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发展进入下半场的角逐,人口红利已经几乎见顶,而整体经济大环境这些年也越发严峻,两者的叠加让“裁员”成为了整个科技行业从2016年至今的高频词。
对于这点,有人认为裁员只是一小部分现象,这个事情被夸大了,科技行业仍旧在蓬勃发展;也有人认为裁员暗示着科技行业到了和本世纪初一样的又一个大泡沫期;而土妖则认为,科技行业的裁员未必很美好但是也没那么糟。
土妖仔细观察了一下科技行业,发现这轮裁员几乎到了一个全覆盖的趋势。
从国内到国外,从北上广深到二三线城市,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到IT、通讯、手机、电器、数码……不管从哪一个维度去切片,都会发现,幸免于难的企业可谓少之又少。
在以五大门户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领域,之前上演过五大门户裁撤编辑部的竞赛。搜狐甚至一度被传闻整个编辑部要一锅端。虽然事后搜狐发了一个声明否认了这一传闻,但是裁撤编辑这个事情肯定是铁板钉钉的。如果发展的好,搜狐副总裁兼总编辑陈朝华怎么会考虑新的职业发展选择?
在电商O2O行业,各种消息、传闻更是满天飞。在竞争已经不是红海而是紫海甚至是黑海的智能手机行业,裁员更是如家常便饭一般。以前是小而美的一加手机裁员,如今魅族也要裁员10%左右,此外据路透社报道,华为也有可能启动裁员,裁员的或因旗舰智能手机业务未能达到内部盈利目标,公司面临提升利润的巨大压力。试想一下,如华为、魅族这样的企业都要裁员,已经从第一不断外下掉的小米,杨柘已经离职了的TCL,以及泯然众人矣的联想,又能好过到哪里去?
除此之外,有关暴风魔镜、360甚至庞大如阿里巴巴者,也都在裁员的故事剧本之中。
当然,国内裁员一片,友邦也同样如此。去年以来,思科、IBM、惠普、英特尔、甲骨文、戴尔、微软、雅虎、EMC、赛门铁克、Juniper等一众科技巨头,都已经拿起或者即将拿起了裁员的屠刀。就如Global Equities Research公司分析师Trip Chowdhry所说,“高科技公司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重组。”
土妖观察到,在如今变幻莫测、三年河东三年河西的市场环境下,科技行业5%一下的裁员几乎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而10%的裁员也基本成为了标配,要知道包括华为、阿里、滴滴等在内,有很多公司有着每年10%的“末位淘汰”政策和传统。
不过虽然结果都是裁员,但是背后的原因却各不一样,有的人是迫不得已,有的人是防患未然,有的人是有所图谋,而有些人甚至就是纯粹的跟风。
先来说说迫不得已型的。迫不得已型的裁员,最主要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两点,一种是没有与趋势为伍,就像搜狐这种类型的公司,互联网风口这几年一年一年的变换,但是搜狐这种老牌公司就是没抓住一个机会,所以它不裁员谁裁员呢?另外一种就是战略失误的公司,这种情况往往在创业公司身上,就好比前文所说的礼物说,在流量变贵、淘宝电商黑洞、微信微博的内容电商蚕食等情况下,创始人温城辉都没有给出很好的战略应对措施。
其次看看防患未然型。这种类型裁员的公司,一般都是比较成熟甚至是颇为庞大的公司,比如阿里、腾讯这样的。土妖发现每次裁员风潮中,都有类似阿里、腾讯这种类型的公司在册,但是大家也不会感到惊讶,这实际上反映的是公众对他们的信心指数。值得一提的是,庞大如阿里、腾讯之流,一定要裁个三五百人吗,养不起他们吗?当然不是,他们需要的是通过裁员让整个公司保持那种向上的竞争状态,防患于未然。如果按照这一标尺去扫描,华为为了提升利润去裁员,也是属于典型的这一类的。
再次来探讨有所图谋型的。这一类型的,土妖觉得魅族、360相对比较典型一点。按理说,2016年实现盈利的魅族在2017年初不至于裁员,至少不至于裁员10%。不过回顾去年魅族的经历就会发现,相较于华为为提升利润裁员,魅族则可能是为了解决长期被诟病的“产品线混乱问题”而打的聚焦战略。此外,这次裁员也极可能是魅族“稳增长、创利润、挺进IPO”的准备工作。裁员的一大推动因素是IPO,要知道,公司准备上市时除了连续盈利,在人力资源成本、产品销量、市场投入上也都有要求。这不光发生在魅族身上,老牌互联网劲旅奇虎360也正经历同样的事情。PingWest近日报道显示,裁员半年后的360正在排队IPO,即将正式回归A股。
最后,在行业裁员里,也有很多那种本来公司发展得好好的,但是因为恐慌心理造成的羊群效应,而跟风裁员的。对于这种公司,土妖奉劝,运营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向、速度和节奏,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方向错了、节奏乱了,速度再快都没有用。
第一,定性方面——裁员未必是负面。
中国人的职业观、职场观,向来都比较推崇“稳定”,似乎有那么一点稳定压倒一切的意思。在这个认知前提下,一旦有个裁员方面的风吹草动,就人心惶惶,也天然认为裁员是天大的负面消息。实际上,以往人人吃大锅饭的时代,已然过去,新的时代裁员未必都是负面的。因为换个角度上看,如果裁掉一定的人数,能够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快速迭代,并以人员上的优化保证创新的动力,裁员就不是坏事,甚至是好事。
第二,定量方面——5%-10%是一个合理水平。
在土妖看来,如果公司裁员只有寥寥几个人,或者裁员达到20%、30%甚至50%以上,要么取不到相应的效果,要么会使得人心动荡,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5%-10%是一个比较合理水平。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很多公司设置“361制度”的原因,通过适当的激励和裁员,让员工时刻保持向上心和紧迫感,从而提升组织效率,进而提升公司的营收和盈利能力。相信,无论是即将动刀子的华为还是已经动刀子的魅族,根本原因都是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而不是浅层面的承担不了这些人的人力成本。
第三, 在定时方面——“金三银四”最适合。
如果一定要裁员,也确定了具体的比例了,那么什么时候是最合适的呢?土妖认为,如果特别紧迫的,那自然是“立马执行”最好,很多外企用的是这招。但是如果就是为了激发内部活力而每年都有的“常规裁员”,那么金三银四会比较合适,对公司来说裁了这些人可以趁着求职旺季补充一些新鲜血液,而对于被裁的员工来说,也会因为这个时点相对好找工作而感谢公司,从而双方做到好聚好散。
第四, 在定速方面——快刀斩乱麻最好。
这一点尤其值得强调。都决定要裁某一位员工了,双方都心知肚明,按照相关的流程、规则,尽快办理好离职、赔偿手续就好。千万不要再假惺惺的谈点感情、做点铺垫啥的。而且裁员方面的信息,要尽量做到坦诚公开,和员工做清晰明了的沟通,不要遮遮隐隐,越是这样各种谣传就越多,更会弄得人心惶惶、动荡不安。
总之,科技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尤是如此。在下半场更为激烈、残酷的竞争中,没有一家公司敢说自己不会裁员,裁员势必将成为科技行业的新常态。只不过,面对裁员这同一考题,有的公司做得好,通过裁员反倒侧面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而有的公司做得则不尽如人意,因为裁员而不断影响员工的心态和士气,最终使得公司不断走下坡路。
本文来源:土妖(今日头条)
51CTO粉丝群期待小伙伴们的加入!四大阵营:IT资讯、IT技术干货、IT无忧、黑科技;小伙伴们可找熊小妹(微信号:maomao-fjc)按兴趣加入各微信群,共同讨论分享IT内容,当然少不了N波红包雨和惊喜大奖的助兴哦