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晚,徐州沛县境内一家化工企业内发生事故。3名施工人员对一处脱硫塔检修时,先后不适晕倒。后送医经抢救无效,3人于2020年1月1日先后死亡。3日沛县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称,该县已成立调查组,对事件原因展开调查。
事发企业
涉事企业徐州天安化工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天安公司)位于沛县龙固镇。记者采访了解到,事发地是该企业生产厂区内的一处脱硫塔设备。从去年12月初开始,天安公司委托第三方重庆华为液化空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对停产设备进行检修。事发前,该处设备已检修数日,事发当天,3名检修人员在塔体内作业时,先后出现不适晕倒。被发现后,3人被紧急送医抢救,然而,3人还是在次日抢救无效先后死亡。
沛县政府官方微博3日发布情况通报称,“2019年12月31日20时许,徐州天安化工有限公司对停产设备进行检修。3名施工人员在作业时发生事故,随后被立即送往医院救治,经抢救无效于次日下午先后死亡。事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救治伤员,并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置。事故原因调查及善后处置工作正在进行中。下一步,依据调查结果依法严肃追责,并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确保安全生产。”
根据网上企业信用的信息,徐州天安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07月28日,注册地位于沛县龙固工业园区,法人代表为滕道春。经营范围包括生产焦炭、煤气、煤焦油、硫磺、粗苯,燃料油、非芳烃生产、销售,货物装卸服务,仓储服务,其他化工产品(危险品除外)销售。
曾被要求停产整改!
该企业曾于2018年5月4日全面停产,按照市、县两级政府要求,依据《关于印发徐州市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规范的通知》(徐空气提升办[2018]20号)、《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炼焦化学工业》(HJ854-2017)等相关规范进行整改。
脱硫塔检修改造工程重点工作有:拆除旧氨水喷头、脚手架搭设、喷砂除锈、喷涂玻璃鳞片。改造工程中容易发生脚手架坍塌、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人员气体中毒、火灾事故,因此需要加倍做好安全预控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其中,引起人员气体中毒的危险点:
脱硫塔防腐喷涂使用的是乙烯基鳞片特种涂料。此种涂料化学成分有:苯乙烯、马来酸二丁酯、氢化脱硫重石脑油。作业人员在苯乙烯暴露浓度达到100mg/m3 15min或50min/m3 8h环境下工作时,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吸入后会使黏膜与呼吸系统发炎及严重伤害肾脏肝脏与中枢神经系统。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容易引起气体中毒:
1.通风措施实施不到位,通风不畅;
2.防腐喷涂作业人员未佩戴具备活性炭和微粒过滤的装备、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3.防腐喷涂作业人员过多,浓度超标;
4.大量涂料存在塔内部。
安全预控措施:
现场安全措施布置:
开工前对脱硫塔检修现场全部用隔离围栏进行隔离,只留一个出口有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进出管理。按脱硫区域检修平面布置图要求存放检修材料机具,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对内部易燃物品进行检查和清理。
脱硫塔人孔处设有自发光指示灯。电气工器具的电源开关设置在吸收塔外面并设置明显标志。
电焊机、电源箱做好防雨措施,电焊机可靠接地,并装有漏电保护器。脱硫塔可靠静电接地已落实,脱硫塔内部照明使用低压防爆灯具,变压器及开关放置在人孔门外部。
在脱硫塔作业面的人孔门外侧设置监护人,在防腐喷涂作业期间增减监护人员。
氧气瓶乙炔瓶立放固定,防震圈齐全,气瓶距离8m ,距离明火10m。拆卸下顶部排气门并加装向塔内送气的风机,在脱硫塔中部人孔门和底部人孔门加装向吸收塔内排气的风机,搭设的脚手架安全牢固、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在脱硫塔中部、顶部靠近防腐喷涂作业面的人孔门处、除雾器处接临时消防水管并配备消防报警装置,消防水阀门有人负责保证随时好用,消防水压力正常,随时进行施救。
脱硫塔内部作业面和人孔门外各放充足的干粉灭火器,用过的消防器材随时更换。动火作业期间,作业面平台、除雾器之间铺满防火毯、封堵严密。
检修过程中的预控措施:
每天开好班前会,发现着装不符合要求、精神疲劳、喝酒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检修现场作业。
结合每天的工作对全体检修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被交底人必须在签字栏内签字,做到“作业任务清楚、危险点清楚、作业程序清楚、安全措施清楚”。检修作业前,安全员全面检查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安全装置。
针对脱硫塔检修高风险作业多,要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安全作业的安全与控措施,确保改造检修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检维修工作在日常生产中常常会碰到
检维修看似简单,实则十分危险
有关数据表明,在检维修过程中
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
约占事故总数的八成以上
下面这6项检维修作业中的安全措施
一定要牢记!
作业风险
泄漏的腐蚀性液体、气体介质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肢体、衣物、工具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安全措施
1.检修作业前,必须联系工艺人员把腐蚀性液体、气体介质排净、置换、冲洗,分析合格,办理《作业许可证》。
2.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熟知工作内容,特别是有关部门签署的意见。
3.低洼处检修,场地内不得有积聚的腐蚀性液体,以防作业时滑倒伤人。
4.腐蚀性液体的作业面应低于腿部,否则应联系相关人员搭设脚手架,以防残留液体淋伤身体、衣物、但不得以铁桶等临时支用。
5.作业时,根据具体情况戴橡胶手套、防护面罩,穿胶鞋等相应的特殊劳保用品。
6.拆卸时,可用清水冲洗连接面,以减少腐蚀性液体、气体介质的侵蚀作用。
7.接触到腐蚀性介质的肢体、衣物、工具等应及时清洗;若有不适,应及时治疗。
8.作业完成后,工完料净场地清,做好现场的清洁卫生工作。
作业风险
转动设备检修时,误操作电、汽源产生误转动,会危及检修作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设备(或备件)较大(重)时,安全措施不当,可发生机械伤害。
安全措施
1.检修作业前,必须联系工艺人员将系统进行有效隔离,把动火检修设备、管道内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排净、冲洗、置换,分析合理,办理《作业许可证》。
2.在修理带电(汽)设备时,要同有关人员和班组联系,切断电(汽)源,并在开关箱上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3.作业项目负责人应落实该项作业的各项安全措施和办理作业许可证及审批;对于危险性特大的作业,应与作业区域安全负责人一起进行安全评估,制定安全作业方案。
4.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熟知工作内容,特别是有关部门签署的意见,在作业前和作业中均要认真执行。
5.拆卸的零、部件要分区摆放,善加保护,重要部位或部件要派专人值班看守。
6.在使用风动、电动、液压等工具作业时,要按《安全操作使用说明书》规范操作,安全施工。
7.设备(或备件)较大(重),需要多工种协同作业时,必须统一指挥,令行禁止。
8.加强油品类物质管理,所有废油应倒入回收桶内。
9.作业完成后,工完料净场地清,做好现场的清洁卫生工作。
作业风险
作业位置高于正常工作位置,容易发生人和物的坠落,产生事故。
安全措施
1.作业项目负责人安排办理《作业许可证》、《高处作业许可证》,按作业高度分级审批;作业所在的生产部门负责人签署部门意见。
2.作业项目负责人应检查、落实高处作业用的脚手架(梯子、吊篮)、安全带、绳等用具是否安全,安排作业现场监护人;工作需要时,应设置警戒线。
3.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熟知工作内容,特别是有关部门签署的意见:
-
使用安全带工作时,按照《安全带使用管理规定》执行;
-
使用梯子工作时,按照《梯子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
使用脚手架工作时,按照《脚手架 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
在吊篮或吊架内作业时,参照《起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4.高处作业时不应上、下同时垂直作业。特殊情况下必须同时垂直作业时,应经单位领导批准,并设置专用防护棚或采取其他隔离措施。
5.避免夜间进行高处作业。必须夜间进行高处作业时,应经有关部门批准,作业负责人要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出安全措施,并保证充足的灯光照明。
6.遇有6级以上大风、雷电、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而影响视觉和听觉的条件下或对人身安全无保证时,不允许进行高处作业。
7.高处作业过程中:
-
全监护人要经常与高处作业人员联络,不得从事其他工作,更不准擅离职守;
-
当生产系统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高处作业人员停止作业,撤离现场;
-
当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重新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
8.作业完成后,工完料净场地清,做好现场的清洁卫生工作。
作业风险
加热、熔渣散落、火花飞溅可能造成人员烫伤、火灾、 爆炸事故,弧光辐射、触电等,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安全措施
1.检修作业前,联系工艺人员将系统有效隔离,把动火设备、管道内的易燃易爆介质排净、冲洗、置换。
2.分析合格后,办理《作业许可证》、《动火作业许可证》分级审批;取样分析合格后,任何人不得改变工艺状态;动火作业过程中,如间断半小时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3.《动火作业许可证》由动火作业人员随身携带。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清楚工作内容,特别是有关部门签署的意见。
4.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持有相应的资格证;在进行焊接、切割作业前,必须清除周围可燃物质,设置警戒线,悬挂明显标示,不得擅自扩大动火范围。
5.动火作业应设监护人,备有灭火器;作业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动火现场。在甲类禁火区进行动人作业,项目负责人要按规定提前通知专业消防人员到现场协助监护。
6.进行电焊作业时,要检查接头、线路完好,防止漏电产生事故。
7.气焊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的距离应保持在5m以上,2气瓶与动火点距离应保持在10m以上,检查气管完好。
8.高处焊接、切割作业时,需安放接火盆,防止火花溅落;同时,要清除下方所有的可燃物,地沟、阴井、电缆等要加以遮盖。
9.可燃气体带压不置换动火时,要有作业方案,并落实安全措施。同时,设备内压力不得小于0.98kpa,不得超过1.5691mpa,以保证不会形成负压;设备内氧含量不得超过0.5%。否则,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10.作业人员离开动火现场时,应及时切断施工使用的电源和熄灭遗留下来的火源,不留任何隐患。
11.作业完成后,工完料净场地清,做好现场的清洁卫生工作。
作业风险
密闭空间内存在有缺氧、高温、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等隐患,安全措施不到位,易发生燃烧、爆炸,可造成人员伤亡等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