拳头那么大,看起来不太好养活。
父亲在哥俩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因为喝酒突发脑溢血去世,母亲则生下他们后就离家出走,不知去向。
家里没有钱养活两个孩子,于是想把小双送给别人,但人家嫌弃他长得太小,就把哥哥领走了。
他先是被大伯收养,大伯去世后由姑姑接着养,姑姑去世后就由二伯养。
一次一次寄人篱下,小双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

二伯送他来棒球队也是生活所迫。
家里还有一个从垃圾堆捡来的养女,因为要上艺术学校,每年的开销很大,年近六旬的二伯需要在工地打工才有微薄的收入来源,
如果小双在家,二伯就没有时间外出务工赚钱。
二伯希望他可以通过打球能自己谋生,不要在回到这个没有出路的山沟子里。


马虎是纪录片里的另一个主角。
和小双的性格截然相反,马虎是一个过于外向,精力充沛的“小刺头”。
他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到处惹是生非,挑起事端,今天和这个队员打打架,明天和那个队员拌个嘴。
总之有他在,队伍里没有一天不闹腾。
其他队员都不想跟他玩,也不愿意和他住一个房间,所有人都离他远远的。

其实马虎心里很委屈。
他的这些举动也是源于有个不幸的家庭。
父亲整天游手好闲,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只有奶奶拉扯着他,后来父亲又娶了个女人,对他更是不管不顾。
他缺乏安全感,太迫切想得到关注,于是试图用自以为硬气的方式在集体中寻找存在感,树立权威,当一个有小弟们拥护的“老大”。


棒球队里的其他孩子们也各自有悲惨的身世。
导演许慧晶本来采访了六个少年,只是另外四个形象没有很好地立起来。
但有小双和马虎这两个人的人物性格立起来了,所以最后选择以他俩为视点展开整个纪录片的内容。
镜头抓住了人物更深层次的精神状态,少年眼中的那些迷茫,孤独和矛盾的时刻,都被记录了下来,这才是这部纪录片最有意义之处。

这不单单是关于少年和棒球运动的故事,而是我们在看到这群孩子在走投无路的境遇之下的状态和做出的反应之后,所引起的思考。
对这些原本一眼能够望到人生尽头的少年们而言,棒球成为他们能够脱离命运摆布的机会,拼命挣扎着向另一个阶级跳跃的可能。


棒球,是他们同命运搏斗的武器,也是他们退无可退的最好结果。
他们来自社会底层,没有多选的余地,在贫困的山村和破碎的家庭里,以后的路可想而知。
无非就是在家务农,外出打工,结婚生子,再不济,就成一个混混。
棒球基地给了他们互相抱团取暖,一起争取未来的家。
在这里不仅可以吃饱穿暖,还可以解决以后的生计问题。
有天赋练得好的队员,就有机会成为省队甚至国家队的专业棒球运动员,也能够通过比赛去上大学,或者以后转换成棒球行业的员工,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孩子们眼里,这些是他们从前不敢想想和奢求的出路。

影片的后半部分,棒球队的少年们前往美国,和美国的少年棒球队进行比赛。
这是一场有着深远意义的旅程。
孩子们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走这么远。
他们的目光既好奇又兴奋,感慨着“这个国家,到处都是棒球场”,期待着自己付出的努力能承载住即将起飞的梦想。


然而他们在美国比赛时还是输了。
小双痛哭流涕,马虎拿着汉堡像个大人一样安慰他,此时的小双却哭得更凶了。
他不停地自责,懊恼自己辜负身边所有资助他的人。
大大咧咧的马虎说了一句“之后有的是机会”,他却立刻反驳道:“机会只有一次。”


美国棒球联赛,对于内心敏感的少年来说,似乎是人生中最接近最能握住的一颗救命稻草。
小双相信这是他仅此一次的机会。
他的这一句话,是这部纪录片的点睛之笔。
以后的路明明还会很长,他明明那么年轻,心却忽然老去。
这种拼尽全力也无能为力的事情,人的一辈子有太多太多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