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会
十点读书会,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加州遇害女留学生的血泪教训 ·  5 小时前  
书单来了  ·  5本重塑三观的小说,看完世界观被刷新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会

抢着躺平的“全职儿女”,如今排队找工作

十点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2-18 19:08

正文


作者丨沐哲
来源:十点人物志
(ID:sdrenwu)

近两年,“全职儿女”现象悄然兴起,这一词汇也被收录进“2023年年度网络流行词”。


“全职儿女”概念的普及,始于豆瓣网一个名为“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的小组,指“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生活,并通过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的新型生活方式”。

发薪者不再是老板,而是你的父母,工作内容也从满足职场各项KPI指标,换成做家务以及为父母提供情绪价值。


豆瓣“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小组页面截图


需要强调的是,做全职儿女不等同于啃老。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全职儿女本质上是父母把家里请保姆的钱用在孩子上。

面临就业压力的年轻人,大多也只是暂时回归家庭,在承担家务陪伴父母之余,通常还会保持学习,寻找新的职业目标。


一年过去了,有些全职儿女很快适应了为父母打工,认为在家庭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做全职儿女是双赢,父母得到全天候的陪伴和照顾,子女们也不必在职场卷生卷死,是“就业难”背景下的另类解法。


但也有些亲历者认为,即使回归家庭,自己依然无法摆脱焦虑感,整天和父母处于同一个空间,不同代际的观念差异,反倒加剧了家庭矛盾。


《不求上进的玉子》剧照

部分身处夹缝中的全职儿女,计划告别这段缓冲期,或打工或创业,重新规划起自己的未来道路。


全职儿女们回归家庭后悔了吗?他们为何想要再度回归职场?“十点人物志”采访了三位前全职儿女,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博士毕业靠父母养老金生活,‍‍‍
全职儿女让我更抑郁”


@小于,当过4年全职儿女,目前求职中


“全职儿女”一词,出现于2022年年底,但在这个概念出现前,天津女孩小于已经是该群体中的一员。


她本是天津某985高校历史系毕业的博士,毕业后去一家民企做展览策划。

正式工作后,小于发现,常年处于学术象牙塔的自己,不那么适应职场生活,她性格执拗、较真,常和客户据理力争,和同事相处也不融洽。


彼时,和小于相恋三年的男友突然提出分手,离开了她所在的城市。


职场与情感的双重受挫,让小于夜夜失眠,心慌心悸,出现幻听的现象。

她怀疑自己生病了,去医院看病时,精神科医生证实了她的猜测,诊断书上显示她患有中度抑郁症。

中度抑郁症度的特征是“对所有事物丧失兴趣、精力降低、持续性情绪低落”,而这些症状和小于的状态基本吻合。


小于去看心理医生的医院,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看到诊断书的那一刻,小于觉得自己不能再拖下去了,她主动向领导提交辞职报告,准备回家休息,脱产学习考公务员或编制岗位。


起初,小于父母对女儿辞职的选择非常理解,或许是怕她病情加重,父母很少提工作相关话题。

小于的母亲是重点中学优秀教师,父亲是退休工人,家里算不上富裕,但也够得上小康,老两口稍微节俭些,能够负担女儿在家的开销。


小于服用了一段时间抗抑郁药物,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

每天早上,她陪爸妈买菜购物,负责家中一日三餐,在父母身体不舒服时陪伴他们去医院,空闲时间会用来看书备考公务员。


到了月底,父母会给她2000多元,对于不用租房、买菜购物有父母报销的小于来说已经够用。


从早到晚忙于做饭、收拾碗筷等琐事,长此以往,小于感到有些无聊,每天似乎只有等父母入睡后,时间才真正属于自己。


小于家附近的小超市,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家的日子转眼过了几年,父母和亲戚都建议小于重新找份工作,但遇上疫情,她的求职计划暂时搁置。 她考过三次公务员,又均以失败告终。

有时小于看到朋友圈里同龄人的充实生活也会羡慕,但安稳闲适的现状,让她提不起重新求职的动力。

转折点出现在23年。小于的父亲突发脑梗,抢救6个小时后离世。 父亲骤然离世,家里只剩下小于和母亲。

母亲的性格有些强势,原本父亲可以作为母女发生冲突时的缓冲带,父亲走后,她们的冲突愈发频繁。

经济上,母亲的退休金足够支撑两人的生活,但刚刚丧偶的母亲,处于极度悲伤中,情绪起伏不定,在亲戚有次无意间提到工作话题后,母亲忍不住埋怨小于“读了那么多年书,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小于渐渐意识到,过去几年全职在家的生活模式,很难再持续下去。

她理解母亲的不安,也反思自己失业几年,社保全靠父母缴纳,没有给家庭提供过什么助力。


在自责与焦灼中,她的抑郁情绪逐渐加重,但她不敢告诉任何人,也没有去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因为那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去年年初,小于开始在招聘网站海投简历,想重新找份工作,投的都是历史相关的编辑、文案岗位。

虽然小于的学历出色,就业经历却有着大片空白,年龄也不占优势,面试时,她需要和刚刚毕业的年轻人竞争同一个岗位。


面试进行几轮后,往往都没有下文。无奈之下,小于只好先找了份兼职,给某个短视频平台写文旅历史类文案,按量结算,多劳多得。

她每个月平均到手3000元左右,小于自嘲,自己博士毕业,却“亲手将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烂”。


小于常常会外出想兼职选题,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求职经历不太顺利,小于没有放弃寻找下一份工作的机会,她想找份正职工作,攒够20万积蓄,去南方城市换种生活。


偶尔,她还会梦到已经去世的父亲,父亲在梦里一句话都不说,而是担忧地望着她。

小于心想,或许只有自己找到工作,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父亲泉下有知,才能真正放下心。



“全职太太到全职女儿: 父母
生意失败, 我必须支棱起来”

@倩倩,长期全职在家,现美妆工作室老板


和小于一样,同样受过高等教育、是家中独生女的倩倩,这些年上班的时间屈指可数,她觉得上班纯属折磨身心,扼杀了人类天然的个性与创造力。


倩倩家里经商,经济条件优渥,她在海外留过学,毕业于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的曼彻斯特大学。


毕业那一年,倩倩没有留在英国,而是决定回到老家,在父母的安排下,从事一份较为清闲的文职工作。父母不指望她挣工资养家,只希望她能平平安安过一生。


回国后,她结识了一位各方面条件不错的适龄男性,两人迅速结婚,倩倩有了身孕。

本就不喜欢上班的倩倩,考虑到家里并不缺她这份工资,自己也想把精力投入到家庭事务上,索性辞去了工作,一心在家照顾孩子。


倩倩没想到,仅仅两年过去,她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孩子一岁时,她发现丈夫在外“不老实”,存在实质出轨行为。

在她提出离婚时,丈夫甚至没有挽留,倩倩有些错愕,不明白曾经在婚礼上承诺一生都要陪伴彼此的丈夫,怎么变得越来越陌生?

她与丈夫正式办理离婚,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父母让她安心住下。

父母的宠爱,在此时成为倩倩的底气,她从全职太太的身份转换成了全职女儿。


倩倩家主做餐饮,经营产业包括饭店、酒楼、KTV,理论上,倩倩的全职儿女经历应该相当滋润舒适,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间,家里生意大不如前。

父亲在外投资失败,合伙人卷钱跑路,导致资金链断裂,需要靠变卖房产,才能还部分贷款。


倩倩家里经营的海鲜酒楼,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倩倩过去不需要为钱费心,但自从家中生意一落千丈,钱成了困扰她的最大难题。


她开始统筹家里的每项开销,原则是能省则省,辞去了保姆和月嫂,自己亲力亲为照顾孩子和父母。


每天,倩倩需要凌晨五点多起床,照食谱给家人做早餐,待父母起床照看孩子后,她还会去附近菜场转转,与小贩们为一块八毛争论。这成了倩倩生活里的新乐趣。


父母心疼倩倩,会帮她一起打扫卫生、做家务以及照顾孩子。倩倩则会为父母煲汤,帮他们安排自驾游,缓解家庭经济动荡所引发的全家人的焦虑情绪。


倩倩家附近的菜市场,她特别爱去这家买水果

倩倩做全职儿女的体验并不差,但她明白,如今家中状况不比以往,不上班绝非长久之计。

促使倩倩决定重新工作,还有一个原因,她想给自己的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环境,就像父母过去为她所做的那样。


倩倩没有选择重新求职,家里长期经商,让她明白靠打工无法给孩子提供优越的教育环境,而是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入手。


她平时喜欢化妆打扮,有美术底子,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倩倩开始做化妆师,接活动妆和新娘跟妆的单子,遇到新娘跟妆时,通常要在天未大亮时赶到新娘家中,持续跟妆一整天。


此时,倩倩有位好友,对方做过几年美妆博主,正在考虑转型。

两人一拍即合,开了一家美妆工作室, 面积不大,主营业务是婚纱租赁和新娘跟妆,赶上五一、十一这样的婚礼高峰期,她和合伙人甚至有些忙不过来。


倩倩开的美妆工作室,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前,倩倩常常觉得自己是幸运儿,有优越的出身,不需要像同龄人那样奋力打拼。

现在倩倩发现,不管做全职太太,还是全职女儿,都不如自己赚钱更有成就感。


她只希望父母和孩子健康平安,也盼着自己将这间小小的工作室经营下去。“人生是个不断失去也不断收获的过程”,倩倩总结道。



“失业后两次当全职儿女,
重新寻找职业赛道”


@小王,两次当全职儿女,目前在开咖啡店


在几位受访者中,小王是唯一一位两度成为全职儿女的人。


他大学时读金融专业,父母为他托关系找了家相对稳定的工作单位,坐班1年,由于看不惯领导的处事风格,小王主动辞职回家,并和家人摊牌,自己有积蓄,暂时不打算找新工作,想在家躺段时间。


说是躺平,小王每天都会陪父母早起锻炼,晚上和家人一起遛狗,做家务不多,主打情感陪伴,开朗幽默的他,总能将父母逗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