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我们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能够选择的药物较少。目前,在这一领域有明确阳性证据的主要是SGLT2i,肥胖患者可以使用GLP-1A,ARNi在这些患者中未获得阳性试验终点。另一个比较有潜力的药物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早期针对螺内酯的TOPCAT研究的事后分析有一些阳性发现。近年来,Finerenone(非奈利酮)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被引入,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患者中相继有研究证据。近期,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FINEARTS-HF研究,探讨了非奈利酮在射血分数>40%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
FINEARTS-HF是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旨在检验非奈利酮在HFpEF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本预设研究在的LVEF类别(<50%,≥50%至<60%,和≥60%)中,以及将LVEF作为连续变量时,检验了非奈利酮的治疗效果。主要终点是总的(首次和再发)心力衰竭恶化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
研究结果:显示
在FINEARTS-HF中的6001名参与者中,有5993人提供了基线LVEF数据。平均和中位数LVEF分别为53±8%和53%(四分位间距,46%-58%)。LVEF<50%的有2172人(36%),在50%至<60%之间的有2674人(45%),≥60%的有1147人(19%)。与LVEF较低的患者相比,LVEF较高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更常见,冠心病病史的可能性较小,而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的病史更频繁。非奈利酮在各个LVEF类别中一致降低了心血管死亡和总的心力衰竭事件风险(LVEF <50%的风险比,0.84 [95% CI, 0.68–1.03];LVEF ≥50%至<60%的风险比,0.80 [0.66–0.97];LVEF ≥60%的风险比,0.94 [0.70–1.25];P interaction=0.70)。将LVEF作为连续变量分析时,非奈利酮的益处没有因LVEF的范围而改变(P interaction=0.28)。非奈利酮在减少心力衰竭恶化事件的总数量上也显示出一致的效果(连续P interaction=0.26)。
本研究作为经典的RCT研究,系统比较了非奈利酮与安慰剂相比,在LV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中整体有效且安全,没有发现LVEF对这种新型MRA在心衰患者中疗效方面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非奈利酮治疗HFpEF心衰的整体疗效,为该药物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证据。此外,后续还有正在进行的CONFIRMATION-HF研究(MRA与SGLT2i联合的疗效)、REDEFINE-HF研究和ARTS-HF研究(多种MRA比较),将进一步帮我们理解这一类新型MRA的治疗效果。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full/10.1161/CIRCULATIONAHA.124.072011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