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美国总统大选,我发了一个朋友圈,说我最感兴趣的是副总统哈里斯的当选。▼
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她是美国首位黑人女性副总统,非裔、印度裔、女性、黑人,这个标签放在美国历史上看,都是创造性、开拓性地挑战现状。▼
果不其然,这些天热度最高的公众话题之一,也包括了对哈里斯和她的印度裔母亲诗雅玛拉·高普兰(Shyamala Gopalan,2009年逝世)关系的探讨。
正如哈里斯公开缅怀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母亲是我最喜欢的超级英雄,她是我的导师和向导,是我做一切事情的原因。”
她之所以竞选副总统,是因为想要效仿母亲,改变现状。
哈里斯的妹妹,玛雅·哈里斯也发文说:
“如果你不知道我们的母亲是谁,就无法知道卡玛拉·哈里斯是谁。”
哈里斯的职业生涯一直在打破美国的历史,体现在她是第一位担任加州总检察长的非洲裔女性,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南亚裔美国参议院,如今,也成为第一位副总统职位的亚裔和非裔女性。▼
她从小,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
哈里斯的妈妈高普兰,是一名杰出的乳癌研究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哈里斯的爸爸也是一名经济学家,现在是斯坦福大学的荣誉教授,唐纳德·哈里斯。
早在哈里斯两姐妹还很小的时候,哈里斯爸爸和妈妈就离婚了,他们的婚姻也就短暂的7年,离婚后高普兰获得了女儿的抚养权,同时去麦吉尔大学任教,多年来都在研究乳腺癌,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图为童年的哈里斯和妈妈、妹妹的合照
在哈里斯两姐妹的印象中,高普兰是一个雷厉风行、充满力量的人。
高普兰出色的教育背景,让孩子们从小相信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也让孩子明白,勤奋工作是获得回报的前提和必经之路。
高普兰是科学界里极少数的有色人种的女性之一,也让孩子们相信有色人种并不是未来成就的天花板,要打破偏见总是会有方法。
高普兰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变动、婚姻的破碎而停止了前进的步伐,相反,离婚后的高普兰,成就更大、荣誉更多,这让孩子们相信,母亲身体里蕴含的能量,并不会被生活吓倒,也不会被困难打败,一直在为事而战。
所以当哈里斯回忆起自己的母亲,以及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时,她说:
“母亲虽然很矮(仅1.5米高),但她很有力量。
指挥力高,机智、勇敢、有敏锐的幽默感和无尽的知识。
她的力量使她为某事而战,从未被吓倒。”
从不抱怨,积极推进,是哈里斯对母亲很深刻的印象。
“母亲不仅教会我们做梦,而且做事。
如果我回家抱怨某事,母亲会说,‘不要抱怨,你打算怎么做?’”
所以为了改变现状,高普兰的两个女儿,一个成为了检察官和副总统,一个成为了律师和评论员,都在为了社会的不公,为了推动平权,而积极地活跃在美国社会中。
美国参议院不乏单亲家庭背景的政客,早前我们就知道一个,奥巴马。▼
奥巴马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是“混血儿”,这点曾经让奥巴马很苦恼。
但同样,奥巴马的母亲安·邓纳姆也是一个挑战现状的先驱者和历史创造者。
安是人类学博士,是印尼经济研究专家,也参加过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
两任婚姻都失败,给她留下了两个混血孩子,安曾经住进过贫民窟,为了养育孩子,吃了任何一切能吃的苦。
即便是面对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安却表现出十分的坚强。
一边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边取得了夏威夷大学的人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女儿现已从夏威夷大学博士毕业,而奥巴马则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她在杜克大学整理了一本关于印尼村庄手工业长达14年的研究报告,400多页,长达50张插画的人类学著作,在她1995年去世之前出版。
奥巴马曾经在回忆录里这么回忆自己的母亲:
“在我的生命中,母亲是独一无二的永恒。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的,最高尚的精神。
我身上的所有优点都源于我的母亲。”
无论是奥巴马的故事还是哈里斯的经历,都似乎为了告诉社会一个新的道理,单亲家庭并不是孩子未来成就的天花板。
确切的说,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坎坷和困境,父母的内在品质,会成为影响孩子深远的力量。
无论是安还是高普兰身上都有美国精英教育的影子。
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己本身就是学霸。
硕士、博士,或者持续进修到硕士、博士的经历比比皆是。
到了适婚年龄,殚精竭虑养育孩子、照顾家庭。
无论婚姻状态如何,她们对自己的自我成长和发展,都有足够大的要求。
她们有信念、有追求、不屈不惧,不让自己被生活压弯腰。
在奥巴马的回忆录里记录的安,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女性。奥巴马从小是在印尼生活,安每天早上4点叫奥巴马起床,学3个小时的英语,7点两人分别去上班上学,这对小奥巴马来说一点都不容易,但这样子的学习习惯,却在安的教导中长期坚持了下来。
哈里斯也同样如此,高普兰非常关心亚裔、非裔女性的权力,为了女性和有色人种的平权,哪怕当时哈里斯尚在襁褓之中,她都会抱着孩子去参加各种争取平权和移民权利的活动,这些都给哈里斯种下了“人生而平等”的信念。▼
可以这么说,真正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是父母的一言一行,母亲发自内心的榜样和养育风格,让孩子从小眼界高、视野宽,对自己的成长也有大要求。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家庭结构,对孩子影响深远的,是不同养育风格的偏差,我们经常讨论的,是下面的这4种风格:
●直升机型
直升机型父母很严格,时刻都在绷着神经,对孩子也有要求,期望孩子服从和尊重自己,就像直升机一直在头顶盘旋一下,父母对养育中的“掌控感”要求过高,一方面重视成就、秩序、纪律和自制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在家里承担更多的责任。▼
父母在养育中更多以专制和严格为主要特点,不允许孩子否定自己,经常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认为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才是最好的安排。
●自由放养型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没有要求,对孩子的需求有求必应。父母不愿意制定规则,也不提出期望,所以家庭氛围和关系是自由而开放的。父母会提醒、会唠叨,但却很少落实并采取行动。▼
在这个教养风格中,父母的妥协程度也是最高的,说“不”少,惩罚少,父母内心深处不觉得孩子有可能会犯错误,因此尽可能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父母。甚至,父母尽可能避免自己参与到孩子实际在做的事情里,觉得深度参与就会干预到孩子的成长。
●不管不顾型
和自由放养型相比,不管不顾型的父母对孩子的需求是不回应的状态。虽然对孩子的成长也同样没有任何的要求,但对于父母来说,最好的状态是“撒手不管”,自己不参与教养和养育过程。▼
父母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求中,亲子关系疏离和而有距离,对孩子漠然、拒绝,缺乏交往和沟通。父母不参与孩子的学校和家庭生活,或者完全不见人影,而在固定给孩子提供衣食住等安全大问题上,也经常靠不住。
●权威民主型
权威民主型的父母对孩子有要求,也有回应。父母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提出高标准、提出严要求,并对目标的达成有很大的坚持度。同时对孩子足够信任,愿意委以重任,同时也温情脉脉,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跟孩子讲道理,愿意平等沟通,同时也给孩子探索的自由,出现问题一起承担,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批评也会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大事不隐瞒、过程如沐春风。▼
当年的畅销书《虎妈战歌》的蔡美儿调侃自己是“专制型”养育方式的虎妈,是直升机式的父母,可是蔡美儿的两个女儿先后考上哈佛大学,一个选择了部队服役,一个选择了艺术深造,她们公开说,“其实母亲也能做到开放并且智慧地陪伴着自己的成长,媒体里看到的‘虎妈’,更多是因‘噱头’而被放大的概念。”
蔡美儿也公开说过,她的严厉在二女儿身上是失效的,因为二女儿个性也很突出,面对妈妈的严厉第一念头就是反抗。在这点上,蔡美儿和二女儿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终于找到彼此的“和解点”。
虎妈政策没有办法套用在每个孩子身上,但哪怕看起来是不合理的养育风格,其实亲子关系的多样性,所寻求的也只不过是“和而不同”的共赢:
☆直升机型父母+随遇而安的孩子
就像前面提到的直升机型父母,如果孩子恰好是随遇而安的性格,那么两者相处也会融洽。
就好像蔡美儿的“虎妈政策”,在大女儿索菲亚身上就非常奏效,因为大女儿温和包容,对自己也足够自律,索菲亚的成长轨道,正如蔡美儿说的一样,“几乎和自己所期待的一模一样“。
▲索菲亚在哈佛毕业之后,攻读耶鲁法学研究生,同时加入美国陆军
索菲亚也继承了母亲的天生幽默感和自嘲,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曾写下《如何像哈佛学生一样学习》这个极具社交话题影响力的26句短文。▼
☆自由放养型父母+自律性高的孩子
而如果是自由放养型的父母,如果孩子也恰好是自律性高的孩子,那么放手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探索空间的允许,孩子会在父母开放而亲如朋友的关系中找到效仿的方向。
调整自己的状态,并且积极探索关于自己成长的任何一种可能性。
☆不管不顾型父母+内心强大的孩子
当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顾时,其实对孩子的内心创伤是最大的,但哪怕是这种情感的忽视,也有孩子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倔强成长,大部分这类型的孩子,内心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强大。他们不愿为别人屈服,一直在寻找破局之法,因为这个与生俱来的骄傲和倔强,让孩子并没有被父母的疏离打败自己的进步。
☆权威民主型+任何风格的孩子
相比其他三种组合形式,权威民族型父母的确是对孩子的性格风格包容度最大的类型。因为这类型的父母容得下任何风格和底色的孩子,父母本身就会因为孩子的个性而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如果孩子沉稳坚韧,那就鼓励孩子沉稳坚韧,自律发展;如果孩子个性突出,那就鼓励孩子保持天性、挖掘天赋;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状态足够敏感,并且对孩子的成长也抱有期望,所以松弛有度,孩子和父母的状态是最兼容并包的。
养育孩子那么多年,我越来越推翻曾经看很多理论书都有过的“唯一定论”,比如唯有哪种做法,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或者说养育中容不得半点的错误,因为父母每走一步,对孩子的影响都至关重要。
但其实并非如此,很多时候我们的养育方式,都是在前面四种养育风格中不停切换。
我也曾经有过直升机行为。我试过事无巨细地盯过孩子的辅食和饮食安排,担心一点点的剂量不准确,就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我也曾经在工作中非常忙碌的时候,高频出差和培训,一个月可能就只见到孩子几天,这种放手和忽视也让我忐忑不安;
我也曾经因高要求对孩子提出各种任务,当孩子刷完了10道题后,我不是肯定孩子的认真,而是希望孩子再多刷20道……
但好在,哪怕我在养育中有过摇摆,也有过失误,但最起码有一点我是从来没有放弃过的,就是及时观察孩子的状态,及时调整彼此的亲子关系。
保持亲子关系上的敏感、保持亲子关系上的连结,是我们身为父母最重要的养育习惯。
像现在大儿子Joshua到了小学二年级,对自律和自我管理要求都越来越高的时候,其实足够大的放手和自由度,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成长的渴求;
而天性自由、个性突出的弟弟Eric,他需要的反而是我的松弛有度,在关键时刻拉住他,在无所事事时提醒他,帮助他更好地了解自己,对他来说反而是一个成长的安全感。
到底选择怎么样的亲子关系,有时候并不是你或者我主观上决定的,而是家庭共同努力、选择和协同的结果。
正因为教育是一个家庭共同的难题,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只有合适和不合适,不存在对与不对。
客观的分析,及时的调整,坚定的态度,长远的视野,都可以帮助我们在养育中跳出任何的藩篱,不受生活变动的影响,依旧能够在孩子内心深根发芽。
既然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正如哈里斯的母亲高普兰、奥巴马的母亲安一样,那么就接受现状,但不惧挑战。
她们由始至终关心的,或许只是她与自己孩子本身能否在生活中一起成长,拥有美好的回忆,不管未来和现在如何,始终风雨不惧。
我呢,也同样是这么想的。
我们不需要成为完美的父母,我们只是孩子们的父母。
我想跟孩子一起探索梦想,也想看看梦想茁壮成长的样子
我尽我所能陪孩子长大,可孩子的梦想长什么样子,我不做任何预设。
因为我们的孩子,
比大人想象的还要有力量。
而我们的想象,
不足以支撑孩子的未来。
互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评论、分享或者点赞鼓励我,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感谢阅读!您也可以把我的公众号置顶或星标,让我们可以找到彼此。
「本周团购」
●推荐这3个网站,帮助你秒懂孩子的英语阅读水平
●我从孩子的小托福考试成绩单里,跟你说说英语分级阅读的学习标准
●全国考场3分钟被抢空,中国家长已被剑桥考试“逼疯”
●免费下载 | 350页英语学习精品资源,帮孩子走好英语启蒙第一步!
我是两个男孩,7岁Joshua和5岁Eric的妈妈,我毕业于香港大学,师从世界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专业领域:情绪管理、家庭治疗、亲子互动,也是《教养力》一书的作者。在这里,我跟你尽情谈谈早教启蒙的事情,成长有方,育儿不慌。 我还有很多体系化的早教启蒙课程,记得在后台回复“小芽启萌”,就可以来咱们的学习型父母、家庭早教的大家庭里,一起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